离你越来越近的外骨骼
在《流浪地球2》等科幻电影当中,有过这样的场景:主角戴上一个机械臂,马上变身大力士,不仅能轻松搬运重物,还能一拳击飞反派。
这些机械臂,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外骨骼设备。但因为赛博朋克味太浓,加之价格太美丽,许多人都只会远远看一眼。
不过,现在外骨骼赛道出现一个新趋势:为了让你消费,它们可能会额外赠送你一条裤子,甚至还能租赁使用。
忽远忽近的外骨骼
2021年,一位瘫痪人士自主行走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热议,这个叫“几木朵_”的女孩子,在穿上外骨骼设备之后,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图片说明:在外骨骼的帮助下,几木朵_站了起来;图片来源:几木朵_微博
这也让不少瘫痪人士、残疾者看到了希望,比起脑机还要在脑中植入芯片,才能意念控制,外骨骼这样的设备,显然风险降低许多,也更加现实。
可它毕竟不是萝卜青菜,价格是它难以打开消费市场的难关之一,就像“几木朵_”直言,十多万的价格,是挺难承受的。
外骨骼为什么会这么贵?不就是机器人一个,华强北的常规机器人都已经烂大街了。
这还得从外骨骼的产业链说起。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外骨骼的概念,它其实起源于生物学,是指某些动物有着坚硬的外壳,起到一个支撑、保护或助力的作用,比如甲壳虫、螃蟹、龙虾等。
所以外骨骼机器人就是模仿了动物的外骨骼,把机械结构、电子、控制系统、移动计算等进行结合,变成一个可以保护人类、增强力量的可穿戴设备。
由于涉及要素过多,注定了外骨骼产业的上游必须涵盖各种硬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比如传感器、减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伺服电机等。
来到中游,主要就是生产外骨骼的企业,它们一般掌握着外骨骼的核心技术,把那些冰冷的部件串联起来,赋予一些灵魂,让外骨骼做到与人体结合。
下游则是是面向用户端,指向了不同的使用领域,又分为了医疗康复外骨骼,也就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帮助瘫痪人士重新行走,助力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
第二种是工业外骨骼,主要应用于工厂车间,方便工人搬运重物,也就是做到了所谓的事半功倍。这和现在马斯克等玩家在努力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机械外力,提高工厂生产力。
本图由AI生成
第三种为军用外骨骼,提高战士的负重和作战能力。
而第四种消费级外骨骼,主要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像平常爬个山、跑步、托举等。
可以看到的是,外骨骼在上中游环节都深度依赖研发、且对关键部位有一定的要求,注定了外骨骼的研发成本会比较高昂,价格自然就很吓人。
所以在应用场景当中,消费级外骨骼也是最难打开市场的。
首先,价格是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大山。
其次,用户使用习惯尚未培养出来。尽管人们对它还是有需求的,但还是缺乏一些动因,去刺激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这又要求外骨骼最好增添一些新功能,可以覆盖到广大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
随意脑补一下,比如在为人类加强力量的同时,还能娱乐消遣、通信等,或者充当日常物品,也许更容易打开市场。
可别说,还真的有人这样做了。
以“中产三宝”当中的始祖鸟为例,最近就联合谷歌X试验室衍生公司 Skip 推出一条“外骨骼登山裤”。
你没有看错,只要花一个价钱,你就能获得一套外骨骼系统,和一条fashion的登山裤,重量3KG的那种,可以直接实现40%的力量辅助,说是能让使用者减重14公斤。
MO/GO登山裤
虽然它的定价为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但它现在还搞个早鸟价,只有4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3万元),还搞了租赁服务,租一次只要8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元)。
这年头共享单车我是见多了,共享登山裤还是头一次见。
很明显,为了让你消费外骨骼,这些科技公司和运动品牌都发狠了。
当然,在我们传统刻板印象里,卖外骨骼都应该是科技公司干的事情,现在运动品牌也插一脚,就不怕有不务正业的嫌疑,还会损耗外骨骼的口碑吗?
运动品牌也需要外骨骼
从结果来看,两者牵手所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
就是这样一条登山裤,据说在开启预售后,一周内就已经被抢空,现在参与预售,还要等到明年10月才发货。
小灼上一次看见这么卖爆的产品,还是马斯克的飞行汽车。
果然裤子只要做得好,三万多也会有人抢着买。
这也指向了外骨骼公司和运动品牌的可能性,顺着穿衣概念这根竿,外骨骼其实也能卖断货。
实际上,除了外骨骼需要一些外部助力外,运动品牌也在寻找新的求生方式。
虽然乘着今年奥运的东风,不少运动品牌都刷了一波脸,但放眼整个运动产业来看,内里是大家需要面对国潮降温、库存压力的问题,向外又必须面对消费疲软、用户审美疲劳的现实。
国潮降温,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对比前几年各位选手都在大搞国潮概念,现在都有熄火的趋势。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市场对于国潮元素的新鲜感减少,二是一些运动品牌也想靠国潮疯狂涨价,企图走向高端化,可却容易招致用户反感。
本图由AI生成
库存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和隔壁手机赛道一样,这是各位选手一直都想解决的问题。尽管大家的存货周转天数已经有所改变,但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
再加上还有研发、营销等投入,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直接就导致了各位的成绩单不算太好看。
根据新快报的梳理,今年二季度,安踏、特步、361度等玩家的旗下业务线都实现了一定的零售额增长,但一些子品牌的零售额数据同比均出现增长放缓。
以安踏为例,除了主品牌安踏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品牌的增速出现了变化,已经从70%~75%降至35%~40%。
综上,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运动品牌需要寻找新的故事。
而科技,刚好就是它们继国潮之后的下一个卖点。像安踏推出了“氮”科技跑鞋,李宁放出“䨻(beng)”科技等。
在此背景下,运动品牌跑去和外骨骼公司合作,也就不那么魔幻了。
必须提一嘴的是,上面和谷歌合作的始祖鸟,在2019年已经被安踏收入麾下。
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指不定外骨骼登山裤的风,很快就要吹到国内。
或者说,不排除其他玩家跟进,让外骨骼衣物成为自己的增长点。
结语
首先,我们能确定的是,从穿衣的角度切入,其实很容易让用户激情下单,毕竟人生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几件大事,通过从人们的生活化场景入手,更容易提高用户使用外骨骼的意愿。
这可以成为外骨骼打开消费市场的切面,除了裤子之外,还有上衣也能成为卖点,比如增强人类臂力,真正让林黛玉也能倒拔垂杨柳。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国内出行以及体育消费的人也在变多,这意味着使用消费级外骨骼的潜在人群变多。
本图由AI生成
根据SkyQuest Technology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外骨骼装备市场在2022年已经达到20亿美元(约合145亿元人民币)规模,2031年将增长到230亿美元(约合1667.6亿元人民币)。
市场规模巨大和潜在用户需求,也给了各位玩家更多发挥空间,后续伴随着技术成熟,和购买人群变多,估计还会进一步刷新价格底线。
或许很快,外骨骼就会迎来一波起飞的契机,起码它看起来比隔壁MR头显更有市场,实用性也更强一些。
从消费者的角度,可能你还会问,裤子要怎么洗。
这又可能会衍生新的产业链,比如外骨骼裤子洗衣店。
注:本文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仅供参考。
Best
往期精彩
清北抢人到底有多拼?网友:“堪比宫斗剧”
姜萍爆火,到底是数学天才还是作弊者?
救下国足一命的新加坡队,竟然是“小摊贩”和“中介”组成的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