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在哪个区间,预防脑梗死最有利?医生:不要超过这个数值

健康   2024-07-31 13:13   河北  

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12%,由此推算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至1.4亿,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另外,我国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据此估算糖尿病前期人数达到了约3.6亿,这些人群便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

而无论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数据统计发现,高血糖并发脑梗死的风险是非高血糖患者的4~10倍。

一、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1、超重或肥胖者。超重或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跟肥胖者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从而容易引起血糖水平升高。

2、患有慢病的人。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这些慢性疾病均有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3、年龄超过4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因而临床建议年龄超过45岁的人应定期监测血糖。

4、有家族史的人。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所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应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缺乏运动、过度饮酒、长期熬夜、高脂高糖饮食等,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二、血糖控制在哪个区间,预防脑梗死最有利?

首先,对于没有慢病的非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日常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值以内,即空腹血糖在3.9~6.1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

其次,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控制较正常人应更为严格,以减少脑梗死等并发症风险,具体控制区间如下:

一般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0~8.5之间,年轻且预期寿命长的患者可设定更低的目标,如空腹血糖降至6.0以下。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放宽至7.0~7.5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放宽至8.0~9.5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最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临床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以下,部分身体硬朗预期寿命长、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降至6%以下。

三、很多人得脑梗死,是因为不重视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血糖已经高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糖尿病得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之间便处于糖尿病前期。

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内形成不稳定斑块或致使心脑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增加心绞痛、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

尽管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但只要及早干预治疗有很大概率会发生逆转,建议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是低碳水饮食。大量摄入米饭、馒头等精制碳水会激发胰岛素的分泌,因而饮食方面可以用玉米、红薯等粗粮来替代部分主食,从而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二是降脂增肌。检查发现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很多脂肪会堆积在内脏其中就包括胰腺,通过运动降脂增肌消除内脏脂肪是逆转糖尿病前期的关键措施。

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常应避免过度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保证每晚7小时的睡眠时间,及早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助于逆转糖尿病前期。

四、吃饭时坚持这5点,降低血糖并不难

1、主食不多也不少。主食吃得太少身体缺少能量来源,主食吃得太多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内分泌科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摄入量控制在5~6两较为合适。

2、要适当保持饥饿。适当饥饿是指每顿只吃七八分饱,而不是完全的断食或者不吃饭。适当保持饥饿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

3、肉菜主食混着吃。吃饭时可以先吃一口菜,再吃一口肉,最后再吃一口米饭,或者直接将米饭、蔬菜、肉类混合在一起,这种吃法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不多吃无糖食品。不少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和白砂糖,里面可能添加麦芽糖、果葡糖浆等代糖,这些代糖吃多了同样会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5、水果摄入要限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不过首选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比如像苹果、橘子、梨等,每天可以吃150~200克,也就是1个苹果或2个橘子的量。

曾大夫健康科普
关注曾大夫健康科普,可免费咨询脑梗死、脑出血、老年痴呆等疾病预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