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受骗套路多 新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支招防骗
文摘
2024-10-15 21:24
新疆
互联网时代,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的特点,将这一群体视为“重点目标”。 10月10日,记者从新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获悉,今年截至目前,全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老年人已达一千人。那么,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套路有哪些?老人又该如何防骗?新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支招防骗。 “你微信里的‘百万保障’,免费使用已结束,不立即关闭,每月会自动扣费800元……”9月中旬,家住伽师县的张大爷突然接到一通自称微信“百万保障”客服的电话,对话让张大爷慌了神。 张大爷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下载会议视频软件,通过共享屏幕开始“取消百万保障”的操作。其间,张大爷还如实填写了个人信息,进行了人脸识别等操作。谁知没一会,他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被转走了11000余元,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张大爷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最终,伽师县公安局民警顺藤摸瓜,跨越数千公里赶到重庆市,破获该起“百万保障”类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向张大爷返还了被骗的资金。 这类诈骗行为通常体现为虚假购物和虚假服务两种类型。 虚假购物常见为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网页、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大多以盲盒购买、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老人与其联系,待购物付款后,就“拉黑”或失联,约定的商品、货物也不会拿到。 虚假服务则是诈骗分子通过推广发布信息,谎称可以提供生活、技能型服务,如代缴费用、关闭服务、代加工等,或是非法服务,如调查追债、提供定位、交通违法处理等,以缴纳定金、保证金,诱骗市民转账汇款,然后“拉黑”。 网上购物一定要在正规大型的网站,切勿贪图便宜,特别是购物支付采取第三方支付,不要直接微信或银行卡转账。 8月11日,库尔勒市公安局接到居民李女士报警称,其母亲接到一名冒充某电商平台客服人员的电话,声称老人开通了平台直播间的“带货会员”功能,每月会自动扣取几百元,如需取消,要按照客服引导进行操作。 随后,“客服”先让老人添加其QQ,通过聊天,让其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共享屏幕软件,并告诉老人,取消会员需要“验资”,让她将银行卡内的余额转到指定账户内。 通过多次人脸识别、发送验证码的操作,骗子成功将老人银行卡内的所有钱转走,甚至还从“花呗”中转走五千元,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五个小时。钱被转走后,老人再次联系“客服”时,号码已成空号。 此类诈骗行为,女性受骗者较多。民警揭秘套路不过三步,大家只要会“套公式”,就能避免上当。 第一步:获取信息。骗子一般会冒充电商或快递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不熟悉网购操作的老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第二步:诱导支付。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 VIP 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或不订购“保证金”“假一赔三”等服务将无法理赔退款、重新激活店铺,吓唬老人支付费用。 第三步:继续诈骗。以受害人在电商平台的会员积分、信用积分不足为由,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积分,并诱骗老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 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切勿点击陌生人提供的网址链接,切勿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更不要打开屏幕共享功能按照对方指示操作。 9月29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接到辖区居民李阿姨报警,称自己被诈骗了62000元。 民警立即赶到李阿姨家了解情况。原来,李阿姨在8月20日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在相亲平台看到了李阿姨的信息,想与其“处对象”。李阿姨回想起自己确实在相亲平台发布过交友信息,便信以为真,打算与对方深入了解。 随后,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下,李阿姨按照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小众的聊天软件,与对方相聊甚欢。一周后,对方提出,希望李阿姨在某期货投资平台帮其操作,并声称“投资小、利润大”。李阿姨在帮其操作过程中,看到对方账号果然有高额返利,便在骗子的鼓动下产生兴趣,提出自己也想参与投资。 随后,自9月1日至17日,李阿姨分4次共计“投资”转账62000元,可10天过去,她却一直没能拿到所谓的回报,“男朋友”也将其“拉黑”。李阿姨这才察觉被骗,慌忙报警。 此类案件的常见套路有两种。其一,诈骗分子通过手段将老人拉入所谓的“投资”群聊,然后冒充导师、顾问,发送虚假的成功案例或“直播课”,骗取老人信任。其二,骗子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老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漏洞,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话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前期的小额“试水”予以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 首先,金融行业不存在绝对的“保本高息”理财产品,老人需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其次,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投资理财时应首选正规金融机构,凡是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渠道传播的消息,都要打个问号。最后,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的广告,要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信息泄露。 除此之外,老年人易上当受骗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中,“榜上有名”的还有虚假征信、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刷单返利、冒充领导熟人、贷款或代办信用卡、冒充军警购物等多个类型,老人需要格外警惕。 老人为何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新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分析以下原因: 第一,不少老年人长期独居,因孤独空虚,很难抵挡骗子的嘘寒问暖和甜言蜜语,甚至小恩小惠,因此极易对诈骗分子产生“先入为主”的信任。 第二,老年人的网络常识大多低于年轻人,对电子产品的操作也不熟悉,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往往骗术并不高明,却能频频得手。 第三,老年人大多淳朴善良,一旦骗子用高额回报、好礼相送、免费获得等诱惑,老人就很容易被吸引,从而一步步走进圈套。 第四,老人一般格外注意自身健康及保健,骗子盯上这一薄弱点,向老年人推销各种保健品或医疗、健康保险保障,让老人心甘情愿为健康长寿做“投资”,从而跌入陷阱。 如何防骗?其实很简单,只需做到“五不”就能挡住骗子:不相信任何索要个人信息的陌生人;不点击或安装任何陌生链接及软件;不贪图所有“小便宜”;不理睬所有的“上门推销”和套近乎;不听信各种免费讲座、旅游、参观。 同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也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人的子女们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与关注,建立起全社会共同保护老人“钱袋子”的共识。来源:平安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