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悠悠越来越独立的文章:才9岁的悠悠变化如此之大,当妈的要如何释然?!
在文章的末尾我自问了一句:“更加考验我的是,如何在青春期到来时继续保持对女儿的影响力,让她愿意听取我的建议?”
没想到正是这句话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孩子成长了,为什么还要保持对她的影响力?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说的影响力,指的是叶惠美对周杰伦、谷燕对谷爱凌的那种影响力,周杰伦和谷爱凌要是没有妈妈的助力和指导,一定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
周杰伦在学校读书时成绩很差,门门都不及格,甚至被老师认为“有智力障碍”,可是叶惠美无条件地相信儿子的音乐天赋,坚定支持周杰伦走音乐发展道路。
高中联考成绩太差考不上大学,叶惠美主动帮缺乏自信、不善交际的儿子联系到吴宗宪的唱片公司上班,还买炸鸡披萨分给杰伦的同事吃,请大家多多关照。
叶惠美才是周杰伦的第一伯乐,她在儿子的人生低谷期,为了给儿子的前途铺路,四处奔走,帮儿子开拓出了闪耀的前程。
正是因为妈妈的支持和影响让周杰伦受益终生,他才会在功成名就后写出《听妈妈的话》一曲,并以妈妈的名字命名专辑。
可见,听妈妈的话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妈妈得是懂孩子的好妈妈😁。
谷爱凌在采访中曾表示,自己在青春期也和妈妈没有任何矛盾,当她妈妈看到她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时,还会劝她“别总是学习啊,多出去和朋友们玩啊!”
在北京冬奥会拿金牌之前,她打电话和妈妈沟通自己第3跳想挑战以前从来没有在比赛中做过的高难度动作,妈妈觉得那个动作风险太高了,做个保守的动作,拿个银牌就可以了。
可是谷爱凌还是坚持想做,妈妈就说:好吧,最后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希望你能享受比赛。
谷爱凌表示,比赛中的所有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但是妈妈会给我一些建议,比如在她认为我需要增加压力的时候,或者要让我放松下来。她非常尊重我的决定。”
这就是我心目中父母对孩子保持影响力的最高级呈现形式了!
一方面孩子遇到事情想要和父母商量讨论听取意见,另一方面又让孩子觉得决定都是自己做的,并且父母尊重自己的决定。
谷燕说过最让我触动的话是:你长大了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
好的父母懂得把功劳留给孩子;不好的父母却喜欢在孩子面前邀功,动不动要孩子感恩。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系博士、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姜以琳在7年的时间里,追踪了北京顶尖中学的28位学生的人生,写成了《学神》一书。
这本书一出版就拿下了皮埃尔·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最佳书籍奖,这是美国社会学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
书中提到的那些精英父母,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孩子们都觉得父母没做什么,父母也常说自己没做什么,孩子最辛苦,还时常愧疚自己做得还不够。
书中有个例子,郭先生是当年全省考试的头部选手,儿子却成绩一般,他们就动了出国的念头。
但是考虑到青春期儿子的叛逆,不愿意出国,他先给儿子报了一个美国的夏校项目,15天的旅程结束后,儿子说“我一定要去美国”。
这些家长常说:“孩子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决定”,却会在不经意间进行引导,或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
比如,郭先生听闻儿子要去美国,还会假装不同意儿子出国,让儿子误以为爸爸是被自己说服的。
孩子心甘情愿地朝着家长预设的方向走过去,却觉得父母什么也没做:“他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这就是智慧父母的厉害之处了!
谷爱凌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滑雪的爱好是她自己选的。
这话当然没错。
可是,如果没有妈妈从谷爱凌3岁起就经常带她去滑雪,她又怎么可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且最大的天赋正是滑雪呢?
看似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背后其实隐藏着妈妈的“小心机”。
孩子到了青春期,想对孩子继续保持影响力,是需要智慧的,不是简单的说教就有效果。
悠悠的舞蹈老师S就传授过我一招。
S老师70岁了,特别会看人,悠悠才加入舞蹈学校5个月,就被S老师邀请加入Company专业组,显然她是看到了悠悠的潜力。
她对我说:“你不用担心悠悠的学习,她考大学是绝对没问题。你要注意的是她青春期交的男朋友,别让这么好的孩子被渣男伤害了。”
艾玛,S老师简直是一语中的啊!作为女孩的妈妈,我也是最担心这一点,原来还写过文章:父母对女儿的最大保护,是教她擦亮眼睛,别被渣男忽悠
S老师也有两个女儿,我赶紧向她求教:“那万一孩子交了渣男朋友,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你不能直接说她男朋友不好,劝分手,你越这样说,孩子就越想和她选的男朋友在一起。”
我点点头,听S老师继续说。
“当年我女儿交了个差劲的男朋友,我不动声色,什么都没说。有一天,我决定办场party,把我的朋友和他们的孩子都请过来,我大方地让女儿把她的男朋友也叫来一起参加party。
在那场party上,女儿看出来自己的男朋友和妈妈朋友的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她的男朋友表现得格格不入。不久之后女儿便主动提出分手了。”
高不高明?智不智慧?
明明为孩子做了很多,却又看起来好像没做什么,让孩子觉得决定都是自己做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为什么大家会那么反感我那句“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呢?
我想,大概是很多人受够了“控制型父母”对自己人生的横加干涉。
就像那个在麦当劳点餐的中年男人,都到中年了还不能为自己吃什么做主,让无数人破防。
自以为是的父母,总是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做决定,动不动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压孩子。孩子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过得不快乐。
于是,为人父母后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要重蹈覆辙,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
这种和父母反着来的朴素情感我非常理解,真的会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
那么多人在抱怨原生家庭不好,可我希望大家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生荆棘路,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处理,自己摸索和碰壁,孩子就真的开心吗?😁
孩子何尝不希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过来人能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建议,指导一下TA?
孩子之所以不想听父母的,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懂,还乱给建议。
可是,要是遇到真懂的父母呢?孩子不要太开心啊!!!
谷爱凌这么顶级聪明的天才,遇到事情还会随时给妈妈打电话向妈妈征求意见呢。
叶惠美帮周杰伦找工作这事儿,算不算干涉他的人生呢?
肯定算吧。
那周杰伦为什么还这么感谢妈妈呀?
因为她干涉对了啊!😹
她的“干涉”帮周杰伦踏入了音乐产业的大门,然后才有了之后的华语乐坛神话。
父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决定当然好,但这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对孩子继续保持影响力。
影响力不是控制,控制是命令孩子一定要按我说的做;
而影响力则是让孩子认可父母的智慧,因为认可,所以愿意倾听父母的看法。至于采不采纳,那是另一回事。
我反而觉得,父母一旦对孩子没有影响力了,孩子做任何决定都不和父母商量,那说明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失败的。
孩子可能觉得跟父母说了也没用,父母根本不懂,提供不了有价值的信息,帮不上什么忙;
孩子也可能觉得跟父母说了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不但不被理解支持,还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奚落,干脆瞒着父母做算了;
孩子还可能觉得父母已经很辛苦了,就不再给他们添麻烦了,能自己搞定的事就自己搞定吧,报喜不报忧。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是独立的个体,能自己拿主意,没有父母帮忙也能过上好生活。
可是你确定孩子心里就没有遗憾嘛?孩子难道不希望自己有个可以精神交流、好好商量事情的父母?
做父母的,承认自己和孩子有代沟,思想不同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当然已经比不懂装懂的控制型父母要进步一大步了。
然而,我不想满足于此,我还想做得更好一点!
我不想和孩子有代沟,我要与时俱进,学习孩子在学的东西,用孩子的思维看世界,我想当孩子的朋友,让她有什么事都愿意找我商量,对我倾诉。
我公公就是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老人。他早年是企业家,享受到了二战后德国重建的红利,迅速发家致富。
后来红利过去了,公司业绩下滑,他在五十多岁时果断卖掉了公司套现,早早享受起退休生活。
他虽然退休了,却从没有停止学习,家里的财富杂志,几十年就没有断订过,用的都是最新的电子产品。他搞投资,了解世界经济行情。
话说姑姑和公婆现在住的互为邻居的两个房子,都是公公靠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找到的!
当时两老买到了姑姑家旁边的房子,村里的邻居都很好奇,压根就没有听说户主在卖房啊!
有几家有小孩的住户早就想在村子里置换更大的房子了,无奈一直无人出售,网上也没有这个村子的任何房源信息。
公公是怎么在千里之外买到这个房子的?可惜公公和前户主签了保密协议,不能透露细节。总之,我公公是个常常能为家庭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人。
马克思每次跟他爸聊天,无论聊什么,都能聊几个小时。
大到国际形势,他的社会学研究课题,小到买哪只股票、洗衣机哪个品牌哪个型号好?马克思都可以问他爸爸的看法。
我特别羡慕他俩的父子关系,似乎没有代沟。马克思说的东西他爸都听得懂,还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成为这样的父母,孩子在遇到事情时自然也会愿意想到听一听父母的意见了。
哪怕不能为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能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好的。
在我看来,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就是保持和孩子精神交流的能力,是和孩子做朋友的能力。
父母与孩子彼此尊重,相互独立,但又保持精神交流,相互扶持,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亲子关系!
当周杰伦功成名就时,叶惠美也功成身退。她甚至没想过要当儿子的经纪人。
儿子结婚后,她享受儿子的孝顺和祖孙三代的天伦之乐,但没有越俎代庖地插手周杰伦的小家庭,和昆凌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看周董婚后PO出来的照片,大多数都是和昆凌在一起的,鲜少看到叶惠美和他俩一起(除非是叶惠美过生日或者母亲节),说明叶惠美在儿子婚后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成全儿子的婚姻幸福。
得体的母爱,就是在适当的时侯给予孩子支持,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体面退出。
话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悠悠我是个怎样的母亲,小妞肯定会说:“我妈是个不怎么管我的妈妈,她爱睡懒觉,早上从来不帮我梳头,还经常忘事,她居然忘记参加家长会,还忘记来学校接我放学。。。” 😹
其实,我为孩子做了很多,只不过我做的工作都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而孩子也的确在朝着我预想的方向发展。
我的一些做法的具体例子可阅读:女儿从胆小害羞转变到自信享受舞台,只因我做对了这件事
还有更多例子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和大家分享。
分得开“我”和“孩子”,所有关于爱的付出和努力才是为了成全孩子,而不是间接地满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