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ML 谷歌开发者专家王玉成
我叫王玉成,目前是机器学习方向的 GDE (Google Developer Experts,谷歌开发者专家)。我非常荣幸能够拥有 Google Developers 官网的个人档案。对于那些长期活跃在谷歌开发者社区的朋友来说,或许对我的名字不会感到陌生。事实上,我与谷歌开发者社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算得上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成员。为了准确回顾这段历程,我特意翻阅了当年的邮件记录,结果还真找到了那封早已成为 "古董" 的邮件。
Google Developer Experts https://developers.google.cn/community/experts 个人档案 https://g.dev/YorkWang
Google Developer Groups https://developers.google.cn/community/gdg
继续追溯历史,我找到了当年 Beijing GDG 的早期邮件列表。令人欣喜的是,在 Beijing GTUG 成立仅三个月后,我便有幸加入了这个充满技术热情的组织。
Google Wave
https://wave.google.com
自 2012 年起,我便开始参与当时北京 GTUG 的活动,并逐渐成为核心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技术伙伴。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许多当年的朋友即使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早期的北京 GDG 组织者 Jackie,如今依然活跃在北京 GDG,并且仍然是 GDE 的一员。
2012 年北京 DevFest 活动准备现场。
随着我在 GDG 社区中参与活动的增多,自己也开始逐步承担起演讲的任务,并对 GDE 这个角色有了更多了解。相比 GDG 组织者,GDE 可以获得更多 Google 技术资源和支持,这让我萌生了申请成为 GDE 的想法,并开始密切关注申请机会。
当时我主要从事物联网 (IoT) 相关工作,同时也是 GDG 的组织者,恰逢 Google 推出一系列 IoT 产品,并新设立了 IoT GDE 类别。于是我向 Alpha (国内另一位早期 GDE) 请教,他大力鼓励我申请。正是在 Jackie 和 Alpha 的鼓励下,加上当时 Google 开发技术推广部大中华区主管 Bill Luan 的帮助,我终于在 2016 年通过了 Google 员工的面试,正式成为当时中国第三位 GDE,也是当时唯一一位 IoT 方向的 GDE。
之后,在 2019 年,我又成功申请了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方向的 GDE,并开始主要在这个领域内活跃。由于在 GDE 项目中坚持多年,我也因此成为中国区年限最长的 GDE 之一。
目前在 Advocu 的个人介绍页面仍然可以找到我的信息 (由于权限限制,非所有用户都能查看此页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随着 IoT GDE 项目暂停,我的 IoT GDE 身份暂时无法显示。但我依然是 AI/ML 方向的 GDE,并且也加入了 AI/ML Champion,这又是后话,暂且不表。
个人介绍
https://app.advocu.com/members/64a982c427108259fdfe8ea9
到 2022 年,终于有了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匾。
专业知识的考察: 面试中非常注重技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面试官可能会提出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由于我已有五年的嵌入式技术工作经验,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能够从容应对,顺利回答相关问题。 与社区的互动: 这一部分则更关注如何在技术领域提升自我,如何通过参与和推动社区活动来扩大技术的影响力,以及如何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对于有意申请 GDE 的伙伴们,我的建议是: 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需深入思考如何为 GDG (Google Developer Groups) 社区以及 Google 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技术成长,更是你在社区中的价值体现。具备一定的社区参与经验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也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所有的 GDE 面试都是全程英文进行,因此良好的英文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即使通过面试,成为 GDE 后在技术交流、阅读英文文章及视频,甚至与全球开发者沟通时,英文能力依然至关重要。
如果读到这里,说明你对 GDE 的非现金福利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我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福利,帮助更好地理解 GDE 的独特优势。
活动支持
大家都知道,Google 每年都会举办多样的技术活动,比如 Google I/O、Google Cloud Next,还有 GDE Summit 以及各领域的专业讲座。对于 GDE 来说,如果会议与自己的技术方向相关,门票是全免的,这算是一项非常实用的福利。通过参加这些活动,GDE 能够深入了解 Google 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与来自全球的技术爱好者交流,甚至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Google I/O
https://io.google/
Google Cloud Next
https://cloud.withgoogle.com/next
2014 年,第一次参加 Google I/O 大会,成为我当年的美国之行的主要行程。
每年,GDE 的任务之一是与 GDG 社区紧密合作,比如在年度的 Google I/O Extended、DevFest 或其他 GDG 活动中担任讲师或 Code Lab 导师。我之前甚至还成为了几届 Google 创业加速器的导师。对于这些活动,Google 还会为 GDE 提供差旅支持。对于热衷技术的朋友来说,四处走走,交流分享技术,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技术资源
Cloud Skills Boost
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
我的公开资料
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public_profiles/3beaa828-9191-4ff3-973c-ec96086fb675
作为 ML GDE,还可以免费使用很多工具来支撑自己的日常开发训练,例如可以获得 Google Colab GPU 的计算单元等。
Google Colab GPU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
JetBrains 全家桶 https://www.jetbrains.com/community/dev-recognition/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供 GDE 挖掘。Google 的福利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所调整,但通常是只增不减。对于那些希望提升技术能力、扩大社区影响力的开发者来说,GDE 项目是一个绝佳的成长平台。如果工作与 Google 的服务或产品密切相关,申请 GDE 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上述的硬性福利,GDE 项目还提供了很多灵活的成长空间。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促进自我成长,还能为其他社区伙伴带来积极的影响,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时间的积累往往比那些短期的福利更具价值,长期坚持才能真正看到成果。
我与谷歌开发者社区的交集已有 15 年,而成为 GDE 也有超过 8 年的时间。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复利作用。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所有付出都会在未来得到回报。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个人在成长与发展方面的感悟。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我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就加入了 GDG (当时还叫 GTUG),这个社区是由一群对 Google 技术充满热情的人组成的,应该算是国内最早的技术社区之一。当时,我刚开始工作,除了日常的开发工作,几乎没有其他活动。而且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工作初期,甚至与同事沟通都有困难。我相信,许多刚毕业的理工科学生都经历过类似的困惑。
正因为如此,我决定突破自己,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这些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最初负责签到表、准备物料、联系嘉宾等简单工作,逐渐参与更多组织工作,后来更是负责几场完整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3 年 5 月 15 日晚上 12 点,北京车库咖啡座无虚席,洋溢着技术交流的热忱。王玮、黎敏和我共同策划了 Google I/O Extended 开发者盛会。如今,车库咖啡已成历史,但照片中记录的热情与梦想,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成为珍贵的回忆。
通过这些活动,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在准备演讲时,我也逐渐摸索出如何制作更具吸引力的 PPT。从最初的文字堆砌,到后来图文并茂的设计,最终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精简的提纲和生动的讲解来传达复杂的技术内容。最终,我对自己的演讲要求是:
PPT 必须简洁、美观且大方,并包含所有关键内容的提纲;
每个要点都要完全消化吸收,并能够生动讲解;
现场讲解时,确保不遗漏任何技术要点;
合理掌控时间。
技术深度思考
关于 PPT,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在 2024 年的 Google Build with AI 系列活动中,我有幸担任了 5 月份北京活动的讲师,主题是 Gemma 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页 PPT 给了我全新的感悟,让我对演讲前的准备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AI 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编程方式,成为未来数年的基础应用之一。通过回顾 Google 近十年来在 AI 领域的项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Google 的 AI 发展历程,并获得全新的体验。
如果对这一领域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关键时间节点上的具体项目及其意义,然后将这些项目的技术突破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这张 PPT 实际上展示了 Google 在 AI 领域从理论到工程的完整发展历程。特别是那些重点项目,它们标志着 AI 的重大转折点。在此基础上展望 AI 的未来,看到的是无穷无尽的机会。
以下问题也是我希望在会议上传达给参会者的感悟。
Google AI 过去十年如何发展?
我们如何从具体项目中看到计算机世界从理论到工程的发展变迁?
如何展望 AI 的未来?
透过这张 PPT,我们可以见证 Google AI 十年发展史中的技术演变。从理论到工程的蜕变,就像是 "功在技,妙在道"。展望 AI 的未来,犹如 "青云之志,直上九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机遇。这次探索让我深刻感受到,科技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其背后的理念与目标。只有攀登至新的技术高峰,我们才能窥见未来的光芒。
跨国文化交流
从 2014 年到 2019 年,6 届 Google I/O 大会的现场经历,不仅让我见证了全球科技前沿的变迁,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多样。每次活动中都仿佛是我个人成长的标记,而真正的震撼,则来自于每次面对面交流的收获。
第一次赴美参会不仅是为了技术的交流,更是一次全新的生活体验。之后每年的参会,我逐渐掌握了如何独立旅行,甚至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护自己。多次的独自探索,使我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成长,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会了自理与应变。
每次大会的现场,不仅是技术的盛会,更是思想的碰撞。与来自全球的技术爱好者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经验与见解,令我深感受益。大会的展示区是另一片知识的宝藏,科技成果与创新理念层出不穷,每次与演讲者的对话,都是一次深入了解未来技术趋势的机会。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的英语水平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张照片记录了 2014 年 GDG 峰会上的一次精彩瞬间。图片中,来自全球的 GDG 组织者们齐聚一堂,以一张幽默的电影剧照为灵感,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如何提升沟通技巧,寻求解决方案,并勇于承担责任。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团队活动,更体现了 GDG 开放、包容、共同进步的精神内核。
晚间的社交活动则为整个大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露天的场地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自由交谈,分享他们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这样的场合,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沟通的力量和开放交流的重要性。在这些开放的对话中,思想得以碰撞,见解得以交融,我的视野也在无形中不断拓宽。
2014 年 Google I/O 大会后的晚间聚会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参会者自由交谈。这样的交流不仅展示了技术和创新的全球化背景,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在与各国同行的互动中,我体会到了不同文化和观点如何相互影响,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并强化了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这种经历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科技领域,开放与理解是推动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其中一位 Google 工程师将《星球大战》中标志性的光剑带到了大会现场,让科幻照进了现实!她不但大方展示了这把 "绝地武器",还化身 "绝地大师",现场传授光剑的使用技巧,引来阵阵惊呼,也让与会者切身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乐趣与无限可能。
而在活动的歌舞表演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包容与多元。我看着参会者们尽情地进行跨文化、跨国别的交流,也逐渐感悟和学会用谦逊的态度面对世界的多样性,学会在差异中找到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4 年 Google I/O 大会后的 After Party 上,乐队演唱的乐曲与观众的自发应和形成了独特的场景。不同语言的歌词、不同节拍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这种文化的碰撞不仅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也引发了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互动的深刻思考。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视野,也促使我反思在技术和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共通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与 GDE Global Summit 经历,不仅让我在技术领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文化差异,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技术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成长,往往在于跨越国界、打破文化壁垒的心灵交流。正是在这些沟通与理解中,我发现了技术背后的真正力量——它不仅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更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这条技术与人文交织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探索、学习与分享,追寻更高的目标。
与 Googler 的互动
除了常规的 GDE 活动之外,更为珍贵的是,GDE 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 Google 技术的机会,推动了我个人对技术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被动的学习和参与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亲身参与 Google 早期项目的测试,成为产品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Google 为 GDE 提供了灵活且富有深度的学习空间。除了技术资源和培训,GDE 还能申请参与一些未发布项目的测试,深入体验这些产品在尚未面世时的技术细节。这些测试往往伴随着保密协议的签署,而这种机遇让我有机会直接与 Google 的产品团队交流,分享我的反馈,并就产品的功能、用户体验和未来走向提出建议。参与讨论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种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探索。
通过与 Googler 交互的机会,我得以与多个 Google 产品团队直接对话,包括 Gen App、Container、Cloud AI、Responsible AI 和 Vertex AI 等产品线的产品经理和 UI 科学家。我与他们共同讨论了技术的方方面面,深入探讨了产品策略、功能设计、交互体验,以及背后的商业逻辑。这种交流不仅加深了我对产品从构想到落地全过程的理解,还让我掌握了如何将产品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通过这些互动,我学会了识别和分析产品设计中的关键决策依据,以及如何在面对技术缺陷时快速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深化了我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全面认识。
从技术到商业
我的技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开始深度思考技术的演变与应用,还被激发了探索新领域的兴趣。我自学了 Google Cloud Architecture 的所有基础知识,结合 Cloud AI 的能力,全面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技术服务框架。Google Cloud 的各项基础服务,就像是一个个精密的积木块,虽然 Google 并不直接提供成型的解决方案,但它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去创造。掌握这些 "积木" 的特性后,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商业需求,将它们拼接成一个独特的产品。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成就,更是一种创造力的充分释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Google 提供的这些 "利器" 使得我们每一个开发者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技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Google 鼓励每一个用户利用其技术和服务去实现商业目标,鼓励创新与盈利。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萌生一个极具潜力的想法,通过商业分析,就能迅速搭建出一个能够盈利的产品,从而将技术的力量转化为商业成功。
正如古代工匠利用工具创造出精美器物,Google 为开发者提供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也为现代创新者铺设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桥梁。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创造力的觉醒与升华。在与 Google 的深度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如何通过灵活的思维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最终将一块块 "积木" 拼接成充满创造力和价值的产品。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每一个细节中精耕细作,终将实现技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参加 GDE 项目这些年,中国区已拥有 40 位 GDE,他们分布在不同的领域。许多 GDE 始终坚持活跃,并积极参与 GDG 的各种活动。在 GDE 群里,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都会引发广泛讨论,并迅速得到解决。以技术为初心,不断努力和坚持学习,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GDE 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技术、对社区、对未来的承诺。我相信,每一位 GDE 都是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汇聚在一起,将这团技术热忱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照亮彼此,也照亮世界。未来,在 Google 的支持下,在所有 GDE 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用技术创造更多奇迹,让这个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