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季:一所大学一首歌】清华百年校歌,与那些藏在歌词背后的故事

文摘   2024-07-07 16:08   福建  
新版清华校歌mv



清华学校校歌  《清华周刊》(1924)


编者按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这首歌,想必每个清华人都耳熟能详。而今年,就是汪鸾翔先生创作校歌歌词的100周年。


1923年前后,清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1924年,由汪鸾翔先生作词,何林一夫人(即张丽珍女士)作曲的中文校歌在大礼堂第一次正式合唱。


这首歌的诞生,承载着时代任务,歌词的背后更是一段充满了呼唤声和呐喊声的故事。如今校歌已经走过百年岁月,它为什么能依然深入人心?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又在为了什么而感动?


下面就让这篇文章,带你赴一场与清华校歌的百年之约,寻找那些埋藏在歌词背后的故事。





校歌的前身


早在1913年,清华建校之初,音乐教师Miss Kathorine E. Seely为清华谱写了一首英文校歌,名为《TsingHua College Song》。


清华学校英文校歌曲谱 

 《清华年刊》(1916)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后来的“清华优胜歌”(Tsing Hua Song)和“清华进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当时的高四级学生贺麟先生在《“清华中文校歌之真意义”书后》一文中批判道:“我把英文校歌,念了又念,总看不出它的真意义在那里。此歌与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一点关系没有;于清华荟萃中西文化,造就领袖人才的宗旨,也风马牛不相及。


在校歌诞生前后,社会动荡,民生艰难。国难当头,许多学子们留学回国后为祖国服务。为了民族文化与国家尊严,师生们对中文校歌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下,创作一首能真正代表清华精神的中文校歌尤为迫切。1923年前后,学校发布了征求新校歌的启事,最终,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评审入选。




“诸君!诸君!”

听,围墙内的呐喊


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汪鸾翔先生在《炳烛斋日记》中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形:清华学校外,炮声连天,散兵游勇到处流窜,社会治安极其混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奋发救人、救国构成了他编写校歌歌词的出发点和校歌的主旨,“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是校歌中的最强音。


《炳烛斋日记》手稿


汪鸾翔先生所秉持的救亡之法与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时,他目睹了谭嗣同等六君子的慷慨就义,也目睹了刑场上观众的麻木不仁,痛心地感到救国要从教育国民开始:“入鄂后即以开通民智为己任。以博物、理化、数学、地理诸学引导新进,大小诸校无有不经余讲授者。”他在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湖北方言学堂、师范学堂等多所学校教授西方科学课程,前后共十年。当时能教授科学课程的国人还很少,汪鸾翔先生是先驱者之一。


然而,从1918年暑假后到清华学校任课,到1928年离校退休,汪鸾翔先生一直教授国文,只因归国留学人员渐多,科学教学人才济济,而国学反倒受到忽视。“中西文化,荟萃一堂”、“新旧合冶,殊途同归”是他在教育事业中终生践行的救国方法论,也是校歌的另一主旨。


汪鸾翔先生精于国学,长于中国诗、画,而且熟悉西方科学,以此终生投入教育事业,是以能作出这样一篇流传长远、脍炙人口的校歌歌词。然而以文言文作歌词也有弊端,其中的典故、涵义对许多人来讲难以一看即知,不少同学认为“歌焉而不审其义,唱焉而不究其旨”。故此,汪鸾翔于1925年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不仅将校歌逐段作了解析,也对校歌的创作主旨进行了铿锵有力的阐释。


《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  

《清华周刊》(1925)


“吾言至此,吾泪涔涔,吾心怦怦,吾之秃管亦振荡而不宁。诸君!诸君!诸君日处此暖炉电灯之旁,亦尚忆中原有无数饥寒欲死之困苦同胞否乎?诸君日游此书林艺苑之间,亦尚义中国有无数毒如蛇蝎之军阀政客否乎?”


这是汪鸾翔先生在《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中写下的一段。彼时清华围墙内的生活虽然能勉强维持平和,但围墙外早已是战火连天,民生凋敝。他发出慷慨激昂的一问,如飞石落入暗流涌动的潭水:“种种惨状,一出清华园门之外,即可见之。吾人幸尚不堕入此等恶趣之中,宜如何发奋救人?”


盖一国之有文化,犹一人之有技能。人无技能,不能生存于社会;国无文化,不能存在於地球。大略言之,凡国家之富且强者,必有其固有之文化,或外来之文化,贫且弱者反是。我国闭关之时,只用固有文化,已足自治;海通以后,外来文化,有胜我者,亦不能不并蓄兼采共炉而冶之。故仅守固有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者固非;而崇拜外来文化,以毁灭固有文化者,更无有是处也。本校之最大责任与目的,即是为本国及世界作此一件大事。”汪鸾翔先生在《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中坚定地写道。


秉持着这样的思想与信念,他为清华校歌编写了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在首次发表清华中文校歌的《清华周刊》第307期(1924年3月28日)中,时任《清华周刊》编辑、高一级学生李维果对这版校歌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新歌悠扬。吾闻之而志舒,吾闻之而心怡,吾闻之而不得不深怪昔之主事者之谬置也。




百年校歌的今生

我们在为了什么而感动?


2014年教育部批准了新的《清华大学章程》,汪鸾翔先生作词的这首校歌作为清华大学正式校歌又一次载入史册,清华校歌的今生开始了。“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它不仅是清华独有的情怀,更是清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1983级校友黄平先生在百年校庆时主动负责过老校歌DVD的制作,他慨然道:“清华校歌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在顺境时更上一层楼,也激励着我在逆境时不屈不挠,重新站起来,努力做到人生不仅是赢在起点,还一定要赢在转折点!”


黄平先生牵头制作的校歌光碟封面


有清华学者将清华老校歌歌咏的主题概括为博学、爱国、修德、自强:“这四层含义是老清华传统中的现代性精粹。今天,历史条件不同了,但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是民族复兴这个庄严的主题,我们应该唱响的依然是这个四重变奏。

时代在变,人在变,但人们心中真正的追求没有变。这也许就是清华老校歌的歌词至今依然葆有生命力的原因。


正学读写
点滴分享,一起长大! 让我们走进“正学读写”,与孩子们一起悦读悦写悦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