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不该把我妈的节俭生活真实地写出来。
怎么也没想到,写关于我妈节俭的两篇文章,引来了很多人不满。
有的说我是放大事实,有的说我是瞎编,而且编的很离谱。
有的人甚至气的想骂街,只是平台有规定,有好几条留言因违反平台规定而不能显示。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留言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也是刚刚开通留言功能,对于里面的一些设置我也没研究过,都是系统默认的。
这其中,我还删除了一些让我不舒服的留言,有的放到了垃圾箱里。
这次我妈来唐山,接着又去了北京,确实有很多习惯让我也很生气。
我生气的是,别说我妈有我们四个孩子,就是完全靠她自己,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这样反倒让我们做子女的内心不安。
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管管她,但是一年也就那为数不多的几天,再说了,很多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没办法改了。
北京的个别参观地就是不让带水,矿泉水瓶子必须扔掉,如果带的是水杯,也要把里面的水倒干净,才可以进去。
而且没有存放包的地方,当时我们四个人带了六瓶水,都扔大垃圾桶了,但是在出门的地方,有免费的饮水机和纸杯,供游人随便喝。
游故宫的时候,因为时间不宽裕,我们只逛了中间轴的建筑,两边的偏殿,像东西宫六院,全部略过。
确实没看见卖水的,当然,也没特意去找,估计是在远离中心轴远一点的地方有。
本来以为有些人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生气、质疑,我就想把我妈为何这样节俭,通过她的身世叙述,解释一下。
没想到,这是我犯的第二个错误。
在我妈的身世之谜这篇文章下面留言的,更是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
“一看就是瞎编的,浪费别人时间”
“你姥爷给土改工作主个别人送大红包了,哈哈,要不这么多田地和房屋应该划分成大地主成份的”
“你妈上面三个姐,两个哥,你妈排行第五,作者是猪脑子吗?连数都数不清”
上面这个留言,我看完没忍住笑了,我虽然还没达到猪脑子的成度,但确实数学不咋好。
千万别回头去找,我已经偷偷给改了,虽然话不好听,还是要谢谢人家别样提醒。
“感觉就是扯犊子,你妈1950年生,八岁1958年有红卫兵吗?你姥爷没抗住,有文化大革命的事吗?”
这个留言给我也整懵了,如果我叙述有误,请以历史为准,但是我妈因为成分不好,确实不能加入红卫兵。
特别不友善,很难听的一些留言被我删除了,还有几条因为违反平台规定,自动屏蔽了。
对于七十三岁的老人,一个人收拾八亩田地,也有人不信。
他们觉得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自己在家雇人帮忙,只是没和我们说而已,我们也不去深究。
我老家本来是六亩田地,后来我奶和二叔相继去世,我家的耕地就变成了8.5亩,我爸活着的时候,我妈两个人干活。
五年前我爸没了,剩下我妈一个人,我们强烈要求把田地承包出去,说了半天,没做通工作。
我妈坚决不放弃,说自己身体也好,能力也有,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春种秋收的任务。
我妈是人少就提前下手,别人家春种用三两天就完了,我妈就要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比如说十天半拉月的,甚至二十几天。
我家是平原,八亩地分割成十几个地方,只种一茬苞米,在收苞米的时候,都是先把秸秆用镰刀割倒。
然后再把苞米一穗穗扒下来,用三轮车往家倒腾。
从中秋一直干到霜降,甚至上冻,满地泛黄,冷风横扫,可能我妈还在地里扒苞米。
我们东北那边都是完全靠人工秋收,没有用现代化的机械,好多家里都是秸秆覆盖上一层雪了,还抖落掉大雪扒苞米。
老陈说我们那边太落后了,苞米谁家还一个个扒然后再拉家去?他们这都是机器种地,机器收玉米,玉米杆直接搅碎埋在地里当肥料了。
我家那边冬天烧大炕,苞米杆要烧火,苞米轴子也烧炕做饭,烧不了就打成草块卖钱。
而且一块地就三五根垄,八亩地不是成片的连在一起,所以没办法用收割机。
我妈要是能雇人秋收,我们就不用这样担心了,还得偷着乐。
我做过六年老师,懂得接受批评和错误指正的重要性,我也乐意接受友善的提醒和批评。
但是对于恶意中伤,根本伤不到我。
豁达乐观的性格,早就告诉我,允许别人发出不同的声音,你可以接纳,也可以还击,或者置之不理。
我,选择沉默。
儿子已经抵达重庆这座魔幻般的城市,开启他的大学生活,他的最新更文(好山好水好客,重情重义重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