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大家最常用的食材之一,以肉质细嫩、肉味浓厚而更受食客欢迎。不过,你真的知道每个部位的具体特性和用法吗?今天,红厨网就和大家介绍一下牛肉各部位的特点以及常用的烹饪手法,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刘浪
编辑:长乐未央
一头牛,根据切割所在区位,一般会分为以下几个大部位:肩颈部分,肋排部分,后腿部分,腰脊部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红厨网制图
本文介绍也将按大区域中的小部位来详解大家经常听到的牛肉部位。
肩颈部分——
牛脖肉
牛脖肉特点是脂肪含量低,肉质较粗。
位于牛的颈椎部位,表面附有筋膜,肉中有大量的颈韧带,主要用于制作熟食当中的酱牛肉、低温烤牛肉。
其中,牛脖肉中最有名的部分叫脖仁,也叫雪花肉。所谓“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块微微突起,最经常活动的肉的核心部分。脖仁的产量非常稀少,一头1千斤的牛,往往只能切出一两斤的脖仁。
牛颈肉
牛颈肉特点是肥瘦兼有,肉质干实,肉纹较乱。
牛颈肉适宜制馅或煨汤,比嫩肉部分出馅率高15%,此部位通常会被用于制作牛肉丸。
肩胛肉
牛肩胛肉的特点是纤维较细,肉质紧实,含筋较多。
牛肩胛肉,位于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冈上、冈下肌、前臂筋膜张肌,臂三头肌外侧头肌构成,表面有筋膜覆盖。
牛肩胛肉有肥有瘦,肉质比较紧实,由于这个部位的运动量比较大,且在连接处含有丰富的胶质,比较适合炖、煮、卤,在这个过程中胶质会慢慢融化,使肉质更可口。而牛肩肉的间隙脂肪含量较多,肉质较为鲜嫩。
如果细分的话,牛肩肉还可分为上肩胛心、匙仁和辣椒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上肩胛心位于牛肩胛肉的中心,厚度均匀,脂肪含量低,富有嚼劲。
匙仁实际上是指牛肩胛骨上面托着的一块嫩肉的中心部分,其脂肪含量比脖仁更高,肉质极为柔嫩甜美。
辣椒条则是在牛肩胛外侧,有一形似尖椒状的肉条,很形象地就被起名叫辣椒条了。好奇这块辣椒在哪的可以用左手按右肩,感受一下自己肩胛骨上的肌肉。
这辣椒条又叫嫩肩肉,特点就是“嫩”。因运动较少,所以肉质格外细腻,是少数可以生吃的部位,做牛排、鞑靼牛肉或刺身都很适合。
牛上脑
特点是肉质细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纹沉积。
牛上脑是在牛颈椎到第6胸椎间的肉,这部分肉也属于运动不足的类型。上脑脂肪交杂均匀,有明显花纹,是牛身上大理石花纹密集的部位之一,适合涮、煎、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肋排部分——
肉眼
特点是肉质鲜嫩多汁,脂肪含量较高。
肉眼其实是“肋骨后方的肉”,一端与上脑相连,另一端与外脊相连。“肉眼”这个名字很形象,白色的脂肪夹杂在红色的瘦肉间像眼睛一样。大理石纹越多,“肉眼”越清楚,这块肉的等级就越高,适合涮、烤、煎。
肋排肉
特点是肉质柔软松化,脂肪较多。
肋排肉是包围着粗壮牛肋骨的那一圈带筋的肉,即牛的第6根到第12根肋骨上的肉,肉质很嫩。
肋排肉可说是最受欢迎、也最被人熟知的牛排部位,常被用于煎制,上桌时连骨一起,卖相相当不错。
牛小排
特点是口感细嫩,油脂分布均匀。
牛小排是从肋排延伸过来的部位,骨头与肉中间有一层脂肪,更容易分开骨肉,常被用于烤、煎。
胸肉
特点是纤维稍粗,口感较为软嫩,表面有脂肪覆盖。
胸肉在软骨两侧,主要是胸大肌,面纹多,并有一定的脂肪覆盖,煮熟后口感较嫩,肥而不腻,适合炖、烤、炒。
腰脊部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外脊肉
特点是纤维较里脊粗,富有弹性,肉味浓厚,有嚼劲。
外脊肉是牛背部的最长肌,肉质为红色,容易有脂肪沉积,做法较多,可熘、炒、炸、涮、烤。西餐所说的的“西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这块肉。西冷是三大部位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部位,性价比高。拥有和眼肉一样完美的大理石花纹和香气,但比其多一份咀嚼感,可做美式烘烤、厚切牛排、薄切牛排。
比起“菲力”(里脊肉),西冷牛排的操作起来容错率要稍微大一些,因为肉内分布着脂肪,所以煎、烤起来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牛里脊
特点是脂肪含量低,鲜嫩多汁。
牛背部是一处巨大的宝藏,可利用的牛肉分得很细。牛里脊指的是前腰这部分牛肉,位于牛腰部内侧,还包括牛脊柱的一部分,属于牛肉中肉质最细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是运动量最少、口感最嫩的部位。
牛里脊常用于炒、熘、涮,潮汕牛肉火锅中的“吊龙”以及西餐中的丁骨牛排、纽约肉排、菲力牛排及铁板烧均取自牛里脊。
菲力是牛肉三大部位之一,一个牛身上最贵、最嫩的部位。菲力适合厚切做菲力牛排或者切丁做菲力骰子牛肉,菲力尾肉则适合做惠灵顿牛排。
牛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特点是脂肪含量较高,口感软嫩。
牛腩通常是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即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以香港粤菜师傅对牛肉的分割标准为例,牛腩大致可分为坑腩、崩沙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当中最普遍是坑腩。
坑腩属近腰肋骨的肉,牛味最浓,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或旁边牛肋条部位的肉,除去肋骨后会出现一条条坑,所以称为坑腩。其肉质韧性大,肥瘦相间,最适合用作焖或煲汤。
崩沙腩则是指牛的横膈膜,连着少许的肉,吃起来较爽口。
爽腩又叫“牛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于牛的横膈膜附近,割出来后就是一块薄薄的筋膜,口感带韧性,爽而脆口。
挽手腩是筋膜、软膏都有的部位,连接在爽腩和坑腩之间,集坑腩和爽腩的优点于一身,牛味浓又有韧性。
腩底是指连着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块肉,又粗又韧,口感一般;腩角则是指爽腩和坑腩中间的一块肉,分量极少,四面都有软胶质,非常爽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牛腩只是一种统称,国外进口的牛腩,大多是以切成条状的牛肋条为主,是取自肋骨间的去骨条状肉,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筋也较少,适合红烧或炖汤。
在里脊肉上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状不大规则的里脊边,也可以称作牛腩,是上等的红烧部位。
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种,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来卤,不适合炖汤,更不适合红烧,因此大家采购时要注意牛腩具体的部位种类。
带骨前腰脊肉
属于西冷和菲力的衍生品,也就是内外脊肉附近部位,适合做厚切烧烤或者做烘烤。
腹肉心
日式烧烤称贝身,有细嫩的肉纤维和美丽的大理石纹路,口感柔嫩肉汁满溢。
三角肉
价格亲民,油脂适中,适合明火烧烤或煎牛扒。
臀腰肉盖
位于西冷腰脊的后上方,拥有着类似于菲力的嫩度和接近眼肉的味道。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后腿部分——
牛腱子肉
特点是脂肪含量低,带筋,有胶质感。
牛腱指的是牛的前腿、后腿四条腿大腿部分的肉,由一条一条紧实的肌肉纤维构成的。这些肌肉中只夹杂着一些筋,几乎没有什么脂肪,常被用于酱、卤。
臀肉
臀肉肌肉纤维较粗大,脂肪含量低,只适合垂直肉质纤维切丝,或是卤、炖。
牛霖肉
牛霖肉位于股骨内侧,即牛的膝盖的位置,又因为这块肉的自然形状是圆的被称为和尚头、膝圆,肉质坚实,肉中有筋膜,主要用于制作牛肉干或是低温烤牛肉,也可以制作酱卤熟食品。
大黄瓜条
特点是肉质较粗,纤维均匀。
大黄瓜条在北方部分地区又称底板。大黄瓜条牛肉位于牛后腿股外侧,主要由臀骨二头肌构成,沿半腱肌股骨边缘分割而出,肉块长而宽大。
米龙
特点是肉质较为细密
米龙又称针扒,位于坐骨和髂骨的内则,自然剥离,就会得到米龙,主要由股膊肌构成,肉质较为细密,主要用于烧烤等。
米龙又分大米龙和小米龙。大米龙肉瘦肉多,筋少,不嫩,适合切片火锅、切块炖煮。小米龙肉的肉质比大米龙稍好,没有大米龙那么柴,适合中式烹饪。
小黄瓜条
特点是肉质细嫩,纤维细密。
小黄瓜条又称鲤鱼管,位于牛后腿股外侧,主要由半腱肌肉组成,肉块形如管状,是少数可以生食的部位,主要用于炒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牛肉的等级之分
由于各个部位的纤维组织、脂肪含量各有不同,不同部位的牛肉还可按照以下等级划分:
特级:里脊
一级:上脑、外脊
二级:肉盖、臀肉
三级:肋条、胸口、肩胛、腩肉
四级:脖肉、腱子肉
如果按照部位划分的话,腰腹部分的牛肉口感最滑嫩,适合炒肉片和涮火锅;后腿部分的肉质较老且瘦,适合烤、酱、卤;肩胸、前腿的肉质质老且略肥,适合炖、红烧、酱、卤;肘子、胸口部分口感韧,适合炖、红烧、酱、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牛肉的纤维组织都比猪肉、羊肉等食材更粗,结缔组织又较多,通常应该横切,这样才能将长纤维切断,不能顺着纤维组织切,否则不仅没法入味,还嚼不烂。
以上各部位的牛肉,你都分得清吗?你喜欢用哪些部位入菜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往 期 回 顾
★
商务合作:13265099024、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