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为困难群众筑牢保障之基
时事
2024-12-03 12:08
河北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民生惠百姓 幸福进万家
2024年保定市民生工程系列报道⑤
□保定晚报记者 杨虎 孙维 通讯员 吴海涛 郭松 马昊腾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制度安排,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防线。今年以来,我市发改部门会同民政、司法、残联等部门科学谋划、群策群力,推动困难群体适老化改造、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和覆盖面、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完善救助体系等工作,全力实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让更多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为老人安装扶手。
11月18日一早,保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便来到了复兴苑小区王芬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回头看”工作。王芬患有疾病,是低保独居老人,被确定为适老化改造对象后,市民政局会同街道和第三方机构,从身体、生活能力和家庭生活空间等方面综合评估,进行了防滑、床边护栏、助力扶手、淋浴椅等改造,说到这些变化,王芬赞不绝口。莲池区五四路街道复兴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彬介绍,社区积极配合政府的适老化改造工程,对困难群体进行了全面摸排。根据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方案,从生活设施的完善到安全保障的提升,让困难老人感受到关爱。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体适老化改造工程,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依据困难老人实际需求定制改造方案,切实满足生活需要。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3528户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的便利设施改造。保定市民政局老年人权益保障科科长杨芳介绍,我市主要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老年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改善了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照护条件,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品质和生活质量。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宣传政策。
在民生保障工作中,除了关注困难老人的生活便利性,在法律层面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样重要。我市把法律援助工作作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关键,通过持续投入、完善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等举措,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在保定市法律援助中心,记者见到了因追索劳动报酬前来申请法律援助的赵女士。“我遇到了一些法律问题,听说市民服务中心专门有法律援助中心,所以就过来咨询一下,都是专业律师在坐班,非常热情地给我解答,解决了我的问题,我非常满意。”赵女士说。保定市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值班律师郑志仁介绍,法律援助主要是对因经济困难发生诉讼时,律师就会提供法律帮助,宗旨是让受援人在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扩面”“提质”双管齐下,有效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通过进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民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率和关注度;通过加强机构建设、健全工作网络,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方法,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24年上半年,我市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完成率位居全省首位,截至10月底,全市共办理案件12849件,完成省定任务的128%。保定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薛亚天表示,将继续把法律援助作为我市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重点加大对未成年人、农民工和经济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儿童康复训练。
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法律援助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残疾人群体,我市也给予全方位的关怀与帮助。冬日的午后,阳光温暖地铺洒在大地。在保定冀之翼儿童康复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患者,有的在室外活动区正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运动治疗室进行康复训练。冀之翼儿童康复医院康教部主任李雅慧介绍,对特殊需要儿童都会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也注重心理疏导,让他们在康复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市始终致力于精准助残工作,将温暖与关怀传递给每一位残疾人士。通过加大康复中心投入、聘请专业康复师团队、打造良好康复环境,今年已为10498名残障人士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同时,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协调企业提供就业扶持,组织文化活动,助力残疾人全面发展。保定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海宁介绍,从康复服务到教育帮扶,从就业扶持到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我市坚持把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全方位为残疾人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加大投入,提供更加精准的帮助,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作为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社会救助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防线,我市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家住莲池区兴华苑社区的王先生,父母因病前些年去世,自己患有重病,每月的医疗费用支出远超出了收入,无力承担。去年5月,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走访摸排时,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申请了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临时救助,2023年年底,由于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将其纳入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保定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杨渤介绍,按照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走访摸排工作要求,我市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方式,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严格做到“每户必入、入户见人”,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据工作人员介绍,民政与医保等部门每月定期都会进行数据交换,完成预警信息处置。县级民政部门通过“一事一议”集体研究处理社会救助难点问题,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网。我市从政策制定到实施的各环节都心系困难群众,持续提升救助帮扶精准度。截至9月底,全市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34.96万人,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89万人,城乡特困人员3.1万人,临时救助1.58万人次,救助支出资金7.63亿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达标。保定市民政局副局长吴志辉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聚焦困难群众所需,着力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在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经办效率提升上下功夫,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照护和关爱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让社会救助更加丰富、更有温度。早安,保定!新闻来了
今天的晚报,来了!
事关生命安全!“中小学交通安全十问”发布
你名下关联了多少账号?快来这里“一证通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