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扩大、人口集聚、工业勃兴、商业繁荣、大道通达……章贡合流之处、千里赣江之源,一座深厚人文底蕴与浓郁现代气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大城正在飞速崛起。
这片红色热土,这座活力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逾242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0万。大城之大,不仅在面积、在人口,也在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GDP总量达4606亿元,列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62位,比2011年前移46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492.04亿元,同比增长5.4%。
▲航拍赣州中心城区。(记者邹忠辉 摄)
▲航拍赣南大道快速路和迎宾快速路交汇处。(记者邹忠辉 摄)
城市建设,道路先行。今年 8 月,赣南大道快速路三标、沙河大道快速路、东江源大道快速路北延三条快速路建成通车,赣州中心城区五区高架体系全面贯通,“三横三纵” 快速路网格局正式形成,中心城区迎来快速通勤新时代。
快速路网的建成运行,使赣州 “五区” 融入中心城区“ 15 分钟经济圈”,极大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十年前,赣州首次提出规划建设快速路工程的设想;2019 年,第一条城区快速路建成通车;至 2024 年,赣州中心城区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跃升至 127 公里,位居江西全省之首。“三横三纵” 快速路网的全面建成,进一步拉大了赣州城市框架,为远期城市空间拓展与产业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年间,城市巨变不仅体现在道路建设上,更在于城市功能品质的全方位提升。赣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是其建设的核心板块,也是全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示范引领区。
赣州紧紧围绕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全力推动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赣州蓉江新区、南康区、赣县区五区一体化、组团式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使其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
重大市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三江口片区、高铁空港新区等城市重要组团建设稳步前行。截至10月底,170 个中心城区龙头项目中,153 个已开工,开工率达 90%;年度计划投资 270.72 亿元,已完成投资 233.39 亿元,投资完成率达 86.21%。
围绕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赣州聚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地上地下同步、城市民生改善,持续用力打造新时代一流城市功能品质,全力推动赣州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进程加快,今年全市2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210个,赣州市获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省级激励;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项目有序实施,今年新增截污干管及雨污分流改造管网长度累计达122公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新增11.3万吨/天。
通过大力推动五区一体化发展,赣州中心城区规模持续扩大,互联互通更为紧密,人口集聚加速,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更加坚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愈发凸显。
赣州国际陆港已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的一个“大道枢纽”、开放高地,自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超1600 列,中欧(亚)班列已覆盖中亚、东南亚及欧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赣州国际陆港一列满载南康家具的中欧班列鸣笛启程,驶往匈牙利首都。(特约记者杨晓明 摄)
依托赣州国际陆港,赣州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正加快融入全球、拥抱世界的步伐。
近年来,赣州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构建起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新格局。
▲赣县区赣州港五云综合枢纽码头。(薛顺鑫 摄)
构筑内陆开放高地,通达效能建设至关重要。赣州境内,现已建成昌赣客专、赣深客专等7条铁路,铁路运营里程达923公里,通达13个县(市、区),赣州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节点枢纽之一,正全方位融入深圳、广州、厦门、南昌等城市的“两小时高铁圈”。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43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三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初步构建起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的“4小时高速经济圈”。与此同时,长赣高铁初步设计前置要件已全部完成;赣州港五云综合枢纽码头开港运营;瑞金机场完成校验飞行,将于年内正式通航;梅江灌区工程主体工程团结总干渠建成并试通水……
高速铁路跨越山川,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道省道四通八达,水路运输通江达海,地处内陆腹地、开门崇山峻岭的赣州,如今呈现出一幅“大道通衢联四方”的壮美画卷。
一座崛起的大城、一个开放的高地,既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更离不开优质 “软环境” 的有力支撑。
赣州持续打响“干就赣好”营商环境品牌,用比肩湾区的胆识、勇于创新的实干,倾心用力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高扬改革开放的大旗,赣州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全市193项创新试点和对标提升任务较好完成,评标定标分离等18项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611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数字大脑”上线运行;助企纾困力度持续加大,80%以上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2023年为企业减负237亿元,政企圆桌会议解决企业困难问题968个,市场主体净增6.57万户、总数达86.89万户。
“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赣州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2023年,成功举办央企援赣、粤企入赣、进博会赣州专场推介会及家具、脐橙、纺织服装博览会等活动,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17个、总投资2601亿元,其中百亿元项目6个。
工业崛起是大城崛起的关键。赣州积极落实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正结合市情实际,大力实施市“7510”行动计划,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力构建体现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赣州聚力扶实体、促创新,产业发展蹄疾步稳。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18家,总数达2898家、保持全省第一,吉利耀能、富联精密、天能新能源等重大项目投产,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营收分别达2700亿元、1800亿元、1700亿元、1100亿元。
聚焦全市“1+5+N”产业集群,各地首位产业和主攻方向更加明晰,章贡区围绕医药健康首位产业创新发展,南康区紧盯现代家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赣县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金产业集群,赣州经开区锚定新能源产业链推进上下游发展……目前,全市有南康家具等6个产业集群获评全省星级产业集群,其中五星级集群3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赛马比拼”,组建市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专班和入库纳统推进专班,力促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2023和2024年,赣州每年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重点项目440个以上。富联精密、吉利耀能、腾驰新能源、菲仕电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投产。
积极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全市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6万家,深度上云企业达3070家,列全省第一。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矗立赣江源头,一项项沉甸甸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验收,中国稀土集团稀金谷产业促进中心揭牌成立,“稀土王国”正涅槃重生;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及合作单位向赣州集聚……一个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的落地,正为赣州城市产业勃兴、能级跃升持续夯基培元。
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八方人才源源汇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千里赣江之源,大城赣州如同一颗璀璨明星,冉冉升起。
来源: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大江网
作者: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卢伟 邓洪 金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