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到沙漠,从陆地到海上,地学工作者一如既往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为我国的地学事业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有辛酸,也有成绩!一张张照片将地学人的“酸甜苦辣”体现得淋漓尽致!常常没有假期,常常不能与家人团聚,向所有的地学工作者致敬!
@秦宇龙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我们的帐篷!
@秦宇龙
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秦宇龙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代广松
地质人踏遍祖国河山,最北边的大兴安岭深林领略祖国冰封万里的盛景。
@李建交
观察剖面中途下大雨,河水迅速涨水,考察队员快速撤离。
@刘勇
野外密林磁法
@田斌
20年前地质填图
@肖大雷
勘探队的厨房
@杨述
吉林某队地质景观项目,一行三人顶风冒雪登上高山
@石亚军
石油儿郎,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莽莽羌塘,斗天斗地,苦并快乐。
@杨宝凯
青海茫崖,车在河水中坏了,为了不让河水灌进车里,司机不得不从窗户出来
@艾熙航
只要不怕脏和累,在红树林中就能走它十个来回!
@罗家骏
一线地勘人员工作纪实,海拔5000m雪山
@高雄
朝为小溪幕成河,雪山冰水下成泽。地质队员多励志,哪有成功不坎坷!—地质队员不畏艰辛在青藏高原开展工作留下了很多感人场景
@谢忠
辽宁铁矿普查冬季施工,条件极为艰苦。钻探工人和地质技术人员奋战在一线。
@姜勇
地质杀马特—戈壁滩跑线后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造型
@提振海
新疆阿尔金山无人区,进行5天的穿越路线地质调查。冰冷的雪山融水贯穿狭窄的灰岩通道,这也是唯一的路,那时还很年轻,无所畏惧,背着露营用具与同事开心的竖起大拇指,这就是地质人的快乐与勇敢。
@胡跃彬
在沙漠地区做大地电磁时,爬到最高的沙丘观察测线方向的地形,物探工作不易,同时也记录了大自然的伟大。
@张宏辉
真实记录野外地质工作者野外认真观察岩石标本
@徐渴鑫
西藏野外地质工作,半山腰回头的瞬间看见地质人还在一步一步攀登征服脚下的高山
@提振海
非洲安哥拉,野外工作时在宽扎河留影。宽扎河位于安哥拉中部,是该国具有重要经济、民生价值的河流,安哥拉国家货币“宽扎”以此河得名。
@朱亚玲
那天爬了很久,差点没能出来,记忆非常深刻
@李成祥
地质人艰苦朴素,但不畏艰苦
@刘春明
地质男儿传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把青春献给国家找矿事业。
@张扬
夜幕降临,戈壁滩上,地质人争分夺秒做记录,背后是辽阔天空和晦暗的云朵,远处灯光熹微,河流静静流淌。矗立于天地之间,地质人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着青春与奉献。
@罗凯
甘肃酒泉阿克塞县金矿1:5万详查实测剖面
@提振海
青海冷湖镇赛什腾山,壮阔的群山,但不论山有多高,人为峰。该区域就是现在的冷湖天文台选址处。
@姜勇
刀锋战士—地质跑线穿越沙脊
@俞嘉
风雪高山地质人的坚守
@左增帅
海拔五千米的无人区,五月份,一夜之间雪有快20厘米厚,看不到路只有耐心等待,登高往回看的时候人显得那么渺小
@左增帅
五月的东昆仑还会突然下起雪,我们驻扎在山脚下,两量皮卡,六个人,两车物资,我们就进山了
@左增帅
远处的雪山,脚底下的草地,这是我们进野牛沟的第二天
@张晓西
2014年,与杨经绥院士团队一行赴俄参加国际会议后到乌拉尔出野外,因无公路,目标区需穿越丛林、沼泽、河流等,只能乘装甲车出行。
@杨伟
无人区的保障
@陈浩
色林错旁行驶的地质车队
@提振海
新疆阿尔金山无人区,进行5天的穿越路线地质调查。脚下就是冰冷的雪山融水,由于水深无法通过,我们一行几人配合,有人在上面将腰带当作绳子为队友牵引,我在下面用手臂做支点,三人合力通过,比较可惜的是我的暴龙太阳镜掉进水里了,也无法打捞。
@曹纪港
羌塘腹地偶遇小野河一条,抱着我的磁化率仪,直接飞起来!
@杨宝凯
青海格尔木,和同事们在踏勘途中不得不"飞檐走壁"
@杨宝凯
青海茫崖,同事们互相帮助过冰冷的河水,地质工作者团结互助
@姜勇
舌尖上的地质队员—地质队员的午餐馒头+大蒜
@赵纪锋
黑夜中的那盏灯,照亮着地质找矿的步伐!
@杨宝凯
青海省格尔木市,和同事们踏勘结束后,沿着昆仑山脉的山脊返回的途中
@曹纪港
宁夏固原,偶遇中生代恐龙脚印,那叫一个大啊!
@杨宝凯
青海茫崖,经历了三四个小时的攀登,终于快到山顶了,记录这艰辛的一刻
@陈浩
高原山泉水
@曹纪港
您好雀莫错,可以在您这里借宿吗?
@边自强
穿越冰川,到达山巅!昆仑山5300米!
@魏运浩
四个核桃的川西野外之旅。贡嘎雅拉多俊俏,新都丹巴路阻挠,地质人心弥之坚,密集台网展云霄
@沈鸿杰
点亮你,照亮我,湖南某矿床井下。
@张基昊
地科院研究生在葫芦岛兴城野外实习,老师在海边讲解构造现象
@吕柯泓
天寒地冻,心却火热
@李旺超
大自然面前的劳动人民,即渺小,又伟大
@柳森
以山脊线为分界线,仿若阴阳两隔。这是14年在青海拉脊山东段的野牛山山顶拍的,海拔为3900米左右,当时拉完剖面正沿山脊线返回帐篷所在地,时值晚上10点左右,右侧渐有一片浓雾席卷而来,在恰好以山脊线为分界线时,拍了一张留念,随后便被吞没,浓雾中是鹅毛大雪,一片漆黑,我们的小队险些迷失方向,最终靠罗盘和地质图找到了帐篷所在地,那时已经将近凌晨1点,现在再看这张照片,真是满满的回忆,难以忘怀。
@焦焦
营地和草原撞了满怀,成为了一抹彩色点缀。团队成员们野外收工归来,迎着夕阳的余晖不知不觉走入了画中。
@邢乐林
外业踏勘照片,人在自然面前仍是渺小的,但是地质人不惧辛苦
@张正镐
坐标吉林松原王府,大一地质实习,又有一批新人真正融入了地质学大家庭
@安冬琦
和导师一起去山东昌乐出差时拍下的照片,站在六棱柱玄武岩上采样的地质工作者,就好像站在悬崖峭壁上觅食的羚羊一样,我们也在寻找着对于我们来说宝贵的样品。
@黄申硕
无人机航空重力仪,第一次将重力仪和无人机搭建在一起
@韦钊
第一次参加冰川考察。这是在祁连山摆浪河1号冰川拍的。所有人都因为体能,装备等各种原因停止了这次考察。只有一个小队一直坚持登顶,他们中间包括了多名杰出的国内外教授。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提振海
西藏山南雅鲁藏布江峡谷,攀登5300m山峰,测量剖面。那天,傍晚遇到了大雨,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一行4人艰难下山,到达山脚下已是深夜1点,我的膝部韧带撕裂,从此再不能痊愈,但我从不后悔这次“高原雨夜行军”,因为祖国建设总需要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李佳霖
丈量国土,寻找宝藏
@李文成
金矿采坑
@提振海
第一次从事海外地质调查工作,中安两国员工通力合作。照片中,中国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哥拉技术人员野外工作,展示出了中安两国人民友好互助的温馨画面。
@提振海
非洲安哥拉,同志们完成了阶段性工作,在荒废的坦克上胜利合影。
@路先生
地质人日常艰苦工作的点滴
@肖大雷
俄罗斯边疆区勘探由俄罗斯雇佣军执行安保工作
@郝俊杰
干热岩清洁能源勘查
@杨海星
正高级工程师一线指导年轻地质队员
@谷小溪
真理的背后
@王锐
我们在西藏羌塘无人区,致敬!
向所有地学工作者致敬!
以上所有作品来自
「最喜欢的野外照片征集活动」
地球印迹周历2025
套餐一
地球印迹周历1册
折扣价:¥ 99
+1元
赠送精品金属书签1个
随机四选一
折扣价:¥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