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术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保乳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局部无残留病灶,同时兼顾美容效果。切缘阳性是保乳术后复发的关键危险因素。由于缺少术中评估切缘的精准方法,导致较高的切缘阳性率和二次手术率,也影响手术效果。
近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国君团队在Science子刊、国际转化医学顶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umor margins using a TROP2 near infrared imaging probe to enable human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研发出了创新分子影像成像体系和分析框架,不仅可以通过免疫PET成像实现术前精准定位乳腺癌组织和无创评估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TROP2)的表达水平,还可通过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实现术中精准评估肿瘤切缘状态。
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伟玲、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张永渠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莉欣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国君教授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等基金的资助。
在该工作中,张国君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首先使用89Zr标记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制备了89Zr-DFO-SG,通过免疫PET成像实现术前精准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无创评估TROP2的表达水平;进而将活化的小分子染料吲哚菁绿-马来酰亚胺(Indocyanine Green Maleimide, ICG-MAL)标记SG,制备了ICG-SG,用于术中精准评估肿瘤切缘状态。
该研究为推进临床转化,进一步开发了一种体外快速孵育成像体系—Rapid Incubation Imaging Method (RIIM),在前期动物水平研究基础上,注册了一项国际II期临床试验(注册号: NCT05708144),研究共纳入了2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获得新鲜组织,立即用ICG-SG孵育并成像,并对荧光成像后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荧光信号低的区域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而荧光信号高的区域为肿瘤组织,基于该体外快速孵育成像体系RIIM可于术中快速判定乳腺组织良恶性及肿瘤边界,AUC值为0.9338。
该研究证实,基于89Zr-DFO-SG的免疫PET成像可以无创定位乳腺癌组织并检测TROP2的表达,而基于的ICG-SG 的NIR-II成像体系可在手术过程中实时引导乳腺癌切缘精准判定。该成果为目前临床诊断模式与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选择,将有助于提高保乳术的精准性,实现乳腺癌根治与美容之间的平衡,促进保乳术的推广普及。
张国君教授致力于乳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精准外科手术导航等方面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在国内较早开展分子影像技术导引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导航,并迅速地转化到临床、指导临床决策。
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Protocol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dvanced Science,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2
分子影像学与肿瘤精准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
3
智能医学与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研究。
欢迎广大优秀学子及临床、科研人员报考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合作研究。
邮 箱
zhangguojun@kmmu.edu.cn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o2461
责编|杨雨林
审核|李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