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风采】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铭记历史】专题

文摘   2024-09-30 20:03   辽宁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法学子于实践之中深刻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博大精深,我院四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辽宁各地广泛开展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1


追寻辽宁六地红色印记

谱写新时代光辉篇章

【铭记历史】文法学院赴辽宁五市社会实践团


辽宁,这片热土,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岁月的洗礼与历史的沉淀,淬炼出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光辉标识。这些红色标识,凝聚着党领导辽宁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中熠熠生辉。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沈阳作为打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枪的起点和审判日本战犯的终点城市,在中国抗战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承载和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侵略14年的完整光辉历程,留存了大量的抗战遗址遗迹和宝贵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

在馆内,一段段史料记载、一件件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与泪的历史。从沈阳城的深夜枪声,到东北大地的沦陷;从民众的苦难挣扎,到抗日英烈的英勇抗争,站在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听到那遥远年代的呼号与呐喊,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民族责任感。在这里,每一份哀思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先辈伟大的抗战精神,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辽宁是解放战争转折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在辽宁地区拉开了序幕。经过3年鏖战,1948年11月2日沈阳和营口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宁由此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转折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辽宁人民在辽沈战役中英勇作战、坚韧不屈的爱国精神构成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战士们简陋的装备,不禁联想到当时战士们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英勇身姿。先烈们深厚的家国情怀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

辽宁是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战期间,辽宁作为抗战的起始地和最前线,在社会现实和精神支持上为国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依据。辽宁义勇军的军歌、文件和公告更是为国歌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素材,这些历史文献和实物展品在纪念馆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国歌厅,团队成员们不仅看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还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体验,感受到了这首激昂旋律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力量。尤其是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那种激荡人心的力量让实践团每一位成员都为之动容。

辽宁是抗美援朝出发地。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出征,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从这里吹响。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作为大后方的最前沿,共向前线输送32.15万人参军作战,246.2万人参加各种战勤工作,生产大量武器弹药、军需物品送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通过参观纪念馆,团队成员们了解了抗美援朝发生的完整过程和几次重大战役,同时通过图片、文物、影像等感受到这群“最可爱的人”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辽宁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构筑了新中国装备制造业体系的框架,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物资和装备,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是公认的中国工业奠基地之一,为加速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时光隧道。体会到了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参观,我们深入了解了那段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工业从零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受到了辽宁人民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将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雷锋同志在辽宁的3年零9个月,完成了从工人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用实际行动对人生自问作出了回答。为我们树立了“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榜样。他的事迹与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的写照。

步入雷锋事迹展厅,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雷锋的成长历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特别是展厅内那一张张雷锋日记,那细腻的文字透过泛黄的信纸,雷锋的坚韧与信仰跃然纸上,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与洗礼。我们要学习雷锋服务民众、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要以青年声音传递精神力量,以同辈姿态挥动雷锋精神这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

在此次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采访调查、问卷调查、线上线下结合、录制微宣讲视频和宣传互动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并弘扬了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果。新时代风起云涌,辽宁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寄予厚望,明确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立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现实需求,实践团队结合百年东北大学的爱国传统,依托地区优势,深入挖掘辽宁六地红色基因。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


重温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铭记历史】文法学院赴辽宁二市社会实践团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铭记历史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26日前往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贯彻总书记讲话,提升政治领悟力。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陈列馆内的各个展厅。一幅幅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件件实物、一座座塑像,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战士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艰苦斗争的光辉历史。通过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展厅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的震撼场景。火光冲天、炮声隆隆,战士们或手持简陋的武器冲锋陷阵,或依托险要地形与敌人周旋。这些逼真的场景,让成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到了抗联战士们所经历的生死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全体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参观纪念馆,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东北抗联将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份历史的记忆与精神的传承,是他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不仅要在心中铭记这段历史,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将这份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将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为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深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因此,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


铭记工业历史,共铸爱国情怀

【铭记历史】文法学院赴辽宁沈阳社会实践团


为弘扬爱国精神,牢记使命担当,文法学院赴辽宁沈阳实践团于2024年暑期深入沈阳机床、辉山乳业等地开展实践活动。从中切身感受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当代中国的蓬勃活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坚定心中的爱国情怀。

走进工业遗址,感受历史脉搏

工业博物馆记录着深厚的时代记忆,其中的许多展品背后都承载着党的领袖领航,是无数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回望这片历史的沃土,我们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过去的责任与使命。

深入企业一线,见证科技力量

实践团前往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广源文成纸业有限公司,见证了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的蓬勃生命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沈阳企业对于工业事业的执着求索,对于党和国家指引的坚定不移。

采访东大校友,传承奋斗精神

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东北大学1989届的老校友董凌云和2016届的青年校友王擎阳。他们对沈阳工业的发展有着担忧,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制度优势的自信和对未来工业智能化的美好祝愿。

总结与反思:心怀家国,勇担使命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不仅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发展成就,对时代责任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只有心怀家国,才能在党的带领下,于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我们也必定会将把这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4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铭记历史】文法学院赴辽宁沈阳社会实践团


2024年7月18日至22日,文法学院赴辽宁沈阳社会实践团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主题,深入探访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柳条湖街道。心潮澎湃,步履不停,我们踏寻革命先辈在兵燹狼烟中留下的历史足迹,缅怀白山黑水间埋藏的先烈英魂,于革命伟业探寻中,深镌历史教训,汲取奋进之力。

“九一八”:不灭的记忆 历史的回响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若炬,辉映复兴征程。迈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被肃穆的残历碑所震撼,在研习完馆内收藏的珍贵史料后,针对实践前期问卷分析结果向工作人员一一请教。昔日奉天城上方久久无法隐去的滚滚烟云,如今早已消散,但只要这世上狼烟犹在,只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在路上,这些追忆就将永不过时。

参观完毕,回望故历史之硝烟弥漫,纵览今山河之锦绣蓬勃。一代代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撑起国家发展的光明前景,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铺展了海晏河清、长治久安的金光大道。历史没有休止符,我们永远在路上,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


柳条湖:悠悠近百年 屈辱变拼搏

实践团成员在柳条湖街道进行了走访,并拍摄记录了它如今的风貌。春生劲草,淋雪越朝,柳条湖犹如春后的劲草,在饱经苦难后蓬勃发展,一片祥和。近百年来,无数青年志士以爱国为墨,执强国之笔,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再次深化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又肩负着新时代重任,我们需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平不肆险,安不忘危,方能牢记国殇,奋发自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国之大者,安全为要。安全,于民而言,乃生存之根本;于国而言,乃复兴之根基。此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社会实践,令我们收获颇多,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作为新时代的东大青年,恰逢母校悠悠百年,我们应当时刻谨记沧桑历史,重新思考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方能铭记历史,踔厉奋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祖国的丰碑上!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法学子将立足辽沈,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自身发展深深融入国家建设伟业!



NEU南小文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供稿|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铭记历史】实践团

排版|陈芃乐

责任编辑|王星宇

校审|赵泽超

最终校审|严立宁

NEU南小文
以发布重要通知与学院活动新闻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学生、方便学生、娱乐学生为宗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