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299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活动最后3天,点击上图,立即开通|
佛说:人间有果报,世事有轮回,诸恶莫作,心存善念,多行善事。
然而对于因果论,很多人是抱着畏果不畏因的心态,因而有那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说法。
甚至还有一些人根本不信因果,因为“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的例子并不少见。
那么,到底存不存在“因果”?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因果呢?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宇宙间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转动。不但有轨道,而且有规律。
借着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互动,使原本的直线运动形成曲线运动。再由物极必反,由曲线运动变成了椭圆形的运动。
这些不可避免的因果关系,构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宇宙秩序。
太阳的热能是因,产生光合作用是果;光合作用是因,成为生物生存的基础是果。
人类既不能创造能量,也无法消灭能量。
能量是永恒的、不灭的,永远不增加,也不会减少。
只要太阳继续照耀,光合作用持续进行,各种生命不断地消耗能量,就有助于促成能量的循环不息。
从非生物转化到生物,再由生物返回非生物。
尽管生命看起来是单向的、有限度的;然而生命一代接着一代传承,又可以说是连续的、生生不息的。
这种自然的循环是因,能量的传递是果。
但我们也可以倒过来看:能量的传递是因,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才是果,我们把这种正过来看与倒过来看都能成立的因果关系称作“互为因果”。
《易经》不说“始终”,却说“终始”,便是把“直线”的,正名为“循环”的。
由始而终,很可能就这样结束了,走完了,不再重现——这是看得见的一面,大家比较容易了解。
但是由终返始,也就是“贞下起元”,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
剥极而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永不停息——这又是看不见的一面,也是大家很难用肉眼观察到的,所以需要用心体会、细心领悟。
观察是因,领悟是果;反过来也可以说领悟是因,观察才是果。
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大家看法不同?
便是由于各人有不同的领悟,所以才会看出不同的结果,反之亦然。
人要养成重视原因的心态
现代人普遍看重结果,忽视原因,实在有点本末倒置。
实际上,因果论的基础,就建立在有什么样的果,就必定有什么样的因。
我们期望大家把过分重视结果的心态改变过来,成为重视原因。务求预先种下善因,以期产生善果。
其实,虽然说有因必有果,而且有什么样的因,就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果,但是往往我们只能重视因,却掌控不了果。为什么?
这是因为,倘若一因生一果是必然的关系,而我们人类愈来愈忙碌,几乎是一个因接着另一个因,连续地产生。
现代又加上“快、快、快”的要求,产生那么多的因。
即使能够按照因的顺序,来表现出结果,也难免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若干变化,叫人怎么看得清楚?又如何想得明白?
甲因生甲果,犹如种南瓜得南瓜,我们很容易认定。
然而,人的念头和行为,不断地产生,究竟哪一个果是哪一个因的产物,连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别人又怎么能够看得明白?
甚至是因是果,有时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实际上,因果之外还有缘在。
缘和因分不开,称为缘由,包括自然而得的机遇,即为缘分;事情的由来或起因,便是缘起;彼此互通的关系,称为缘故。
善因缺乏善缘,往往拖延很久,还得不到善果;善因倘若遇到恶缘,可能没有善果,还会产生恶果。
因果为什么不是直线的?便是受到缘的牵引而有所变化。
比如,人人皆有佛性,是因;每一个人本来都可以成佛,是正常的果。
但实际上,真正成佛的少之又少,这是自作自受,同样也是正常的果。所以因果有其恒常性,却并非固定。
人人皆有佛性,是共性,可以说是共同的因,但是每个人的缘不同。
有人潜心修持,有人则是汲汲营营,求取名利,结果当然就不一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丝毫不爽
我们常说,“菩萨重因,凡夫重果”。即在于先把因处理好,然后就能安心地接受时变所产生的果。
《易经》坤卦指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为因,“余庆”是果;积“不善”的因,便产生“余殃”的果。
然而,我们亲眼所见,有真是如此的,却也有例外的。
真是如此,是果出现的早,因果的期限较短,我们来得及亲自验证。
有例外,那是因果的期限较长,我们还未来得及验证就一命呜呼了。
人世间为善而遇凶,作恶却获得吉祥,这种机率并不大,是偶然而非必然。
这种偶然,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所能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长久,以致认为反常。
倘若再往前推、再向后延,很可能恍然大悟,明白何以至此的因缘。
届时自然心安理得,肯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过加以一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意思是有因必有果,倘若果还没出现,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时一到,果就显现了。
如此一来,我们更能深一层体会孔子所说的“尽人事以听天命”。
“尽人事”便是重视因,把因的部分尽心尽力把握好;而“听天命”的意思,则是因已经造成了,会产生什么样的果,那就听天由命吧!
既然人没有办法完全掌控,倒不如放轻松一些,抱持欣然接受的心态。
因此,人生在世,过程应该重于结果。
既然活着一天,就应该享受一天的乐趣,创造一天的价值。
无论任何艰难险阻、欢乐喜庆,都应该安然处之,欣然接受。
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而且人人是好人,抱持逢忧必喜的心情,来享受每一天的过程。
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