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养身不求人”,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大家推荐老祖宗留下来的20种健康习惯,助你养成强健的体魄!
1、粗粮配细粮,营养又安康
相较于细粮,粗粮富含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相对较低。
这种搭配不仅营养均衡,还容易产生饱腹感。
将粗粮与细粮结合,无疑是主食的最佳选择。
2、夏日绿豆汤,清热解暑热
绿豆的营养价值令人惊叹,其蛋白质、叶酸、钙等含量均远超小麦和大米。
它还具有清肝明目、排毒降脂、散热解暑的功效。
在夏天适量饮用,可以让内心恢复宁静。
3、吃饭需从容,细嚼慢咽功
日本《活力门》曾刊文指出:每口饭咀嚼20~30次,有助于消耗更多热量,降低肥胖风险,并让胃部有饱足感,从而防止消化不良。
通过细嚼慢咽,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食物,获得最佳的用餐体验。
4、饭量宜控制,过饱非所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进行一项实验,对比了两只年龄相仿的猴子,一只正常进食,另一只则进行间歇性断食。
结果显示,进食较少的猴子显得更年轻。
凡事都应适度,过犹不及。
控制饭量不仅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还可能带来延缓衰老的意外之喜。
5、胃宜温暖护,冷饮需慎入
据《城市信报》报道,青岛的胡先生因饮用冰镇啤酒,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浑身不适,最终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胃部喜暖而恶寒,因此我们应时刻加以呵护。
不可因一时之快而给身体埋下隐患。
6、欲享天年,心需放宽;善控怒意,寿长无边
曾国藩曾言:“怒气伤心,养心首要在于制怒。”易怒之人,常遇气机阻滞、肝郁不畅之困扰,既伤神又损心。
面对世事,若能宽容以待,则气血顺畅,脾气得控,局势亦随之安稳。
7、静坐养心延寿命,调身调息更调神
《清静经》有云:“人若常保清净,天地之气皆归附。”唯获宁静,方能吸引天地之能量。
自然界中,万物之生命功能皆源于静,于静中积蓄力量。
定期静坐15-30分钟,可助头脑清晰,提升生命品质。
8、欢笑一声,年少十岁;忧愁一分,白发增添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百岁老人认为,保持心情愉悦是长寿的关键。
人在欢笑时,可促进内啡肽、自然镇痛物质和5-羟色胺的释放,缓解神经压力,激活细胞活力。
如此,精神焕发,更显青春之态。
9、餐后漫步,长寿之道
《草叶集》有言:“散步,乃生活之悠然节奏。”当下社会,生活步伐匆匆,连用餐时光亦显得紧迫。
散步,则让人步履放缓,暂别尘嚣,寻得片刻宁静。
沿途景致,尽收眼底,感官全开,身心得以深度滋养。
10、锻炼宜早,莫待老来悔
人在康健之时,往往忽视其珍贵,一旦失去,方觉万物皆空。
青春年华,身体正值发育之巅,是培养敏捷与灵活之黄金时期。
须知预防胜于治疗,持之以恒,为长寿筑基。
11、日出东方,晨练正当时,空气清新益身心
一夜沉淀,晨曦之空气尤为清新,仿佛能净化心灵与肉体。
晨练之后,精神焕发,情绪得以舒缓,精力与活力持续充盈。
欲早起晨练,必先早睡,于无形中养成规律作息,生活节奏尽在把握。
12、冬日勿蒙头眠,夏夜需护脐眠
冬季严寒,人们常蒙头以保暖,却因此呼吸受阻,大脑缺氧。
肚脐乃人体内外之桥,抵抗力最为薄弱,受凉则易引发诸症。
保持呼吸畅通,注重腹部保暖,实为养生之要。
13、春宜捂秋宜冻,杂病自然少
俗语云:“二月棉衣未可弃,三月梨花雪尚飘。”春季气温多变,过早减衣易使身体受寒,“春捂”则能助体温恒定。
而秋季渐凉,适度耐寒,逐步适应冬季,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14、巷中莫贪眠,穿堂风最毒
《黄帝内经》有云:“风为百病之源。”昔日无降温之器,人们常于巷中眠,醒后常感身体不适。
穿堂风之害尤甚,易致偏头痛,留下风湿之患。
一时贪凉,若招致病痛,则悔之晚矣。
15、温水洁齿,笑容更灿烂
医学研究揭示,牙齿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5℃至36.5℃。
若水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不良刺激。
采用温水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使牙齿更加坚固,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16、服药不忌口,医生也头疼
中医理论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与药草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平”五种性质。
药食之间相生相克,若搭配不当,轻则削弱药效,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例如,在服用温热药物时,应避免冷饮和辛辣食物;在服用滋补药物时,则应避免清热解毒的食物。
因此,在服药期间,合理饮食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17、避三寒,睡两觉,七分饱,健康长寿不是梦
“三寒”分别指的是初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秋季,这些时段天气忽冷忽热,需要及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两觉”则是指午觉和晚觉,其中午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发现,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心脏病致死的风险可降低40%。
而“七分饱”的饮食原则则能让身体系统保持高效运转,确保身体健康无虞。
遵循这些养生之道,健康长寿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8、勤搓双手,健脑又防病
时常搓动双手,犹如对脏腑进行轻柔的按摩。
手指因此变得灵活敏捷,强化了手与脑之间的神经反射,使大脑思维更加敏锐。
搓手产生的摩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增强身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19、饭后宽衣揉腹,肠胃蠕动顺,便秘无踪影
南宋词人陆游曾吟诗“解衣摩腹西窗下”,展现了他揉腹养生的智慧。
腹部是五脏六腑的汇聚之地,其中肠胃占据主导地位。
饭后适度按揉腹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胃部饱胀感。
具体揉腹方法:双手交叠,掌心的劳宫穴对准肚脐,以拇指为轴向外侧画圈按摩。
20、人未老脚先衰,常按涌泉穴,肾气充盈身体健
脚底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密布着众多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同时也是肾经的起始点。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曾言:“击一穴而百病皆治。”
此处所指的穴位,便是涌泉穴。
从足跟向脚趾方向推搓涌泉穴,直至穴位发红发热,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无阻。
重要提示:微信大改版,为了避免失联,请把“养身不求人”设为星标⭐,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