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杨绛传》才知道瑜伽和体式无关

文化   2024-11-11 21:09   河北  

朋友问我什么是控制心念的波动。


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我回答:其实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心如止水可以摆脱精神内耗,让人活得通透、自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瑜伽。


杨绛先生很早就发明了“不晕船原则”,是控制心念波动的好方法,这套人生哲学在她的一生中发挥了安身立命的巨大作用。


1938年她和丈夫钱钟书带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媛媛坐轮船回国。杨绛看钱钟书晕船很厉害,于是传授了不晕船的方法,对他说:依我看啊,这坐船不晕船,就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顺着船在波涛汹涌间摆动起伏,让自己的身子与船稳定成90°直角,永远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动。钱钟书照着做了,果然不晕船了。


读了她的话,她说自己不管风吹雨打,我只管自己坐直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


你能说杨绛先生不懂瑜伽吗?不是瑜伽高手吗?虽然可能她不知道瑜伽二字。


几年前我买过杨绛的一本书《我们仨》,文字平实质朴,娓娓道来,记述她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的生活。她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她用书写,抵抗遗忘。她用书写,让人复活。


杨绛先生(1911--2016),原名杨季康,后自己改命杨绛,她说季康连读就是绛。1932年,她在清华遇到才子钱钟书。彼时的他在杨绛眼中:只见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着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他们一见钟情,若干年后,他们向女儿描述对彼此第一印象是这样说的。杨绛说钱钟书: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说杨绛:她与众不同。


1935年他们喜结连理,之后同去牛津大学读书,钱钟书是庚款生,杨绛实际上是陪读,照顾丈夫生活,租房做饭都是她的事情,同时她坚持读书学习。他们夫妻俩把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叫做饱蠹楼,相互比赛读书。有人把他们比做神仙眷属,说钱钟书是英气流动的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是青光含藏的雌剑,大智若愚,不露锋芒。他们二人彼此搭手,相互成就,相互温暖,相互依靠。


杨绛最了解钱钟书,说他没有多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钱钟书则说杨绛,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婆家说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都能干,钟书痴人痴福。


抗战爆发,他们回国,钱钟书先去西南联大,后全家蜗居在租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杨绛凭借写的喜剧《称心如意》一炮而红,让人们认识到她的才华,后来又写了《弄假成真》也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她总是很谦虚低调。她说国难当头,不妥协不屈服就是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是坚强。人们的笑声,也算是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没有对未来丧失信心。


解放后她仍然保持低调,钱钟书摔跤,她托着,他闯祸,她按着,总算平安度过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钱钟书恃才傲物,对人对事幽默刻薄,甚至因为自家猫咪和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去帮猫的忙,很像是个孩子,但是在杨绛身边很温顺,接受管教,将自己的身心全然托付。


1997年女儿去世。1998年钱钟书去世前留给她最后的话是:好好活。她则答道:你放心,有我呢!杨绛说:她今生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那是他最可贵之处。


杨绛一生淡泊名利,不慕荣华富贵,她知道烦恼皆因强出头。父亲曾告诫她:生活程度不要追求太好,让她学会放弃尘世物累,勿忘人的灵性之根。


人淡如菊,高洁如莲,是对杨绛最恰当的形容。她曾梦想夫妻二人,各披一件隐身衣,遨游世界,只求摆脱羁绊束缚,到处阅历,不扰众人。她说世间就有隐身衣,因为衣料是卑微,身处卑微,人们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忧虑,不就是少了杨绛先生的那一份恬淡、安定和从容吗?


读了《杨绛传》,我越发地明白瑜伽和体式没有太大的关系,先生没有练习体式,她在红尘中练心,时时处处心如止水,逆来顺受,活在当下,不抱怨,不忧虑,不恐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会云淡风轻地对家人说一句:你放心,有我呢!承担所有责任的同时,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堂吉诃德》,成就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的一页。


所谓瑜伽就是控制心念的波动,远不如中华文化一句:心如止水——来得更深刻。


心如止水鉴常明,我们这些瑜伽人的心才不会被物所转,不被人所转,更不会被那些体式所转。我们离大道还远着呢?



彼岸原在此岸中
瑜伽练习者瑜伽经历分享者文字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