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这座城,为何能领跑长三角?

乐活   2024-11-26 11:51   北京  

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苏北城市亮眼的经济表现,近期受到外界较多关注。
近期,国内各省市陆续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江苏GDP增速达5.7%,领跑整个长三角,以4564.3亿元的GDP增量稳居全国第一名。
放眼全省,淮安市以7%的增速排名第一不仅如此,淮安还在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中拔得头筹。同为苏北城市的宿迁,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名。
苏北“黑马”,何以领跑长三角?


工业发力


答案可能在工业。
江苏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淮安市以9.5%的本月同比增长率、10.1%的累计同比增长率,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领头羊”。
“观江东”梳理发现,淮安、宿迁两座城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相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淮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规上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四项主要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0.1%、13.4%、24.3%、27.6%,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踪家峰认为,工业化是推动一个地区和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即便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也是服务于第二产业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与产业相匹配,大城市为创新中心,而中、小城市为职能中心,主要是制造业中心。”
近年来,淮安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主动融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加快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力争智能装备及新能源集群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
今年7月,淮安市副市长张冲林在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称,淮安上半年“7+3”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5%,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78.6%。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百亿级“旗舰”项目,“十四五”期间,淮安将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
憧憬未来,以光伏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已成为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去年,淮安规上工业企业“新三样”产值增长51.9%;“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27.6亿元,增长332%,增速居全省首位。
淮安市工信局产业专班负责人称,当地已构建起“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截至去年年底,淮安共有光伏产业链企业42家,光伏产业链应税开票合计154.9亿元,同比增长351.6%。
江苏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淮安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传统产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到2030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5%。


经济提速


地方发展经济,最终拼的还是产业。在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眼里,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经济一般也表现优异。
“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其高效发展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地区经济整体向好的关键因素。”张春龙说,淮安、宿迁等地工业经济增长数据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今年以来,淮安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速均十分亮眼:一季度以7.5%的同比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上半年以7.2%的增速站稳全省第二位置;三季度继续以7.0%的增速领跑全省。
拉长时间线来看,2012年至2023年,淮安GDP年均增速达7.9%,其中2021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达7.1%,位居全省首位。
反映到经济规模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淮安经济规模翻了两倍以上,GDP分别于2013年、2016年、2020年、2023年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10年连跨4个千亿级台阶。
46年前,淮安GDP仅12亿元,直到2009年,才突破1000亿元。在过去的40多年里,淮安GDP由12亿元一路狂飙至5015亿元,经济总量增长了400余倍。“黑马”淮安,在大多数人看不见的地方,一直在暗暗发力。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今年淮安市涟水县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名单,位列第88位,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全国百强县,淮安也实现了百强县“零的突破”
这主要得益于涟水县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2023年,涟水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出台激励政策,促进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等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全年实现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8%。


苏北群像


“黑马”淮安,也是苏北经济的一个缩影。
在强手如林的“苏大强”大家庭里,经济体量并不突出的苏北五市,今年均开启了“奔跑模式”:前三季度,淮安、宿迁分别以7.0%和6.9%的GDP增速,拿下长三角41座城市的冠、亚军;徐州、连云港GDP增速分别为6.2%和5.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盐城GDP增速达5.4%,跑赢全国大盘。
2023年,苏北“五虎”中,连云港GDP增速达到10.2%,位居长三角41座城市第一名。2022年,盐城GDP迈上7000亿元台阶,增速位列江苏省首位。
过去十年,宿迁GDP从2014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到4400亿元,翻了两倍多。连云港、淮安GDP总量十年间也翻了两倍多。苏北领头雁徐州,2023年GDP达8900亿元,正冲击万亿俱乐部。
除淮安外,新型工业化也是苏北其他城市的发展方向。老工业基地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以“343”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沿海绿城盐城,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23条重点产业链,去年工业经济总量跨过了万亿关口。
“苏北五市均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核心方向,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地区工业的转型升级。”张春龙认为,苏北城市经济增速的迅猛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拉动了地区生产总值,更在长三角区域竞争中为苏北赢得了显著优势。”
与苏南、长三角地区多座万亿城相比,苏北城市经济规模不算突出。不过,踪家峰认为,随着不断融入长三角,特别是受益于苏南等城市的产业转移,苏北“五虎”正奋力奔跑,冲刺新目标。
也正因如此,江苏经济多年来保持整体均衡,持续担当全国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推荐阅读


☞ 江苏中小学寒假延长,元宵节后再开学


☞ 江苏一省属国企集团迎来新任董事长


☞ 江苏省文投集团董事长调整





责编张鑫     编辑刘丰

来源|观江东


新闻线索征集邮箱:rmwjs123@163.com
热线电话:025-85582805



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点击“分享”“在看”点赞


人民网江苏
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关注江苏,服务百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