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残联帮我们在家里安装了无障碍设施,老爸能自己扶着杆子走到卫生间,洗澡、上厕所都方便多了!”在滁州市乌衣镇荷香苑,苏家燕和母亲一起照顾肢体残疾的父亲苏正导。
前不久,为他家量身定制的无障碍改造全部完成,为苏家燕照顾父亲节省了很大力气,曾经被“禁锢”在家的苏正导,现在每天都要出门晒太阳,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走进老两口的房子,看似不起眼的防盗门门槛,对于他们来说,成了一道“鸿沟”。过去,苏家燕定做了一个木质斜坡,没用多久,便开始松动。
每次出门,她都要吃力地支撑父亲的体重,扶着坐到板凳上,然后把轮椅搬出去,再把父亲扶到轮椅上。回家进门,亦是如此。时间久了,为了不给家人添负担,苏正导鲜少出门。
今年,南谯区残联通过实地走访家庭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帮助残疾人申请“无障碍改造进家庭”项目,按照“一户一策”的改造要求,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建立无障碍改造档案,苏正导家庭正是其中之一。
苏正导家门口安装的防滑斜坡。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如今,80多平米的房子里,无障碍扶手安装到了苏正导经常活动的每一个区域,并在浴室设置了洗浴凳等设施;进门的门槛也安装牢固的斜坡,苏家燕推着父亲进出家门,再也不是难事了。
无障碍建设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滁州“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工作。滁州市残联为本市户籍持一、二级残疾人证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截至10月底,累计已经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810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
如果说无障碍改造是给残疾人的生活点亮“一盏灯”,那么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就是给他们找到通往未来的“一条路”。
在滁州市琅琊新区惠民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一家“满意开锁”的开锁铺,这里是冯永升的店铺。
尽管他肢体二级残疾,经常容易骨折,只能坐轮椅。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垮。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与消沉后,冯永升逐渐意识到,只有自立自强,才能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于是,他尝试走向社会,先是学修鞋,后又在网上拜师学艺,学习修锁、配钥匙技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从头开始,他渐渐熟练掌握了一套开锁技巧,普通门锁、汽车锁、保险柜密码锁,都不在话下,并有了创业的想法。琅琊区残联得知他的创业想法后,开始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正在帮人开锁的冯永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得知他没有店铺,琅琊区残联协调相关部门,在农贸市场找到了一个店铺;没有启动资金,琅琊区残联给他申请了6000元的创业资金;没有合适的住处,琅琊区残联帮他解决了廉租房,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配备了电动代步车……
如今,冯永升已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小有名气的开锁高手,凭借一技之长,每月有稳定的收入。他更骄傲的是,他的名气靠的不是别人对自己残障外表的同情,而是自己开锁的“硬核技术”。
在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上,滁州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今年以来,滁州市工会为365名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滁州市共1233家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并全部具备3万元的启动资金。
养老更贴心,保障更充分,体系更完善……数不清的暖心变化发生在皖东大地上,成为民生改善、百姓幸福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END ·
主办单位 / 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安徽残联网上残疾人之家
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请发至邮箱ahsclxwc@126.com
并附单位或个人姓名与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