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政务   2024-11-28 20:01   北京  
近年来,一批批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或扎根乡村,或为乡村代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黄土地上挖掘美好生活,用青年人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样,乡村也为青年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好设计提升乡村价值

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刚刚投入使用的“行在西营”品牌商标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团市委”)发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导视系统设计工作的首批落地成果之一。


印有“行在西营”logo的果品包装箱

“村域地图、LOGO、村标,还有各种具有西营村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包装等,我们这次导视系统设计落地了很多成果。”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武静在介绍“行在西营”品牌商标的来历时说道。作为驻村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北京青年,武静全程参与了此次导视系统设计工作。从城市跑进乡村的青年,既拥有活跃的思维,也脚踏实地了解着乡村。


今年5月,西营村导视系统设计工作一开始,武静便有些兴奋。“团市委给我们带来特别好的资源,我们还是第一批。”其实,刚到西营村挂职,武静就发现了村里的未来果园有着很好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但品牌价值却不凸显。

平谷区西营村未来果园

“百团兴百村”专项行动开始以来,团市委着力用结对帮扶、特色活动等形式,推动不同领域的青年群体走进乡村,去做“对口的事儿”,乡村导视系统设计就是活动之一。“团市委带着中建的专业设计团队,几次来村里踏勘,根据村里的实际需求,给出了贴近村情的设计建议,很多事情非常自然地破了冰,落地很快。”武静说,往前推进乡村导视系统设计那几天,每天都感觉干事的时间不够,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

“行在西营”logo设计落地成果
‍‍‍‍
很快,西营村有了朗朗上口的口号——行在西营。接着村标、村域地图、宣传手册等陆续落地。“最大的改变就是西营村终于有了统一且具有村域文化特色的品牌,而且是成体系的。”武静说,“这让我们在销售农副产品时,信誉提高、品质上升,更具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被公众认知。”

门头沟区田庄村文创设计落地成果

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导视系统设计工作共覆盖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门头沟区田庄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落地、房山区上英水村南山咖啡店挂上新LOGO开门迎客、密云区金叵罗村有了手绘全域地图……通过结对设计工作,使村庄拥有了专属的《示范村视觉系统规范及规则》,包括村庄LOGO、村庄地图、村庄产业地图、村庄招商地图、村庄民宿地图、村庄导视标识等,部分有需求的村庄还个性化定制了村歌、文创产品、广告投放页等。


大兴区李家场村蘑菇园设计落地成果

房山区上英水村咖啡店logo设计落地成果

目前,首批设计作品已经交付并陆续实现成果落地。同时,团市委在今年10月启动了第二批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导视系统设计工作,力争年底前将完成第二批全部设计成果交付。这些设计成果体现的不仅是青年创意和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更是以乡土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传承乡村价值,代表质量档次、文化内涵的可识别、可传播乡土符号。


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导视系统设计落地成果

密云区金叵罗村导视系统设计落地成果

土特产进了青年市集

富有文化气息、各具特色的创意市集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创意市集旺盛生长,出现在城市街巷、商场、文化场馆中,是年轻人对生活的表达,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青年群体的理想和担当。“友邻相聚·青春同行”社区青年集市就是代表之一。这个由团市委支持、青年群体一手打造出来的小市集成为连接“北京优农”资源、服务京郊产业振兴的窗口。

“这是践行‘百团兴百村’专项行动的另一个活动。今年一共举办了30场社区青年集市,覆盖了16个区及北京经开区、30个街乡,用社会化动员的方式吸引社区青少年及周边居民共8万余人次参与,让百余种京郊优质品牌农产品走进城市社区。”团市委社工中心事业发展部干部张蕊介绍,社区青年集市不仅搭建了社区青年们互动交流的平台,也激发出青年为乡村代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区青年集市活动
每场市集都设有乡村振兴示范村专属展区,供示范村展示本村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市集还开办到昌平等郊区,通过民俗文化讲堂、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吸引城市青少年从都市走进美丽京郊,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此外,团市委还联合各团区委、各区青联及河北团省委、天津团市委等共同开展系列直播助农活动,为土特产打开线上“通路”。

京味儿文化漫游记民俗文化传承讲堂

“未来,我们想依托社区青年汇平台,聚焦青年需求,把社区青年市集打造成年度品牌活动,连接更多乡土资源,让乡村也在创意市集中潮起来。”张蕊说。

青年人选择留在乡村

这些年,团市委先后选派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在怀柔区、延庆区等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用好乡村场景、团属资源、青年才智赋能乡村振兴,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工作模式。青年人才响应号召走进京郊,在乡村广袤土地上施展抱负。

青年人乡村职业发展路径更加畅通,留在乡村的动力更足了。

团市委建成39家社会化运营的“乡村振兴青年社”,搭建市、区、乡镇、村四级培训平台,着力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乡村治理骨干、高素质青年农民、创业电商经营人才、青年乡村医生等五类青年人才。例如,与北京邮政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直播赋能培训班帮助83人取得新媒体运营管理培训合格证,并从中遴选17名优秀电商后备人才宣推乡村农文旅产品,在西集樱桃文化节上直播实战,实现销售收入90余万元。

2024年北京邮政乡村振兴直播赋能培训班

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舞台更大更广,施展拳脚的信心强了。


为引领高校学子展现青春作为,团市委成立北京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联盟,在首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中常态化设置乡村振兴专题,引导获奖项目在涉农区、镇、村落地;组建高校科技服务团,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青年服务国家”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大学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常态化社会实践。


挑战杯“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道总决赛启动仪式

青年人服务乡村建设的获得感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稳步攀升。


团市委以社会认同撬动自我认同,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表彰在首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人才。2023年首次选树“首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35人,其中7人获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乡村振兴先锋宣讲活动

编  辑 | 王   宇

校 对 | 张姮姮

校 审 | 王子轩

值班编委 | 林思聪

来 源 | 北京日报 文/魏昕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亮在看,点赞!

青春北京
首都站位,青年视角,赤子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