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院校柳琴专业学术与教学法研讨会在天津音乐学院举办

学术   2024-11-29 20:29   天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建设,推动全国柳琴专业发展,11月22-24日,由天津音乐学院主办、民乐系承办的全国高等院校柳琴专业学术与教学法研讨会成功举办。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包洋出席开幕式。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张鑫华,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强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王炳杰教授等出席活动,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等十七所全国柳琴专业相关高校及专业院团的知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参会,围绕柳琴的发展及柳琴教学法展开研讨。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陈军主持开幕式。

包洋致开幕辞,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天津音乐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全国各位专家学者与师生共同探讨柳琴专业领域的教学演奏科研的发展与创新,引导柳琴专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柳琴专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3日上午,民乐系主任陈军主持活动。

研讨会上,张鑫华教授就柳琴基本功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讲解及延展。提到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中“和、静、清、远”等二十四况,他强调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的和谐统一。弹琴首先要达到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自如与纯熟,各种技法应用都应是“往来动宕,恰如胶漆”,从中便体现出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张鑫华教授谈到,练基本功不止在琴上,平常也要练习。他现场带领大家一起做左右手快速抓握练习。他强调,要学会唱谱,处理好乐句。在掌握纯熟的指法技艺基础上,在音乐演奏的处理时,要“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琴”,乐曲的演奏合乎音乐的章法、句读。

吴强教授以《柳琴曲<剑器>音乐与演奏分析》为题,多方位分析、比较、拓展柳琴曲目创作空间及技术维度。在柳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剑器》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它极大地拓展了演奏技术的维度。其以传统演奏技术为根基,大胆创新,深度开掘“带音”和“扫音”等独特技法,并巧妙借助大量组合技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风格音乐的演绎。更为突出的是,《剑器》开创性地创作了无伴奏柳琴曲形式,在柳琴音乐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剑器》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在音乐创作、演奏革新与乐器发展等方面贡献卓越,为传统乐器创新提供经验。

23日下午,民乐系副主任王展展主持活动。

王炳杰教授以《柳琴演奏的思维维度》为题的学术报告,给予柳琴演奏者以新的启迪。他用讲演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柳琴协奏曲《雨后庭院》,阐明柳琴演奏中技巧与情感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建议大家通过左右手方法的贯通,听觉、视觉、心觉、联想与想象多通道打开,提高练琴效率。讲到《雨后庭院》中乐曲乐句的划分,王炳杰教授建议大家多听肖邦音乐,充分体现自由中有秩序,秩序中有法则,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力。他讲到,好的演奏是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过程与结果。报告现场,临沂大学教师伊晓雨进行演示示范。

王红艺教授《柳琴螺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赋予柳琴教学新的内涵和深度思考。她详细阐述了螺旋式教学法在柳琴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从基础的指法训练到复杂乐曲的演奏技巧,从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到情感表达的细腻处理,无一不体现出该教学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王红艺教授所倡导的螺旋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地提升学生的柳琴演奏技能与音乐素养。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这种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通过逐步增加难度与深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反复巩固与拓展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稳步积累。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路径,恰似螺旋上升的曲线,每一圈都基于前一阶段的成果,又为下一阶段的飞跃奠定基础。


24日,柳琴青年教师教学示范演奏音乐会、天津音乐学院柳琴专场音乐会在我校南校区接连上演。音乐会作品多元、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我校柳琴专业的教学成果,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场专家和师生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

《苏堤漫步》

 演奏:李梦莹(哈尔滨音乐学院)

 钢琴:李玥锦

《剑器》

 演奏:赵昕(沈阳音乐学院)

《赤壁》

演奏:冷昱瑾(哈尔滨音乐学院)

钢琴:陈文悦

柳琴齐奏:《赛马》

演奏:柳琴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本届全国高校柳琴专业学术与教学法研讨立足于满足柳琴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国内外相关高校、乐团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柳琴专业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法的发展,打造一系列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助推全国柳琴专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入探讨柳琴艺术表演及人才培养教学的经验与理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民乐系
编辑:王红艺  赵珍


审校:张立杰  郑悦文  李彤


天津音乐学院
追求完美,创造卓越。这里是天津音乐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