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赴美留学,博士毕业后,却枪杀导师和同学,杀人动机令人无语
文摘
2024-11-25 12:03
广东
1991年,刚拿到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卢刚,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导师和同学,最后饮弹自尽,而他杀人的动机,令人无语。他来自中国,一个内心极其自负却又孤僻的人,在追求学术成功的道路上曾经充满希望。他与来自浙江农村的师弟山林华相比,虽然都是出色的学者,但性格上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个昏黄的图书馆角落,卢刚曾经偷听到几位同学的交谈,谈论的正是山林华的成就与魅力。“你听说了吗?华哥最近的论文又被顶级期刊接受了。”一个年轻的声音满是钦佩。“是啊,而且听说他的演讲非常吸引人,许多教授都对他赞不绝口。”另一个声音接踵而至。卢刚的手紧握成拳,心中那股难以名状的情绪在沸腾。他无法理解为何自己,一个同样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却未能获得相同的认可和机遇。求职时的一连串拒信,像是一记记重锤,不断敲打着他脆弱的自尊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刚决定找他的导师谈话,寻求解答。导师的办公室里,书架整齐地码着各种专业书籍,桌上的文献散乱地堆放着。卢刚紧张而又带有攻击性地提出了问题。“教授,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努力得不到承认?”他的声音颤抖,但目光里隐藏着愤怒。导师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种疲惫,“卢刚,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者,但你需要学会合作和社交。科研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需要团队合作。”“可是华...他为什么就能...”卢刚没能说完,导师打断了他。“华和你不一样,他能和人沟通,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你的技术很强,但你必须明白,性格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卢刚的心中却只有更深的误解和愤怒在积聚,他的逻辑已经被嫉妒所曲解。他的痛苦和挫败感转化为了一种危险的决绝。在这段对话后不久,卢刚的行动变得异常。他开始规避同事和朋友,他们注意到他眼神中的闪烁不再是求知的渴望,而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暗流涌动。然而,没有人预料到卢刚心中那根即将断裂的弦。1991年那个命运的日子,他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选择。在决定之前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昏暗的宿舍里,回顾着自己的学术生涯,每一份拒信都像是对他梦想的讥嘲。“为什么?我为什么总是不顺?”他自言自语,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沮丧,房间里的阴影似乎都在回应他的挣扎。那一晚,卢刚几乎没合眼,脑海里反复播放着导师的话语和同学们对华的赞誉。夜色渐渐消退,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但对卢刚来说,前路仿佛一片漆黑。那个日子注定沉重而悲哀,阳光并未照常洒在爱荷华大学的物理系大楼内。卢刚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心中沉甸甸的失望和愤怒。他来到了物理系的309室,那里正召开着一场学术研讨会。学者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探寻科学的奥秘,却未曾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悲剧。卢刚坐在后排,表面平静地旁听了5分钟,他的眼睛在房间中扫视,内心却如同漩涡般混乱。在他的内心深处,每一次赞扬的话语都像是一把刀,刺痛着他脆弱的自尊。而当他的视线落在了前排的山林华身上时,那股深藏的怨恨和嫉妒达到了极点。他的手缓缓移向口袋,心跳如鼓声般愈发急促。在这一刻,卢刚似乎已经将周围人的生命,以及自己的未来,置之度外。他掏出了那把早已装满子弹的手枪,猝不及防地朝导师开了火。接着,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他们的尖叫声与枪声交织在一起,撕裂了这个原本知识的殿堂。转过身,他的枪口对准了导师助理,随后又迅速转向他深感嫉妒的师弟山林华。在这短暂而漫长的几秒钟内,恐怖笼罩了整个教室,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避难之所。当卢刚的手指扣动扳机,向他认为夺走了自己一切的师弟山林华射击时,一股沉重的寂静落在了他心头。在那个悲剧深重的日子里,爱荷华大学校园内的和平被彻底打破。卢刚在枪击了他的导师和师弟后,他的心态进一步失控,带着深入骨髓的愤怒和扭曲的报复心理,他冲出了教室。在他狂躁的心灵深处,报复的名单还有其他的名字。他找到了系主任的办公室,随后是副校长,甚至校长室的学生秘书也未能逃脱。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校园内到处都是混乱和恐慌的气氛。在卢刚的报复行为结束时,5人已经丧生,另有1人重伤。完成了他在绝望中所认为的“复仇”后,28岁的卢刚被现实的重压压垮了。在2楼的一个教室内,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最终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