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再见,往往是再也不见。

情感   2024-12-09 22:22   西藏  

击上方蓝字关注末晚






♬最近在听的歌,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等到说再见的时候,你总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告别,都来不及准备。

- 题记

一切都是自由的,珍惜或遗憾皆由心生


"最怕被问何时再见。"


那天收到了一条微信,是大学时最要好的朋友发来的:"我打算去澳洲了,工作和签证都定下来了。"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里。窗外的阳光很好,照在玻璃杯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我盯着那些光斑看了很久,却不知该回复什么。


最后只说了句:"恭喜。"


朋友回了个笑脸:"要不要见一面?" 我想了想:"好啊。"


可直到她离开前,我们都没能见上这一面。


不是因为工作太忙,也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从来没想好该如何与一个人好好告别。


人们总说,成年人的再见往往是再也不见。但其实比起"不见",更难的是这个"再见"要怎么说出口。


你要用什么样的表情?


是该笑着祝福,还是该认真地道别?


是该聊过往,还是该谈未来?


是该拥抱,还是该保持距离?


这些我们似乎从未被教导过。


小时候的离别很简单。"明天见",说完就跑,第二天真的就能再见。


青春期的离别很戏剧化,充满着誓言与承诺,仿佛只要约定,就一定能重逢。


只有成年后的离别,总是充满着笨拙与不知所措。


我们学会了体面,学会了克制,学会了"祝你前程似锦"。却忘了说再见这件事,本就不该如此"体面"。


记得有位作家说:"真正的离别不是相对而泣,而是笑着说再见,转身后却泪流满面。"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离别,其实是连眼泪都不知该不该流。


前几日翻到一篇文章,说在日本有种独特的告别文化,叫做"毕业告别"。


不仅学生毕业要告别,工作变动、搬家、甚至是常去的店铺要关门,都会举行正式的告别仪式。


而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总是缺少这样的"仪式感"。


我们把离别藏在心里,假装若无其事。可心里明白,有些再见,重逢的概率比中彩票还要小。


也许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仪式感,我们才总是留有遗憾。以为来日方长,以为还有机会,以为点点头就算告别。却不知道,有些话不说,就真的再也没机会说了。


去年我的导师退休,在送别会上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不要把告别变成一种负担。告别也是相遇的一部分,如果连告别都害怕,那相遇还有什么意义?"


是啊,我们害怕告别,其实是害怕面对感情。害怕说出"再见",就真的成了再也不见。害怕道别的那一刻,会让彼此的关系就此打上句号。


但或许,我们都错了。


告别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就像我那位去澳洲的朋友,最后我们没能见面,只是在微信上简单地说了再见。


但这反而让我们的友情有了新的可能——我们开始认真地写邮件,开始更用心地倾听彼此的生活,开始学着用全新的方式维系这段感情。


原来有时候,不好好说再见,反而成了我们为自己找的借口。借口着还能再见,却让彼此都悬而未决。


其实认真说再见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因为他们明白,能好好告别的勇气,和好好开始的勇气同样珍贵。


所以现在,每当面临离别,我都会试着说一声完整的再见。不是敷衍,不是逃避,而是带着感激与祝福。感激相遇,祝福未来。


即便知道可能再也不见,也要好好道别。因为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感情的负责。


那天,一位同事离职前问我:"你说,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我想了想:"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至少这一面,我们好好说再见。"


我们相拥而泣,却又各自笑着。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告别——既不否认离别的痛苦,也不拒绝当下的温暖。


所以亲爱的,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请不要害怕。


让我们学会正视离别,学会好好告别。


因为能够真诚道别的人,往往更懂得如何真诚地活着。


在这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相聚是偶然,离别是必然。但好在,我们还能好好说一声:再见。


至于是否能再见,那就交给未来吧。


毕竟啊,人生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开始于一声走心的再见。


-End -

文字|末晚大叔
编辑|末晚大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与君共勉

点亮在看+转发愿你遇良人,余生不悲哀。

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私信或留言。我会用心倾听,用心回复。


末晚大叔
情感诊疗师,愿你遇良人,余生不悲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