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南京、广州的“2035年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给这两个面临新挑战的城市,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广老三”(广州经济总量一度仅次于上海北京)正在变为“广老五”,经济总量先后被深圳、重庆超过,综合实力被杭州逼近。
南京则越来越遭遇到杭州的挑战,在省内还被苏州在经济总量上压制,在资金总量(真正的实力看这个指标)也被苏州逼近。在这样的时候,通过新的规划、获得国家给的“强心针”,显得分外重要。
在“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对广州的定位、需要发挥的功能是这样表述的:定位: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功能: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
上次国家给广州的定位,是2016年“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20年版总规)里表达的,同样可以分为定位、功能两部分:定位: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这个定位是比较高的,中国真正的综合性门户城市,只有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成都、深圳还差点意思,至少国际航班、领事馆数量太少(深圳为零)。广州的短板是,外贸规模、跨国投资规模、人民币离岸功能比北上港深弱很多。广州的城市有外向属性,但经济是内向的。广州门户枢纽功能,主要是人员流动方面,资金和货物跨国流动远未达标。严格意义上,中国目前只有三个真正的门户枢纽——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人员跨国流动比较强,深圳货物、资金跨国流动比较强。但国家此次还是给了广州这个定位。这也是广州希望获得、可以自豪若干年的头衔,一般城市很难获得。奇怪的是,南京在2016年国家批复里,有“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的定位,这次反而没有了。南京和广州的高等教育哪个更强,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这个头衔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一个增量头衔(定位),对广州来说是白赚的。另一方面,说明广州争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努力暂时未获得成功。
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正式在国家级规划中认定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上海,深圳排名在上海之前。我之前分析过,这是因为南海比东海更重要,空间更大。深圳、上海获得这个顶级定位之后,国内一大帮沿海城市加入了竞逐,比如广州、天津、青岛、大连、宁波,都纷纷提出了这个目标,有些甚至在地方规划中直接这么认定了。但国家一直没有认可。
现在广州获得“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定位,其实就是关于海洋城市的第二等定位,是低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天津、青岛等其他城市的努力,也暂时不会生效。4、“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看起来很爽,但其实是头衔通胀的结果。就好比我们之前聊天的时候表示认同,用“哈哈”就可以了,现在必须“哈哈哈哈哈哈”,太短了好像不太认同一样,被称为“通哈膨胀”。
早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只有三五个城市,后来增加到7个、15个,到2021年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里,增加到20个。他们本质上调动积极性的胡萝卜,不能只发给几个地方,其他地方陆续也要给。给多了,就不值钱了,就废掉再创设一个新头衔。反正总有那么几个胡萝卜让大家竞争。当然在这20个城市里,广州交通地位重要性还是排在前面的,毕竟广东省人多、广州位置好、多年积累了那么多资源,客流量尤其是铁路,绝对是全国第一。5、“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被保留,它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国家确定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天津、郑州、西安、武汉。“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大概率是跟“9个国家中心城市”对应的。所以,南京的最新定位还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色彩强烈。目前深圳、杭州等城市,都很难拿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6、新增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头衔,保留了“国际商贸中心”。“国际商贸中心”是广州重要的定位,此次得到了保留。但事实上,广交会的地位在下降,广州对外贸易的排名也比较靠后,出口额大约只有深圳的四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不到苏州的二分之一。进口方面,广州也大幅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立、并年年在上海举行,官方最重视的第一展也发生了位移。看看上海这个展览开幕的时候,都是谁到场或者视频讲话,就知道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对科技领域颁发的最高头衔,地位高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拥有这个顶级头衔的,是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在大湾区,深圳、香港和广州都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个头衔比较泛化,此次南京也获得了。估计苏州、宁波、杭州也都会有,合肥也会有。媒体对广州国土空间规划获批的报道中,使用了“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概念,但在国务院批复文本里,没有这个表述。估计这是规划正文里的表述,属于广州对自己的加持。具体有待正式文本发布,才能给出更多分析。
英国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经常发布世界城市名册,把全球城市划分为四大等级,其中有世界一线城市的概念,广州多次入选。中国其他入选世界一线城市的,还有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和台北。坊间一直有传闻,说中国给城市的最终定位是,4到5个世界城市,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4到5个世界城市,就是北上港深广。此次对广州的批复中,国家还强调“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要求广州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此次广州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的变化,是从两个中心变成了三个中心:
以前,广州是中心城区和唯一的副中心南沙,向南发展态势明显。最近1年规划突变,在黄埔增城设立了东部中心(规划面积896平方公里,接近半个深圳),把“加塞”进来的东部中心定位为新广州,而南沙则被称为“未来广州”。
广州之所以这样变,是因为南沙太远、远水难解近渴。在几十公里之外发展一个新城区,太难了。而广州的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先进制造业都在东部,所以要在近期抵挡住重庆、杭州的激烈进攻,必须给东部激励,给政策、给定位。
拿深圳类比一下就知道了:黄埔有点相当于广州的南山、前海,南沙相当于坪山、龙岗。深圳是优先发展南山、前海,还是东部的龙岗、坪山?虽然都重要,但还是有个次序的。定位: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功能: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功能。
定位: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功能: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1、南京的是“综合交通枢纽”新增了“国际性”三个字,感觉上更有面子。事实上,南京的交通定位最近几年的确是上升了。2、新增了一串新头衔: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虽然这些头衔里,大部分有“东部”、“区域”的限定,但毕竟是增量,是收获。3、“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这个定位,此次竟然没有被提及,不知为何。我之前多次在文章里分析过长三角的特殊性。虽然长三角体量更大,但中心只有一个,就是上海。大湾区官方确定的是四大中心——香港、深圳、广州、澳门;京津冀是两大中心——北京和天津;成渝也是两大中心,成都、重庆。
国家力挺上海,就必须略微压抑一下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城市,让他们达不到成都、重庆、天津、广州的定位,甚至达不到武汉、西安、郑州的定位。至于苏州,更是如此。此次南京的2035版国土空间规划,是省会城市里第一个获批的。而南京都市圈的方案,之前也是国家第一个批复的。如果你细心翻阅最近10年的各种国家级规划,南京、杭州的地位有了一些提升,南京一直比杭州略微优先。官方规划中,长三角城市的座次大致是: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规划很重要,它意味着将有官方资源跟进。但现实也很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现实就是自身的努力,比拼的是营商环境、民间的活力。中国有三个城市发展一直领先于规划,这就是深圳、杭州和苏州。每次对这三个城市的规划,都好像是事后追认,规划是被现实拖着前进的。
这三个城市周边的老大哥太多了。年轻人发展得再快,也要考虑老大哥的感受。比如不让你修民航机场、很晚才有直达全国各地的始发列车,世纪工程不联通你,都是经常发生的。
追赶型城市就像年轻人一样,要学会隐忍,做好自己的事情、默默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深圳最近几年通过“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实现了定位大突破,但规划尚未完全追上现实;比如深圳地铁拥挤程度全国第一,但一些地铁新线还是被搁置。至于杭州、苏州的发展现状,也大概领先了规划5到10年。在后起之秀眼中,规划是用来突破的;在老大哥眼中,规划是用来巩固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