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下午,由虹口区高中历史付文治学科高地研修团队、邹玉峰历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陈宇静高级指导教师团队、苏菁名师工作室、晋元高级中学历史组、上音附属北虹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联合承办研修活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赐成教授受邀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带来《历史学习过程:基于历史知识的认识活动》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晋元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邹玉峰老师主持。
作为有过15年高中教学经验的历史教育研究者,徐赐成教授敏锐地察觉全国每年发表的近500篇历史教育研究论文中,聚焦“学生学习过程”的文章数量很少,这引发了他的关注和思考:在双新改革背景下,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真的可以实现?学习环节并不代表学习过程,那么历史学习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徐赐成教授认为,历史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围绕历史知识进行的,因而“历史知识”可作为研究的参照物。基于此,徐教授归纳总结了三点认识:(1)确认:历史知识的构成;(2)建构:历史知识的意义;(3)阐释:历史知识的功能。
第一,确认历史知识的构成。首先,历史知识的来源是多样的,可取自“鲜活有力的社会生活”、“富含智慧的社会经验”以及“社会需要的催生功能”。徐赐成教授例举魏晋时期的两位历史人物: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和撰写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张仲景,建议教师以科学家精神为指针,从铺陈当时的年代背景和二人家族的现实处境入手,认识他们如何在有限的研究条件下达到如此之高的成就。在课程思政观念引领下讲述小科学时代出大科学家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何而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家国情怀的层面深刻领悟历史,也可很好地启发学生关怀现实、思考当下。其次,历史知识的构成包含“承载多彩的历史现象”、“传递时代的历史认识”、“反映现实的价值取向”三方面内容。徐赐成教授以师生非常熟悉的红军长征为例,从统编教材单元视角解读这一子目内容,指出教材不再只是为讲述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更是为突出“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独特性和重要性:1927年下半年中共历经磨难和考验,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则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红军被迫长征的现实正是因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所致,而遵义会议及时纠正方向使得中国革命“重回正轨”。徐教授强调,要始终把初步接触初中历史、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生放在心中,历史课堂需要有生动的历史现象而不拘泥于史料,这才能将课讲得自然、讲得深入人心。
第二,建构历史知识的意义。教师要从历史知识的关联、历史知识的变迁去建构历史知识的价值。徐赐成教授先是以隋朝兴亡为例,指出学生对隋的认识是较为零碎的:皇帝有作为、制度有创新,但统治者大兴土木,隋朝骤兴骤亡。对于学生而言,如此前后讲述隋代历史既难以产生内部关联,同时如何看待隋炀帝的作为又是一大难点。徐教授认为,若在教学时对统治者的评价只限于盘剥百姓是不恰当的,一方面从长时段认识隋朝的经济来源,除赋役收入和开皇之治的积蓄外,隋朝的统一也意味着其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经济开发的财富成果;另一方面大运河在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流传千古的伟业也足以证明隋朝建设者的功绩。接着,徐赐成教授又给出了将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位重要人物放在同一课讲述的课例,以此说明梳理历史知识变迁的重要性。尽管三人处于不同时空,但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在关键时刻向“对手”学习: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最终这些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敢于变通、善于解放思想。这样一种将现实生活的境遇与过去的经验结合在一起而得出的认识,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
第三,阐释历史知识的功能。徐赐成教授认为教师应阐明历史知识的本意、阐发历史知识的新意、阐释历史知识的深意。徐教授例举了“明朝的建立”这一经典课题并在这节课中将老知识讲出新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平定天下的方针使出身草根的朱元璋一步步完成统一帝业;毛泽东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方针,这对上世纪70年代中国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在国际上树立和平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是邓小平用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语言,表明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战略态度和我国外交工作坚持的战略方针。徐教授精辟总结道,历史知识是旧的,而历史认识是新的,理解历史知识就是要理解历史知识蕴含的现代价值。
徐赐成教授的专题报告言简意赅却发人深省,各团队教师们积极互动。晋元高级中学的邹玉峰老师、复旦附属复兴中学的朱真老师、上音附属北虹高中的朱涛老师以及来自云南马关一中的刘涛老师、富宁一中的黄新阳老师纷纷表示徐教授的报告极大启发了自己对教学的全新思考,并分别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还原学科性、如何凝练大概念、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随后上音附属北虹高中的刘丽芳老师和晋元高级中学的张宝奇老师也各自就在制度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徐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学科高地主持人付文治老师表示,徐赐成教授在整场报告中用了22个例子为学员们生动阐释了关于历史学习过程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史学方法的角度,历史学作为一个过程应如何通过推理和想象来进行有依据的建构是值得继续思考的;同时,这也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让学生习得的一种科学方法。而教师们更应回到知识的本体并从知识的价值出发,通过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学这节课明确教学立意,以引领学生立身处世、未来成长作为知识输出的终极目标。徐赐成教授也在活动最后寄语学员: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根本一是趣味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引领性,希望老师们能继续深耕历史教学,促进学生成长。
正值历史学科高地的项目研究推进到重要关头,远道而来的徐赐成教授以他对当前双新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灼见真知为学员们打开了新思路,也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双方能进一步加强对话、互通教研经验,共同为历史教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