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七十五载 共话幸福生活 | 神堂沟人的幸福变奏曲
民生
2024-11-17 09:50
山西
村里人能够搬到城里居住生活,是农民们世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党的好政策让不少农民实现了这个梦想。2017年春天,位于宁武县东山离城15多公里的小山村——宁武县凤凰镇神堂沟村,人们传递着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村里要移民了!”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很短的时间传遍村子的角角落落。神堂沟村移民小区。吴光宇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神堂沟村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村子周边植满了杨树、柳树和榆树,两条小河在村前交汇,形成双流合抱之势。人们依山筑屋,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仿佛世外桃源,不仅风景秀丽,人也纯朴善良。鼎盛时全村有四五百口人。这里坡多地广,旱涝保收;村庄地下、周边山里到处有煤炭资源。改革开放,富裕了这里的人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与邻近的几个村庄联合办起了煤矿,大力发展煤炭生产,男人们农忙时种地,多数时间在煤矿干活。村民的经济收入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更是实现了翻番。后来,家家翻盖了新房,买了小车。人们的想法也多了起来,有的搞运输,有的贩煤,有的甚至搞起多种经营,普遍过上了好生活。“有女不嫁外村郎”“外村人抢着来神堂沟村落户”。神堂沟村一时风光无限。高光之后是沉寂。随着时光流逝,原先的村办煤矿被整合,小打小闹作坊式的煤炭生产被现代化的大型煤矿所取代。没多久,村庄周边地质沉陷、山体塌方、水土流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废土倾倒、风机嘶吼、空气污染,山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秀丽的村子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一些有本事的村民早已到县城买了房,更多的普通人是搬迁不舍、居住无奈。“矿区治理”“环境整治”“易地搬迁”,党的一系列好政策为全村人搬迁带来了希望。如今,消息传来,许多人兴奋得一夜未眠;还有一部分人心中无底,不知具体怎样搬、怎样迁,同样是一夜未眠。其实村里的几个负责人早已为此筹划多时。神堂沟村移民,不是扶贫式的易地搬迁移民,和国家支持的国营矿区移民方式也有区别,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多次开会研究,反复学习党的文件、政策,并几番和县里、镇里的负责人商量,深入了解几个邻近村移民的做法;又多次和矿上的领导协商,听取了大多数村民的想法、意见。几番研究后,最终决定按照“统一标准、自愿选择、房款自理、人走房推、恢复生态”的原则,合理、公平地展开移民工作。当年冬天,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会上公布了移民办法,多数人对移民方案投了赞成票。其中,有73户村民选择要楼房,占总人口的40%;60户村民选择领钱,占总人口的34%,另有26%的村民不愿意搬迁。同意搬迁的村民当场签订协议:要房的,通过抓阄的办法,分到了新房;要钱的,走完程序后,领取了补偿款。签订协议的村民当年就搬离了祖居,他们或者走亲靠友,暂居一时;或者在县城租房,同时纷纷开始装修自己的新房。到第二年秋冬时节,大多数人陆续搬至新居,住在城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神堂沟村的移民楼房位于宁武县城西部的移民新村。全县在这里建起7个集中安置小区,共有81个村子3693户9102名村民搬到了这里生活。小区有十几栋楼房,楼距适宜,院子宽敞,光照充足;人行道、绿化带、停车位等规划得十分合理。神堂沟村民王二亮家就搬到了这个小区,住在二楼。楼梯不高,老年人上下不费劲。家里地板砖铺地,平整如镜,宽大的窗户明亮干净,阳光照在家里暖洋洋的。向外看去,视野开阔,可以看见楼前的宁白公路,也可以瞭望到远处潺潺的恢河;抬头就是县城的南山公园,那里树木成林,翠绿如一块绿宝石。老两口坐在客厅的大沙发上,看着安装在墙上的大屏幕电视感慨万千:“还是县城好,楼房好,再也不用烧火打炭了,不用脸黑手脏了。”“临老了,还能住上楼房,这可得感谢共产党啊!”“住进楼房,感冒少了,过去的心脏病也没有再犯……”说起住楼房的感受,老两口根本说不完。王二亮家的情况是宁武县广大搬迁户的一个缩影。搬迁后的人们不仅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且在用水、购物、出行等方面,也是往日的农村生活无法比的。生产就业方面,老年人平日里在家含饴弄孙,实在闲不住的,便利用早晚空余时间在街巷里拣纸箱、收废铁,发挥余热,增加收入;年壮的多数仍在矿上工作,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成了新型城里人。而且凡是有该村户籍的居民,煤矿会给每人每月发放300多元的生活补助,保障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销。如今,五六年过去了,搬迁户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其乐融融,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些人思乡心切,重新回村故地重游,看到已经推倒的旧房舍,既熟悉又陌生,过去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如今,神堂沟村有99%的村民住进了县城,“神堂沟”这个村庄名字也渐渐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也是村里人幸福生活的开始。
本期编辑:康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