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规范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

文摘   2024-11-02 22:00   河南  


图片来源 | 网络

目录



PRP 概述

一、血小板简介

二、PRP 的概念

三、PRP 的分类




PRP 的制备技术

一、密度梯度离心法

二、滤膜式分离法




PRP 制备对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一、机构资质要求

二、制备环境要求

三、制备场地要求

四、制备人员资质要求





PRP 制备需要的材料

一、试剂

二、耗材

三、设备





PRP 制备系统的模式

一、完全开放系统

二、半密闭系统

三、完全密闭系统





PRP 的制备流程

一、患者评估

二、采血

三、抗凝剂

四、离心

五、抽取

六、PRP 制备量

七、激活

八、保存





PRP 制备的质量控制

一、血小板富集度

二、血小板回收率

三、血小板质量评估

四、白细胞清除率

五、生长因子浓度





国内常用 PRP 制备套装





PRP 制备人员的培训





专家共识推荐汇总




摘要


富血小板血浆(PRP)能产生大量生长因子,在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缓解疼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PRP 制备技术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 PRP 研究结果往往不能重复或不一致,严重制约了 PRP 的临床推广应用。本共识对 PRP 制备技术、PRP 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 PRP 制备技术规范化提供学术性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技术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采血量、抗凝剂、离心设备、离心参数、激活方式、PRP 制备量等差异性较大,血小板富集度、血小板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清除率等指标不稳定,缺乏统一的 PRP 质量评价标准。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 PRP 研究结果往往不能重复或不一致,严重制约了 PRP 的临床推广应用,因而亟需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 PRP 制备技术规范来指导 PRP 制备。


目前在 PRP 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往往忽视了 PRP 制备技术。仅有10% 的 PRP 临床研究详细描述了 PRP 的制备方法。只有 21% 的 PRP 临床研究分析了 PRP 制备相关因素,32% 的 PRP 临床研究同时报道了全血和PRP 中血小板计数。


虽然国内外已发表了一些PRP 方面的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但这些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更多地聚焦于 PRP 临床应用,对于PRP制备技术关注得较少。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2021 年发表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但这个专家共识与疼痛学科的实际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疼痛学科领域的 12 位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采用共识会议法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分级系统,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规范中国疼痛专家共识》,旨在为 PRP 制备技术规范化提供学术性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在此需要特别声明的是,由于血小板本身的异质性,再加上制备材料、方法、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制备出来的 PRP 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共识是希望推动 PRP 制备技术的有限同质化,尽量保持PRP 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不同研究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未来 PRP 制备和临床应用的个性化。


PRP概述


血小板简介


血小板是一种从巨核细胞上脱落的细胞质小块,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浓度为(100~300)×109/L,平均寿命 7~14 d,每日约更新总量的 1/10。性别、年龄、种族、身高、季节、早晚、运动、生理周期等不同,不仅血小板浓度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波动,而且会影响 PRP 的制备效率。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呈双凸盘状,受到刺激后会伸出足突,呈不规则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血小板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呈淡蓝色,含有 a 颗粒、致密颗粒(d 颗粒)、溶酶体(l 颗粒)等。血小板受到刺激后会发生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及吸附,在止血、伤口愈合、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PRP 的概念


PRP 是全血经分离后得到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1993 年,Hood 等首先提出 PRP 概念。由于目前 PRP 制备多采用自体全血,所以 PRP 通常都是指自体 PRP,主要含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白细胞等成分。


血小板中 α 颗粒在血小板激活后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各种生长因子的比例与体内生理状态比例相符,在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缓解疼痛等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 PRP 是从自体血液中提取,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制备简单、安全有效,近几年已广泛应用到骨科、疼痛科、口腔颌面外科、心胸外科、医学美容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眼科、泌尿外科、儿外科、神经外科等学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PRP 的分类


根据所用的 PRP 制备技术、产生的 PRP 中不同成分含量等,PRP 有很多分类系统 ,比 如 Dohan Ehrenfest、Mishra、PAW、PLRA、DEPA、MARSPILL、血小板生理学小组委员会分类、PRP 分类和编码系统等分类系统。


这些分类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数据之间无法比较的问题,有利于临床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及情况,确定更适合的 PRP,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白细胞含量及 PRP 应用形式进行分类。


1

根据白细胞含量不同分类


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沉降系数很相近,含量都相对较少,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很难将两者完全分开。


根据所含白细胞浓度的不同,PRP 可分为含高浓度白细胞的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RP)以及不含或仅含低浓度白细胞的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PRP)。


L‑PRP 比 P‑PRP 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浓度和白细胞浓度、释放更高浓度的生长因子。L‑PRP 抗炎作用强,能更持久地释放生长因子、纤维胶原等,更适合被应用于创伤组织的修复,但白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发局部的免疫反应可能抑制组织修复、降低 PRP 临床疗效、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P‑PRP 在骨关节炎治疗及各类手术中效果较好,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

根据 PRP 应用形式分类


(1) 激活型 PRP(外源性激活 PRP)


PRP 萃取液指血小板被激活后,释放的生长因子与血浆及血浆中原有的活性蛋白成分一起形成的混合液。


PRP 凝胶指血小板被激活后释放生长因子的同时,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连接成网,所形成的乳白色胶状物,具有一定强度和黏附性。


(2) 未激活型 PRP(内源性激活 PRP)


人体内有足够量的内源性凝血酶原激酶、胶原蛋白等,一旦未激活型 PRP 注射入人体,就会被体内凝血酶、胶原蛋白等激活,缓慢释放生长因子。


PRP 的制备技术


如何进行有效分离和提高 PRP 中血小板浓度并保持血小板的活性是 PRP 制备技术的关键。标准化制备的 PRP 可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但目前 PRP 制备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PRP 制备技术根据制备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滤膜式分离法,前者是利用离心力将不同沉降系数的血液成分分层分离,后者是通过滤膜过滤的方法获得一定颗粒大小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等,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 PRP。


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根据血液中各组分沉降系数的不同(表 1),从全血中分离提取出 PRP。不同的离心力、离心次数、离心时间及离心温度所制备的 PRP中血小板浓度和活性也会有差异。


表1  血液各成分沉降系数


1

根据制备工具不同分类


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制备工具不同可分为 PRP制备套装法、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手工一体性血袋法和手工试管法。


(1) PRP 制备套装法


PRP 制备套装是一类专门用于制备 PRP 的整套装置,包括采血和离心材料,通常配备专用的离心机。使用的 PRP 制备套装须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Ⅲ类医疗器械。


PRP 制备套装多在半封闭或全封闭状态下采集和制备,一次采集一次使用,制品安全性相对较高,操作简单。PRP 制备套装种类繁多,制备方法各异,PRP 产量及血小板富集度相差很大,临床应用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差别。


① 二次离心法 PRP 制备套装

如山东威高PRP 制备套装、韩国瑞维 PRP 制备套装等。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 PRP,不仅血小板富集度和血小板回收率较高,而且可以通过对第一次离心后分离的三个部分吸取比例的不同实现制备 L‑PRP 或 P‑PRP。


② 一次离心法 PRP 制备套装

如瑞士瑞珍PRP 制备套装、德国锐适 PRP 制备器、美国泰尔茂比司特 PRP 制备套包等。单次离心后直接吸取中间层,获得 PRP。部分品牌的制备套装还联合使用专用血小板分离胶/滤膜获得 PRP。


(2)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


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以全自动方式分离血小板,同时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回输到供血者体内。本法是在全密闭条件下操作,不易污染,一次可采集较多血小板,满足分次使用,而且供血者自体血液损失少,所得血小板纯度高、浓度高。


但此法所需设备价格昂贵,多为血液制品相关机构或科室使用,主要用于输血性血小板输注治疗,总体成本较高,而且储存的血小板分次使用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活性,与临床科室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目前并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 手工一体性血袋法


离心方法可用富浆法或白膜法。使用串联的血袋在密闭状态下采血、分离和制备 PRP,安全性高,也可一次采集较多血小板,其余血液成分可回输供血者体内。其缺点是所需环境和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历时长,难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4) 手工试管法


试管法手工采集全血制备 PRP,主要有 Anitua、Petrungarp、Landesberg 及 Aghaloo 等四种方法。这类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成本低,但其开放式制备方式容易受到外界污染,制备的 PRP 质和量易受操作者习惯等影响,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 PRP 专用离心管之前,临床上不推荐使用手工试管法制备 PRP。


① 应用无菌采血管代替 PRP 离心管

由于无菌采血管是Ⅱ类医疗器械,未进行特定的生物学检验检测,安全性较低,不能满足国家Ⅲ类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要求,如果用来替代 PRP 离心管,一方面未按注册预期用途使用,另一方面也不安全。


② 利用无菌注射器改装成 PRP 离心管

虽然无菌注射器是Ⅲ类医疗器械,但利用无菌注射器改装成离心管,用来制备 PRP,属于未按注册预期用途使用,而且采集和制备过程为开放性操作,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


③ 使用尚未在国内注册的 PRP 专用离心管

根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信息,国内尚无注册并被批准的 PRP 专用离心管。因此,不推荐使用国外或国内生产的尚未在国内注册的 PRP 专用离心管。


2

根据离心力不同选择分类


PRP 制备可用一次、二次或三次离心法,其中二次离心法提取的 PRP 质量较高,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二次离心法根据离心力选择的不同又可分为富血小板血浆法和白膜法。


(1) 富血小板血浆法(富浆法)


第一次离心为轻离心,使全血分两层。红细胞和白细胞沉淀形成下层,而上层中血小板不沉淀,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层;取上层富含血小板血浆,行第二次离心,为重离心,使血小板沉淀,弃去部分上层的贫血小板血浆后,形成符合要求的 PRP。本法的特点是血小板回收率高,但白细胞和红细胞残留率也较高。


(2) 白膜法


同样包括两次离心。首先将全血重离心,形成三层,即贫血小板血浆层、白膜层(血小板、白细胞层)和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层。然后分离白膜层,行第二次离心(轻离心),得上清液为少白 PRP。本法的特点是所得 PRP 中白细胞混入少,但血小板回收率偏低。


滤膜式分离法


人体全血中血小板直径为 2~3 µm,红细胞平均直径为 9 µm 左右,白细胞直径为 7~20 µm,滤膜式分离法是利用特定孔径滤膜的分子筛特性,将全血中不同颗粒大小的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等)与血小板分离的方法。


比如第一层大孔径膜截留红细胞和白细胞,第二层小孔径膜获得血小板,洗脱后形成符合要求的 PRP。滤膜式分离法也可与离心法组合使用,以提高 PRP 制备纯度和效率。


PRP 制备对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机构资质要求


虽然目前 PRP 制备及临床应用尚无严格统一标准的医疗机构资质要求,但考虑到 PRP 是血液相关制品,PRP 制备必须遵循血液制品制备和使用规范,具备严格的无菌条件及操作流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制备环境要求


1

空间布局


设置 PRP 制备无菌治疗室或手术室,面积应满足 PRP 采集及制备工作需求。治疗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治疗床、操作台、仪器设备、无菌物品等有序摆放。治疗室制度、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图上墙。


2

卫生环境


PRP 制备需在洁净室条件下进行,采血、制备等工作区域环境须达到医院消毒卫生国家标准中的Ⅱ类及以上环境标准要求。无法达到洁净室标准的医疗机构应配置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 PRP 制备。


3

无菌操作


须使用无菌预防措施制备 PRP。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口罩和帽子,手消毒,穿戴无菌的一次性手套,制备过程中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保证全程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事件的发生。


制备场地要求


1

基本设施


PRP 制备应符合感染控制要求,无菌区、缓冲区、污染区布局合理,医务人员及患者通道相对独立。治疗室内配置层流系统或必要的消毒设施,安装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必要的供氧及负压吸引系统。


2

基本设备


(1) PRP 制备设备


离心机是必备的设备,建议配备 PRP 专用离心机。冰箱、酶标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震荡保存箱、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工作台等都属于可选设备,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配备。


(2) 抢救设备


如呼吸机、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等。


(3) 监护设备


如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3

抢救药品


(1) 补充体液类


5%、10% 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等。


(2) 抗过敏抗休克类


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


(3) 抗惊厥类


地西泮、硫酸镁等。


(4) 呼吸兴奋剂


尼可刹米等。


(5) 其他


必要的钙剂、止吐及其他药品。


所有药品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存药近效期前应及时更新为较新批号的药品。


制备人员资质要求


PRP 制备应当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执业护士资格等医疗资质人员操作。制备者需经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和 PRP 制备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认证,熟练掌握 PRP 制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流程,熟悉 PRP 配套耗材及制备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可能的设备故障等具有初步应急处理能力。


PRP 制备需要的材料


PRP 制备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或/和行业的相关标准,满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试剂


抗凝剂、激活剂、生长因子检测试剂盒等。


耗材


1

PRP 制备套装


专用于 PRP 制备而设计的整套制备耗材,国产PRP 制备套装(如山东威高等)和进口 PRP 制备套装(如韩国瑞维、瑞士瑞珍、德国锐适、美国泰尔茂比司特等)均为Ⅲ类医疗器械。


2

单采机配套耗材


成分血单采机一次性配套耗材为 Ⅲ 类医疗器械。


3

自配耗材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 PRP 专用离心管之前,临床上不推荐自配耗材制备 PRP。


设备


见制备场地要求中基本设备内容。


PRP 制备系统的模式


完全开放系统


将 PRP 制备暴露在工作区域内环境中,与制备PRP 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接触。虽然这种系统成本低、方便快捷,但存在血小板易被激活、感染控制风险高、制备效率难均一等问题。


半密闭系统


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密闭制备套件中,通过制备套件内部的分离分割装置制备 PRP,制备过程中血液处于密闭系统。这种系统具有方便快捷、成本稍高、感染风险较低、制备效率高等特点。制备环境要求同开放式系统。


完全密闭系统


整个制备过程都在密闭容器内完成,不与外界直接接触,避免转移操作中的污染和血小板激活。优先选择在完全封闭系统内采集制备 PRP,以防止血液和细胞组分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污染。虽然这种系统感染控制风险较低、容易质控,但存在价格昂贵、高红细胞污染等问题。


PRP 的制备流程


患者评估


1

一般情况评估


患者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心理状态、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疾病主诉、现病史、治疗经过、治疗效果、治疗需求等。


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排除治疗影响因素,妥善进行医患沟通和患者教育,操作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禁忌证排查


(1) 绝对禁忌证


血小板功能障碍综合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脾功能亢进、败血症、注射部位或手术部位存在局部感染、不愿意接受血液制品治疗风险者、明确患有心理疾病、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等患者禁用 PRP。


(2) 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慎用 PRP:服用NSAIDS 类药物停药未超过 48 h;1 个月内治疗部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停用未超过 2 周;抗凝药停用未超过 5 d;近期发热或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患者;恶性肿瘤(尤其是造血系统或骨骼系统肿瘤)患者;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 等。


3

注意事项


避开女性月经期等。


采血


1

采血条件


采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安全性综合评估,确保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检查患者备采血血管充盈良好,局部皮肤无异常表现;采血环境符合无菌要求等。


2

安全检查


相关试剂、耗材包装完好,生产日期及失效期标注明确,且在有效保质期内;制备设备、监护设备、抢救设备、抢救物品等状态良好;消毒设施及温度调节装置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等。


3

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及 PRP 制备等相关操作规范和指南,采血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


4

采血操作


(1) 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常规选取肘部静脉,也可采用其他部位作为备选方法,如尺动脉、桡动脉、股静脉等。如果患者过度肥胖或其他原因造成体表血管难以定位时,可考虑使用超声仪器引导下辅助定位。


(2) 血液类型


多数采集静脉血,少数采集动脉血。


(3) 采血方法


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对患者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采血针进行穿刺采血,等待软管中出现血液,将采血针与 PRP 制备套装中采血管或注射器连接。


(4) 血液混匀


血液采集完毕后,操作者需将采血管轻轻地反复倒置几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防止血液凝固。血液和抗凝剂混匀后取适量(约0.1 ml)混合血用于测定其中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以便用于后续过程比照和监控。


(5) 采血量


抽取全血量通常为 8~50 ml,常用采血量为 30 ml。抽取的血液量根据所需的 PRP 量和血小板富集度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要制备 5 ml的 PRP,假如血小板富集度为5倍,血小板回收率为80%,那至少需要抽取31.25 ml(5×5÷80%=31.25)血液。


(6) 采血针


建议使用宽口径针,最好是 21G 或更粗的针头或蝴蝶套管用于抽血,以避免血小板意外激活。


(7) 采血时间


临床上基本采用“现采现制”,少数采用库存血来提取 PRP。如果从抽血到离心开始所耗的时间超 120 s,会减少 23% 的 PRP 产量。


抗凝剂


PRP 制备过程中,抗凝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是否加抗凝剂及何时加抗凝剂都会影响 PRP 中组分构成和生长因子的浓度。抗凝剂放在试管、注射器或血袋中,能够避免血小板的自我激活。一旦血小板激活,大量生长因子释放出来,PRP 生物学效应就会下降。


1

抗凝剂种类


选择正确的抗凝剂是制备 PRP 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抗凝剂主要有柠檬酸葡萄糖‑A(ACD‑A)、柠檬酸盐‑磷酸葡萄糖(CPD)、乙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等(表 2)。


表2  主要抗凝剂组成
注:ACD-A 为柠檬酸葡萄糖‑A,CPD 为柠檬酸盐-磷酸葡萄糖,EDTA 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 为乙二胺四乙酸。


(1) ACD‑A


又名枸橼酸钠,是制备 PRP 的首选抗凝剂。ACD‑A 具有更低的 pH 值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血小板结构的完整性,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率,预防血小板聚集。研究表明ACD‑A 制备 PRP 可获得较高的血小板浓度,且血小板形态良好,细胞碎片及聚集体最少。


(2) CPD


可作为制备 PRP 的备选抗凝剂。但与 ACD‑A 相比,其 PRP 制品中血小板计数较少,且细胞因形态改变、结块或无细胞碎片的产生等可能会对 PRP 的生物学效应产生影响。


(3) EDTA


对血小板膜具有破坏作用,使得PRP 制品中含有大量非细胞碎片及聚集体,不推荐用于 PRP 制备。


(4) 肝素


肝素与血小板表面结合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释放、破坏,造成血小板功能下降,不推荐用于 PRP 制备。


2

抗凝剂用量


建议抗凝剂体积与采血量的比例为 1∶9或 1∶10。


离心


PRP 制备的核心步骤是离心。PRP 最终制备效果与相对离心力、离心次数、离心时间、离心温度等密切相关,临床中应根据治疗需求、环境及设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离心参数。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离心,离心机必须始终保持水平,离心管必须相互保持平衡。


1

相对离心力(RCF)


RCF 是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离心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头高速运转所产生的 RCF 可使全血中不同沉降系数的血液成分有效分离。


RCF 的大小取决于样品所处的位置至轴心的水平距离即旋转半径 r和转速 n,其计算公式为 RCF=1.118×10-5•n2•r×g,其中n指转速(rpm),r指旋转半径(cm),g为重力加速度。PRP 制备时,无论所用离心机类型如何,RCF 都是相同的。


RCF 参数的大小对 PRP 中血小板的浓度、形态结构、分布密度及生长因子的释放等均有影响。较高的 RCF 所产生的高剪切应力可能会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或血小板激活诱导血小板自发聚集,减少 PRP 中生长因子释放,并进一步影响到临床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二次离心法中,第一次离心时最常见的离心力设置为 200 g(34.6%),最常见的离心转速为 2 000 rpm(27.5%);第二次离心时,比较常见的离心力设置有 1 500 g(17.9%)和 200 g(17.9%),最常见的离心转速 2 000 rpm(28.9%)。


一次离心法中,常见的离心力设置范围 150~1 500 g,转速设置范围 400~3 400 rpm。不同厂家的 PRP 制备套装,不同的医务人员选择的离心参数都可能不一样。


在二次离心法中,国外有学者推荐,第一次离心参数为离心力 100~300 g,离心时间 5~10 min,第二次离心参数为离心力 400~700 g,离心时间 10~17 min。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第一次离心参数为RCF 200 g 或离心速度 2 000 rpm,离心时间 10 min,第二次离心参数为 RCF 200 g 或 1 500 g 及离心速度2 000 rpm,离心时间 10 min。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2

离心次数


制备 PRP 通常分为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和三次离心法。一次离心法常需较大 RCF,尽管操作简单,但制备的 PRP 中血小板浓度较低,生长因子含量相对较少。二次离心法获得的 PRP 中血小板含量


和血小板回收率均较高,但红细胞混入量相对较高。


三次离心法操作相对繁琐,与二次离心法相比,虽可获得血小板纯度更高的 PRP,但也会导致血小板回收率下降,目前临床上几乎很少采用。目前国内临床上 PRP 制备主要采用二次离心法(80.2%),一次离心法较少(18.8%)。


3

离心时间


离心时间对制备的 PRP 中血小板浓度及活性有较大影响。离心时间过短,PRP 中血小板浓度难以达到治疗需求,但长时间高速离心则可能破坏血小板细胞膜而影响生长因子释放。因此,应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离心参数,当 RCF 较大时,离心时间应尽量短,RCF 较小时,离心时间可适当延长。


目前临床上离心时间通常是 5~15 min。第一次离心时最常见的时间设置为 10 min(78.1%),第二次离心时最常见的时间设置为 10 min(70.3%),这样制备的 PRP 血小板含量较高。


4

离心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血小板的活性。常温台式离心机的离心速度越大,离心管表面的温度越高,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血小板提前激活,致使血小板回收率下降。美国血库学会推荐 PRP 的离心温度为 21~24 ℃,可获得更佳的血小板回收率。



5

离心机


(1) 离心机类型


① 普通离心机和温控离心机

相较于普通离心机,温控离心机可以设定并维持 PRP 制备温度,提高 PRP 制备效率,但并非制备 PRP 所必需。


② 固定角度离心机和水平式离心机

固定角度离心机由于向后的离心力,细胞首先被推到管的远端,然后沿着管后壁向上或向下移动,可能导致试管后端的细胞活化或损伤;水平式离心机中血小板、红细胞等成分的运动则不受阻碍。PRP 制备时优先选择水平式离心机。


(2) 离心机要求


只有刻度盘且没有数字显示的离心机不得用于PRP 制备,因为无法设置所需的 RCF。


建议选择合适的 PRP 制备专用离心机,离心操作简单,无需设置参数,只需离心按键即可完成离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有效防止人为误差。


6

离心管


(1) 材料要求


离心管材料属性在 PRP 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玻璃管具有亲水性,允许血小板与管壁接触激活并促进凝血;塑料管和 PETA 管是疏水性,可以排斥血小板,防止在离心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延迟血凝块的形成。制备 PRP 时,塑料离心管优于玻璃离心管。


(2) 容量要求


根据所需制备的 PRP 量及采血量,选择合适容量的 PRP 离心管,临床上离心管容量多为 10~50 ml。


(3) 形状要求


离心管形状不同可能影响 PRP提取效率,临床上主要有普通试管形状、窄管形状、特殊形状等。


(4) 离心管是否预装抗凝剂


独立的 PRP 专用离心管通常预装抗凝剂,部分 PRP 制备套装中离心管预装抗凝剂。


(5) 离心开始时间


为避免所采集的全血中血小板损失和失活,采血完成后应立即将血液转移至装有抗凝剂的离心管并摇匀,第一时间置于离心机中开始离心。


抽取


离心后必须立即将 PRP 与贫血小板血浆(PPP)分离,因为浓缩的血小板会随着时间慢慢扩散到 PPP 中。


操作人员的个人习惯、拿捏尺度、熟练程度等均会影响 PRP 制备效率。


PRP 制备量


PRP 制备量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文献报道其范围 0.4~30 ml 不等。一般来说,PRP 制备量约占离心前全血(含抗凝剂)体积的12.9%。


激活


PRP 制备完毕后,需要使用相应的激活剂来激发它的生物学活性,激活剂的选择对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及释放量有明显影响。


1

血小板激活概念


在正常血循环中血小板处于无活性状态,当血管内皮损伤等凝血因素启动 后,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三个过程,几乎同时发生。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多数能引起血小板释放反应。


血小板释放是指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 d 颗粒、α‑颗粒或 l 颗粒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d 颗粒释放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5‑羟色胺、钙离子等;


α‑颗粒释放 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4(PF4)、vWF、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V(FV)、PDGF、TGF‑β、IGF、EGF、VEGF 等。


2

血小板激活方式


(1) 外源性激活(体外激活)


PRP 使用前在体外通过化学方式或物理方式使血小板激活,称为外源性激活。血小板激活导致生长因子快速释放,10 min 内可释放大部分生长因子。


鉴于许多生长因子的半衰期很短,在注射时或注射前激活 PRP,可能会产生最大的生物学效果。一旦PRP 被激活,纤维蛋白网络即开始形成,凝固血浆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或膜。常用的化学激活剂包括凝血酶、10% 氯化钙等,物理激活方式有创伤、光照、冷热、冻融等。


关于是否需要外源性激活的问题仍存在争议,因为不同的 PRP 激活剂会影响最终产物的物理形态,也可能影响生长因子的释放曲线。临床中某些特殊治疗需要外源性激活,如 PRP 治疗骨折等硬组织时必须使用激活的 PRP。


目前临床大多数商用 PRP 制备套装通常不行体外激活 PRP。


(2) 内源性激活(体内激活)


未激活的 PRP 注入机体后,在体内与纤维状胶原蛋白、凝血酶等接触时会被激活,称为内源性激活。


胶原蛋白、体内凝血酶等是 PRP 的天然激活剂,也是一种较弱血小板激活剂。内源性激活可使生长因子长时间持续释放,与外源性激活相比,其应用于软组织时 PRP 效率更高。


3

血小板激活检测


血小板被激活后会释放 β‑血小板球蛋白、PF4、P‑选择素 、D‑二聚体 、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等,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这些分子的含量,来了解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4

血小板激活方案


本共识专家讨论时,金晓红主任提出,能否第一次 PRP 注射选择外源性激活,以保证一定浓度的生长因子。第二次及以后 PRP 注射选择内源性激活,以保证生长因子在体内持续释放。本共识专家组认为这种方案提议非常好,但这种血小板激活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保存


1

保存温度


PRP 在 4、22、37 和-80 ℃保存均有报道,部分学者推荐 22 ℃震荡保存。但低温会启动血小板内的活化过程,导致聚集和细胞死亡;而室温保存时,介质中细菌生长有导致 PRP 制品污染的风险。因此建议 PRP 制备后立即使用,以保障最佳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


2

保存期限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将血小板的贮存时间限定为 5 d。但 PRP 制备 60 min 后,血小板浓度明显下降,因此不建议 PRP 长时间贮存后使用。


PRP 制备的质量控制


血小板富集度


血小板富集度()=PRP 中血小板浓度/全血中血小板浓度。


血小板富集度是评价 PRP 制备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PRP 中血小板浓度对其临床疗效和决定其生物学转归具有重要意义。适当血小板浓度可以促进细胞生长,但血小板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细胞生长,因此使用 PRP 时应选择最合适血小板浓度。


已报道的研究中,血小板富集度多在 1.4~8.1倍,75%的 PRP 中血小板富集度≥4 倍。一般认为,为了保证效果,PRP 中血小板富集度应达到 3~5 倍。


虽然有学者认为 4~6 倍血小板富集度 PRP 是“治疗性 PRP”,但临床上不同疾病或不同用途,需要的血小板浓度也不一样,比如医学美容用的血小板浓度较低,而骨性关节炎需要的血小板浓度较高。因而PRP 中血小板浓度并非越高越好,符合临床用途的最合适血小板浓度才是最佳浓度。


血小板回收率


血小板回收率,又称为血小板产量或PRP 生产效率,指从血液中回收所有血小板的能力,是评价PRP 制备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血小板回收率 =[PRP 体积 ×PRP 中血小板浓度][/ 抽取的全血体积×全血中血小板浓度]。


在各种研究中,血小板回收率平均范围为 50%~80%。大多数回收率高于 80% 的 PRP 会有较高的红细胞污染率。


血小板质量评估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评价血小板质量的三大指标。离心会影响血小板相关参数,如 PRP 中血小板的 MPV 低于全血的 MPV,可反映血小板的大小,可将血小板浓度和体积与 MPV 一起评估。血小板聚集试验等可用来检测血小板功能。


白细胞清除率


L‑PRP:L‑PRP内白细胞浓度是全血的 3 倍以上。

P‑PRP:含很低浓度白细胞(低于全血白细胞浓度)或不含白细胞的 PRP。


生长因子浓度


血小板活化后,α 颗粒通过脱粒形式释放生长因子。10 min 内会释放 70%储存的生长因子,几乎100%的生长因子在 1 h 内被释放。随后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中可继续合成并释放少量的生长因子,持续大约 8 d,直至耗尽死亡。


1

PRP 中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常见生长因子种类及功能


PDGF: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趋化、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内皮细胞生成等。


TGF‑β:上皮细胞增生、被公认为软骨的促成剂、促进伤口愈合等。


VEGF: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等。


EGF:促进伤口愈合、参与血管生成和多种细胞的分裂与增殖、加速骨折愈合等。


IGF: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软骨和骨基质的形成、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等。


FGF:参与细胞活化、组织修复、成骨细胞生成、软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


2

生长因子浓度检测


酶标仪定量测量释放的生长因子浓度。


国内常用 PRP 制备套装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的数据整理出国内常用 PRP 制备套装资料(表 3)。


表3  国内常用 PRP 制备套装资料
注:PRP 为富血小板血浆。


PRP 制备人员的培训


1. 设置 PRP 继续教育培训认证培训课程,由熟练掌握及运用 PRP 治疗的医师对拟从事 PRP 制备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 PRP 制备操作流程遵循相关指南及规范。


3. 明确 PRP 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 了解 PRP 的激活方式。


5. 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制备中意外及并发症。


专家共识推荐汇总


专家共识推荐意见汇总见表 4


表4  专家共识推荐意见
注:PRP 为富血小板血浆;RCF 为相对离心力。


附录:

GRADE 系统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说明,见附表 1


附表1  GRADE 系统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说明
注:GRADE 为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


参考文献

[1]程志祥, 田德民, 樊肖冲, 等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规范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2 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 18(6): 725-736.


内容 | 中华疼痛学杂志

编辑 | 许志鹏 


 转载声明
本篇内容版权归中华疼痛学杂志所有,如需加入社群、加入团队、合作转载、领取文献请联系平台管家Doctor张

疼痛之声
疼痛之声专注于疼痛医学领域,是一个学习交流、信息发布、经验分享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