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西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区位特点,推动文化与城市共生、与生活共享、与产业共融,全力塑造高水平文明城区新形象、老城保护与复兴新样板、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形态、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跨越式发展。
强化红墙意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展示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坚决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排头兵,以“红墙先锋”新作为、“首善之首”高标准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充分发挥“红墙先锋”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打造“西城讲坛”“生动实践面对面”等理论教育品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以“红墙先锋”为引领,建设“马院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阵地,组织各街道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结为“文明实践伙伴”,组织600余名师生建立宣讲队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泛搭建“创城伙伴”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在中宣部指导下建设国家级志愿服务孵化基地,高质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推出“创城伙伴计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100家达标门店被授予“西城创城伙伴”标识牌。实施“创城+网格2.0”“创城早8点”等常态化创建措施。持续开展“文明100+”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推进文明交通共建共治。精选29处点位设计5条体验线路,推出“初心之旅”红色地图,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
始终秉持“首善之首”标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宣传手段,推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金融街观察点落户西城,精心做好金融街论坛年会、服贸会、“白塔夜话”等重点宣传活动。上半年,各级各类媒体报道西城区原创首发新闻 3000 余篇。邀请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 40 余家中央及市属媒体走进西城,深入报道。积极推动全媒体、立体化传播,在金融街论坛宣传报道中,以 10 个“首设”扩大宣传影响力。首设头部网络平台宣发合作机制、辖区基层单位及金融机构融媒矩阵联动机制,首设“北京金融街”推特和脸书海外账号,首设双媒体接待中心,首设楼宇灯光秀、电子屏联动宣发机制,唱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
挖掘资源优势,丰富城市文化发展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西城区承载北京 3000 多年建城史、870 多年建都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北端点。依托这些文化优势,西城区提出“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文化标识,打造“中国(北京)动画周”“运河北端点”“京剧发祥地”“相声发源地”“音乐剧盛典”“报国寺古旧书市”6张文化金名片,以及“白塔夜话”“宣南文化博物馆”和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三大文化会客厅。
优化拓展资源绘就以文润城新画卷。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实现城市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让居民从保护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发现,深化拓展文物建筑保护活化利用,成立文物数字化创新联盟,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新市区泰安里精彩亮相,蒙藏学校旧址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对外开放,京报馆旧址、福州新馆正式挂牌“类博物馆”。“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7个点位全部上线,庆成宫腾退攻坚跑出“西城担当和速度”,举办北京中轴非遗潮荟活动,赋予文化遗产时代内涵。
优秀文化精品共谱以文化人同心曲。溯信仰之源,守历史根脉,打造具有鲜明西城特色和深厚历史内涵的文化品牌,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诗词发展讲坛”永久落户西城。成功举办“白塔夜话”、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国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共话文化发展。举办2024年海棠诗会,邀请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宾共赏文化之美。注重从民族之魂、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推出首届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开展“会馆有戏”、老舍戏剧节、北京西城“百姓戏剧展演”、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等系列活动。联合出品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话剧《西去东来》等文艺精品,创作原创话剧《京报》,并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开展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以赛、会、展、演、秀为载体,展现中国大运河古今辉映的文化魅力。
优质文化服务打造以文惠民生活圈。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必须让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围绕高质量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区级、15个街道、263个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庆云寺建成金石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重新开放。加强“书香西城”建设,阅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设立实体书店157家,“悦读湾”57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推进产业融合,构建文化创新发展格局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西城区以科技、金融为依托,以大数据、大模型、沉浸式感知交互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融合,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以高效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战略布局。推进战略布局顶层设计、国家级平台型组织建设、产业政策精准扶持,打造文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服务的西城模式。营造适合人才集聚的文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参与文化建设。制定《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西城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落地成果,走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与北京市广电局、中国动画学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建立“局—会—区—台”四位一体的中国动画行业生态服务联合体。构建“东有巨人港、西有马连道、南有泛动画、北有科创巢、中有联盟链”的西城文化产业发展五大资源贯通、生态服务、价值孵化群落,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以特色文化消费聚集区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文科商旅体新业态、新场景建设,促进文化新体验新消费。以“东西南北中”五大方位万米园区吸纳文创产业集聚,积极推动泛动画、电竞等未来产业成为文创产业发展新业态。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等8家小剧场入围全市首批15家演艺新空间培育项目,在北京“演艺之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天桥演艺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强品牌建设,推出什刹海文化旅游节、“打卡鼓西、漫步斜街”“南中轴·夜天桥”文化消费品牌,激发文化消费活力。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老舍茶馆京味文化体验基地、天桥艺术中心演艺及公共艺术体验基地等14家基地入选北京市100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名单。
以高价值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加强科技化、数字化建设创造文化经济新增长点。与人民网、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共同启动828巨人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加速打造“马连道中国数据街”,推进数据与金融、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动能聚集,加强“一园一品”建设,建立“引领”“示范”园区,吸引60家优质企业入驻。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被授予“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西什库31号文创园、“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七批北京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家园区入选2023年度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占全市总数量的11.4%。
作者:张晓家,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钟鑫
网络编辑:崔天琪
监制:宋明晏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