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甲辰龙年,亲爱的母校武平一中将迎来100周年校庆。思绪如时光长河缓缓流淌,回首初中三年,武平一中亭子岗那段艰苦却无比珍贵的岁月,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的记忆深处徐徐展开。
武平一中老照片
1994年开学季,因当年招生规模扩大,我们班很荣幸成为武平一中第一个初一(7)班。然而,我们也因这一情况被“发配”到了校园另一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瓦房老教室,隔壁竟是整整大我们6个年级的补习班!简陋的教室墙壁有些斑驳,深浅不一的划痕和楼顶木质的天花板,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桌椅也略显陈旧,木头的纹路里似乎藏着无数学姐学长们奋笔疾书的故事。教室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而初一年级叽叽喳喳、朝气蓬勃的我们,如同一群欢蹦乱跳的小麻雀,顷刻间为这一排沉闷苍老的补习班教室注入一勺滚烫的、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血液。就连隔壁补习班的学长学姐们的课间,也因为我们多了几缕阳光。
1994年秋天初一(7)班西山合影
尽管住宿条件艰苦,但校园的美丽后山和周边的小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色彩。艰苦的住宿条件,让如今的我记忆犹新。二十四个人挤在狭小的宿舍里,床铺头尾相连紧紧挨着,那破旧的双层木床,稍微一动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总共 12 张床,每张床睡两个学生。宿管老师提前分配好组合名单,此前大家之间互不认识,而突然之间,你就有了一个来自其他乡镇的同学做“床搭子”。一个人出褥子,一个人出被子,两人同窗又同睡一张床,幸亏那时候初一年级的小丫头们个子都比较瘦小。两个人挤在一米宽的小床里,冬天的确抱团取暖了,而夏天,宿舍如蒸笼一般,闷热得让人难以入睡,我们就像被放在蒸笼里的包子,备受煎熬!风扇是没有的,仍记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浸湿了薄薄的枕巾。夜晚,我们只能拿着书本当扇子,试图带来一丝凉意,甚至,不少同学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酷热,为了凉快而选择了打地铺睡地板,这样的画面也成了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独特记忆。
一中后山 @吴晓峰摄于2004年
相信武平一中的后山是无数学子们心里的那片桃花源。我们时常在课余时间来到后山,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慰藉。在那里,三五好友畅谈着未来的梦想,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林间的小路留下我们的串串脚印,那是我们青春的印记。那里绿树成荫,松木苍翠。春天赏万木复苏一片新绿,夏天顽皮采几朵洁白芬芳的野栀子花,放在鼻尖贪婪地嗅了一遍又一遍;秋季寻遍满山寻找黑不溜秋的桃金娘、紫玲子(赤楠的果实)野果,冬天跑到山林高处晒着太阳读着书……后山,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探索,又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更是多年以后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的大山孩子的眷恋。
校园一角 @吴晓峰摄于2004年
我们这些来自山区小县各乡镇的学子,深知唯有奋力读书,方能走出这片土地,前往大城市追寻梦想。每天清晨,天还未亮,教室里就已经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如同一阵阵激昂的战鼓,催促着我们奋勇向前。灯光下,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紧锁的眉头,微微颤抖的嘴唇,那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夜晚,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依然埋头苦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那灯光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手指翻过书页的声音,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奋斗的乐章。
武平一中老照片
因为寄宿在学校,学校周边的小店,也成为我们枯燥学习生活中的一片光,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校门有几家小小的杂货店,是让我们垂涎三尺的宝库,里面摆满了各种零食和文具。贪吃又顽皮的我们,经常几个同学凑个几毛钱“打噶本”(凑份子),课间派出代表跑去买几个糖果,大家争先恐后,吃得满嘴黏糊糊,心里甜蜜蜜。校门对面沿着公路有几家温馨的小吃店,在青春期长身体的我们眼里如同是能量的加油站,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透过阵阵热气腾腾的水蒸气,老板娘娴熟做着簸箕粄,一屉一屉粄皮流水线一般取出,顷刻就在老板娘手里撒上豆角肉末油渣的馅,如同魔术般变成一碟碟排列整齐的簸箕粄,淋上葱油配上撒上葱花的骨头汤,让怀念至今!或许那时候物质贫乏,如果有机会吃上一次这样的簸箕粄也算是打牙祭,有时候是对学习进步的奖赏,有时候是同学之间互相请客的友谊。而这些小店的老板娘们,对我们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心疼和慈爱。客家妇女的淳朴,就像亲切的守护者,她们的笑容如春日的暖阳,如同她们手里的簸箕粄一般,润物细无声般陪伴着我们成长。
武平一中最新航拍 @钟炎生(CC)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老师、食堂员工、同学,甚至学校周边小店的老板娘,都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温暖和关怀,如同黑暗中的明灯。老师们用他们的知识和爱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是智慧的灯塔,是心灵的导师,是成长的引路人。课堂上,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知识的种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期待,鼓励我们勇敢前行。食堂员工们总是微笑着为我们打菜,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孤单。他们粗糙的双手,熟练地挥舞着勺子,为我们盛上满满的饭菜。他们是温暖的炉火,是可口的饭菜,是生活的保障。同学们则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们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我们是并肩的勇士,是前行的伙伴,是梦想的同路人。课间休息时,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老食堂 @吴晓峰摄于2004年
正是这艰苦的三年,成为了我人生的滋养。它让青春期的我学会了坚韧不拔,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如果没有初中三年的磨砺,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一位大学教师。如今,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成长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毕业于武平一中的优秀校友,他们和我一样,都因为接受过武平一中的浸润,在艰苦中汲取了力量,不断成长。我们深知,那段艰苦的岁月,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而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温暖和关怀的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作者简介:邓秀勤,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挂职),博士,副教授,泉州师院实习实训中心副主任。)
03、武平一中,大变样了!
05、武平一中1988届校友林德荣:人生的底色和底气来自母校
06、武平一中迎百年校庆,清华、北大、复旦、哈工大等名校发来贺信
11、欢迎回家!百年武平一中最新美照来了(含夜景及720度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