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疯传“西大附中女教师群聊记录”,背后暴露的悲哀困境你不懂

体娱   2024-11-12 15:00   广东  

作者:小椰子

来源:小椰子专栏

ID:xiaoyezizhuanlan




01

最近,国内的一所名校初中,某班级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在全网疯传。

一位西大附中的女教师,早上10点多的时候,先是在群里发表了几句疑似情绪在失控边缘的言论:

“首先我能理解大家作为家长对学生的关心;

其次请您理解我作为一个人,现在情绪很不稳定,没办法处理问题。

并让家长有疑问请联系校领导或校办,“不要逼我,我会爆炸。

看得出来她已经尽量在维持体面和礼貌了。

但在中午12点32分的时候,情况却突然急转直下。

这位班主任情绪崩溃了,接连不断地开始在群里怒骂:

“都给老子滚、滚远点。”

“我要是猝死了你们所有人都得对着我的遗体鞠躬。”

有家长质疑她:“作为老师,说这样的话不觉得有问题吗?”

班主任却是一副已经破罐子破摔的模样:“想告就去告。”

事件被挂上热搜后迅速发酵,后续有人贴出这位女教师的优秀履历: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

当教师后,更是在各种教学比赛中拿到了奖项。

这实实在在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各大社交平台,更是源源不断有她曾经的学生出来替她发声:

那么,事件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一个优秀、且学生眼里非常温柔的女教师,在一众家长面前发飙、说出一些会严重影响到今后教师生涯的话呢?

根据学校发布的情况通报,事情起因是——

某学生的饭卡不能使用,在和学生家长反复沟通后,老师情绪失控,在群里发布了不礼貌言语。

网上流传最广的“被学生家长殴打”的版本,校方给予了否认。

而具体的事件过程究竟如何,我们至今不得而知。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与那位情绪崩溃的老师感同身受:

“社会、学校、家长都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关心学生成绩、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希望大家能看到老师的付出,也能关注老师的身心健康。”

“老师别叫老师了,叫服务员吧,全年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

“师范生害怕,师范生恐惧,师范生转行。”


02

为什么舆论都会一边倒地支持这位发飙的女教师?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正常人不会无缘无故发疯;

若不是遭到了难以承受的对待,断不会轻易做出毁掉自己前途的事。

你会看到,现在有太多巨婴家长,常常因为一些琐事,不分青红皂白就为难责骂老师。

比如,有老师晒出这样一份聊天记录,放假时间的凌晨4点多,一位家长不断打语音和视频对她狂轰滥炸:

“人呢?”

“放假电话也不接?”

“班主任就可以这么牛?”

“做老师要随时在线,给你打了几个电话你都不接,什么意思?”

老师9点起床,言辞礼貌地回复了家长的消息,却仍是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而家长天还没亮就这么紧急地找老师,是出了什么大事呢?

原来,是因为自家孩子垃圾乱扔、不叠被子、玩平板,就来找老师兴师问罪,觉得是老师的责任。

像这样把老师当仆人,态度恶劣地要老师随叫随到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

有家长问老师语文暑假作业都有什么,怕自家孩子骗人,老师没马上回复,家长就抱怨连天:

“烦得很!发个作业也磨磨蹭蹭的,也不知道学校怎么会找你这样散漫的老师做班主任。”

有学生水杯忘在教室里了,家长就在群里疯狂@班主任;

还打电话,让她帮忙找,也不管是在上课时间。

还不断强调水杯很贵,“我们家长赚钱不容易,你懂吗?”

还有一些家长,好似有被害妄想症。

班主任不过是拿了颗巧克力给学生吃,家长就如临大敌地发了条朋友圈:

“班主任自己戴钢牙套,却给我儿子吃巧克力,不知道是何居心?

是想让他的牙早点蛀掉吗?”


03

不光是教培,像医护、银行人员、空乘等,这类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行业,都是委屈成本极高的重灾区。

因为他们不光要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还要付出耗费心力的“情绪劳动”。

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在《被管理的心脏》一书中提出了这个概念,指的是:

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展现某种特定情绪,以达到其所在职位工作目标的劳动形式。

比如银行负责办理储蓄业务的员工,必须表现出礼貌和耐心;

酒店的服务员,即使被顾客气到浑身发抖,也要保持微笑来迎合顾客;

学校的老师,被家长无理取闹、吹毛求疵,仍要保持情绪稳定......

就像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我的工资构成:

精神损失费,劳动所得费,忍气吞声费,熬夜偶得费,配合表演费,满勤窝囊费。

“情绪劳动”无偿无形,是不被看见的存在,但却是压垮很多职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减少“情绪劳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两条建议送给大家。

1、学会适度宣泄,不要总是把情绪憋在心里。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与能自由表达感受的人相比,习惯于压抑情绪的人更可能抑郁,早亡风险也增加了35%。

正如霍克希尔德所说,情绪劳动的可怕之处就在于,由于对真实自我进行压抑,进而会产生一种虚假自我。

个体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自我异化、情绪失调等问题,给身心健康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因此,我们要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

才不会让情绪积压到突然爆发的地步。

2、建立心理边界。

情绪劳动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如果我们总是无条件付出情感,而不懂得拒绝,很容易会面临耗竭的境地。

因此,学会对越界的人和行为说“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一再妥协自己。

尊重是相互的,对于那些难以用正常人思维进行沟通的家长、顾客,一味委屈自己,也换不来对方的消停。

最后,送给那些还在承受着过量“情绪劳动”的人,一句泰戈尔的诗句: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抗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共勉。

— E N D —

素材来源于网络/视频截图。来源: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作者:小椰子。用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

 你也“在看”

阿何有话说
深度思考的慧光,方可助我们穿过无边黑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