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平谷
本期编辑:饮冰子
近日,平谷区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天昊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野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平谷区文物管理所5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获评北京“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
01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平谷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京瓦中心与校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搭建公共创新平台。京瓦科技示范园占地484亩,集奶牛养殖、温室园艺、果树栽培于一体的低碳循环种养结合的科研示范基地。以绿色生态、智能环保、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形成集科研试验示范、现代农业展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农业旅游观光、科普培训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集群。近期培训活动方面,平谷与瓦赫宁根大学联合举办“2024收获后保鲜技术与管理4.0大师班”和“现代乳业链:从食品安全到可持续发展”课程;举办京津冀地区温室园艺产业发展论坛;举办中国乳业前沿技术交流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举办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沙龙;参与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举办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
02
北京天昊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天昊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农业科研院所学术资源,2020年3月,启动“天昊源玉米博物馆”的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旨在填补“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在科普教育领域的空白,助力平谷区青少年课外教育质量提升,面向全国传播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擦亮“农业中关村”品牌。天昊源玉米博物馆,占地10000余平方米,室内空间1000余平方米,户外玉米种植实验展示8000余平方米。现已将博物馆打造为集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玉米新品种种植、玉米种质发展史、农耕科普实践、农科研学教育、农趣体适能体验、教育培训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23年,被评定为“平谷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
03
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谷区微生物肥料研发人才工作室”“平谷区科技推广示范优秀企业”。其中微生物、作物栽培、土壤化学等专业高、中级人员23人,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微生物实验室及先进成套的菌种发酵设备,可同时容纳160人参加培训活动,室内外展教展示区域面积合计超过300㎡。企业园区科普设施全年面对团体预约开放,接待群体包括各地区农技人员、科院院所研学团队、产业化技术人员、特色种植农户等。
04
北京野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野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市平谷县种蜂场。种蜂场成立以来,一直为蜂户培育优良种王,培训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科技产品,在平谷区推广,带动养蜂事业的整体发展。1992年申请商标“金海湖”,将平谷蜂产品进行统一收购,通过统一品牌包装,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2023年,建造了京郊第一家专门用于科普研学的生命科学实验室,以“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开发全新的“我是小小科学家”系列实验课程,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动手动脑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05
平谷区文物管理所
平谷区文物管理所依托区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示水平;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共享的数字博物馆;增设书店,推出特色文创产品;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化教育职能,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推出形式各样的临时展览;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策划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课堂”“博悟之旅”“博物馆里思政课”等文化服务品牌活动,打造文化育人课堂。引导青少年在学史中感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激发对历史文化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搭建馆校共建平台,与区内15所中小学校签署馆校共建合作协议,在博物馆志愿服务、联学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开展“走进博物馆 感受家乡历史文化”博物馆研学活动,打造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大思政课”教学基地,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第二课堂”。截至目前,区博物馆成功举办春联书写、剪纸体验、瓦当拓印、制陶体验等社会教育活动200余次,共惠及人群16000余人次,举办临时展览83个,接待观众12万余人次。
近年来,区科协在市科协指导下积极推动“科技馆之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的大科普格局,联动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众多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主体,积极打造科技教育体验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科普体验场所,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2024年,共认定区级科技教育体验基地20家,累计获评市级科技教育体验基地9家。
区科协结合北京科技中心建设,立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围绕高大尚平谷建设,积极建言充分发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等优势,推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科普化,加快发展科技旅游产品和新型工业旅游,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期责编:岳清禹
编辑:安晓阳
来源:区科协
责任编辑: 梁景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