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乱出海必出局!药企国际化如何走到深海?

职场   2024-11-13 23:35   四川  


  • 明明早在20年前,国际化讨论就已拉开大幕。可惜,提前布局者甚少,而今内外夹击,大家没办法一窝蜂往外走时,动作难免有所变形。
  • 国内药企这场出海潮仿如“走西口”,不少药企明明缺乏国际化基因,却还是架着一条原本不那么适合航向深海的船,一边走,一边不断加钉子、装设备、重新导航。可是,补个钉子,这艘船就能走到深海?
  • 出海是个系统工程,不应仅停留在表层。我们走的太快的结果是,回头发现核心能力基石不稳。
  • 现在国内药企最大的问题是,有不少“重叠”产品,所有企业最后一起走出去,相互挤踏,把市场砸烂。因此,选择自己优势的产品,选好目的地和策略方式,避免相互挤踏,这很重要。
  • 出海去新兴市场,不是去与当地企业抢蛋糕,而是要为当地市场带增量。
11月13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主办,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H50)、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以下简称“2024启思会”)之“一带一路医药市场考察复盘交流会”上,由E药经理人国际中心总经理张熊担任会议主持,与会嘉宾包括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徐佳、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首席顾问曾亚莉、北京生命科学园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张雷、则正医药创始人贺敦伟、Dr Reddy大中华区总经理Satheesh、Dr Reddy中国区创新药负责人来延鲲、科兴制药副总裁邵珂、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许铭、博崤生物创始人白骅、人福医药非洲董事长李文胜、东富龙高级副总裁张海斌以及2024一带一路医药市场考察团成员等,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和观点,在即席讨论间隙不断抛出。

场子很热。
尽管已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自我审视和反思显得更为重要。与会者们集思广益,正试图回答那些关于药企国际化的灵魂拷问:是谁?从何而来?将向何而去?

经验与反思:乱出海,必出局
“不出海,就出局;可乱出海,必出局。”这是长达近5小时讨论中,被反复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国际化,当然不能想当然。在国际化大潮裹挟下,药企都想往外走。可每家企业都必须直面现实挑战,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以匹配其国际化的雄心。简单举个例子,走出国门,就意味着起码会面对几百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监管条件、支付能力,还是个性需求,每一去处要求都不一样。
有人单枪匹马,在海外“战斗”多年,闯过枪林弹雨,终于留下了用教训和时间换来的经验之谈;亦有与会嘉宾深感惋惜,20年前鲜少有国内药企提前海外布局,而今大多被裹挟着前进的药企实际缺乏国际化基因,只得不断摸索。
出海,对于药企而言,无异于“二次创业”。这背后关乎长线战略安排,更重要的是语境的转变,如何让企业更好带动当地能力建设,方能找到增量。
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去哪个市场。这就意味着,前期要做的市场调研太多了。其次,出海跟创新一样有风险,同时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拿国内的打法简单复制到海外肯定行不通。
一位与会嘉宾指出,大部分本土企业的基因里没有国际化。在初始设置出现差异时,如何通过修饰让自己变成具有国际化基因的企业较为困难。起码短时间内,并非一窝蜂地就可以实现目标。
在出海的初级阶段“营收国际化”,企业需要考虑海外市场的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适应性、价格策略等。同时,企业必须管理好对外关系,包括与当地合作伙伴、政府监管机构以及经营伙伴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于企业在当地市场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企业还需要具备营销拓展能力,以及全球人才储备。人才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产品出口、自建团队还是通过并购,全球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一些企业开始在海外搭建临床体系,进行海外注册和研发工作。这就逐渐进化至第二阶段“临床体系化与研发国际化”,可能涉及到通过收购或资金投入在特定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在这一阶段,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也变得尤为关键,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和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了支持这一阶段的发展,企业需要构建与研发创新相关的产品管理、品牌管理和合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确保在全球市场上的合规性和竞争力。
在出海的最终阶段,企业将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实现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国际化。这包括全球采购、本地生产和销售,利用全球资源进行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与会嘉宾总结,这一阶段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如何运营一个国际化公司,包括管控体系的建立、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投融资管理、业务运营管理以及财税规则的布局。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国家进行知识产权的布局,以最佳方式进行税务规划。此外,数字化一体化也是这一阶段的关键,企业需要确保实时信息的流转,以支持管理层的实时决策。这涉及到建立数字化支撑的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
下一个问题,海外怎么去?

现场才有真相和灵魂

“现场才有真相和灵魂!”这是多次带团进行海外考察后,张熊收到印象最深的一句反馈。
自2023年9月起,E药经理人已成功策划并执行了九次海外考察与研讨会,引领企业深入海外一线市场,实地探访当地药监机构及头部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对中国产品或技术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更深刻地把握了各个市场的独特之处。
这一系列的海外考察活动涵盖了多个地区,包括2023年9月的日本透皮贴剂考察团、2023年11月的非洲医药贸易与投资考察团(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2024年2月的南亚医药贸易与投资考察团(孟加拉,斯里兰卡);3月的东南亚医药贸易与投资考察团(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4月的日本透皮贴剂考察团;5月的非洲医药贸易与投资考察团(埃塞俄比亚,肯尼亚);7月的 泰国、越南医药考察团;9月的中东北非医药考察团(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10月的欧洲医药考察团(意大利,捷克,波兰)。
正是这些亲身走进市场的经历,让许多嘉宾亲眼目睹了当地市场与先前想象的巨大差异。例如,一位药企老总在看到斯里兰卡国家破产的新闻后,原本以为业务需要调整,但实地考察后发现,斯里兰卡的贸易政策并未对业务造成太大影响。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在一次非洲考察后,一家企业反馈,以前的非洲市场在媒体和互联网上看到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他认为非洲市场更看重质量,便按照需求进行非洲市场战略布局。实际上,去到实地后,发现非洲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更多地需要性价比高的产品。再好的产品,价格无法降低,在非洲商业化方面也很难实现。
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只有亲自走出去观察,才能真正做到眼见为实。在最近的一次“一带一路医药市场考察复盘交流会”上,与会嘉宾纷纷强调抱团出海的重要性,尤其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联合。同时,也有嘉宾提出需要建立机制和战略上的安排,以更好地组织企业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布局。
在国际化进程中,“利他主义”被多次提及。在任何国家,企业都需要完成别人需要的事情,而企业的回报则来自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剩余利润。国际化不仅是一个“外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国际化”的过程,它涉及到外销、品牌、人才、产品价值链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化转变和能力提升。
然而,与会嘉宾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如何培养当地化人才班子、打造自己的骨干力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本土化不仅涉及人才,还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后,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企业将“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作为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跟随国家战略,出海“一带一路”已是大势所趋。
2025年,中国医药制造“一带一路”出海联盟将积极践行国家“”倡议,组织出海“一带一路”系列市场考察和对接活动,全方位、多唯度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医药市场环境,对比不同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阶段,寻求潜在的贸易投资合作机遇,探明适合企业的出海路径。
接下来系列出海考察活动,静请期待。详情咨询—— 张先生:13911752138。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