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华:南京,南港

文摘   文化   2024-11-12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随  笔

南京,南港

■ 徐良华

南京,长江之南,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今日长三角洲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一线大都市。

南港,长河之南,旧时湖滩上的小鱼港,今日皖西南一个小乡村。

南港是母亲垦荒而守望的地方;南京是孩子创业又安居的地方。

我常年奔波于两地之间。于是,这两个本互不相关联的地方在我内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甚至养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居住在南京时,却喜欢看安徽新闻,特别是安徽天气预报,时刻关注家乡是否风调雨顺;居住在南港时,却又时不时关注江苏这边所发生的一切。201672日在南京。晚饭后照例看新闻联播,关注长江中下游雨情。当中播到安徽长江中下游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我随即与老婆商议,我明天必须回家一趟。73日在安庆下火车,安庆至望江路段就被大水淹没。4日即刻把母亲和老姑大分别安顿在望江县城和徐家滩老家,刚刚安顿好两位老人,南港沟桥就被洪水淹没。5日,泊湖万亩大堤溃破。望江进入防汛紧急期。我责无旁贷地参与到防汛保家园战斗中。南港在我心中有千斤重。

今年清朋后,我按计划返回南京。在新闻中得知上海疫情暴发。南京南站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超大型火车站。每天数以万计的天南海北旅客在此交汇。我必须推迟返回,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健康更为重要。南京,在我心中重千斤。

南港,承载着我太多的情感和记忆。长河,即华阳河,为泊湖水道,也就是古雷水故道。成语“不越雷池一步”之雷池,即雷水一部分,古雷水自湖北黄梅浩浩荡荡经望江入长江下游。后雷水逐渐演变为湖滩。上世纪五十年代,为解决吃饱肚子问题,也为子孙后代开辟更好的安生立命之处,父母那代人来到南港,筑堤垦荒,经过几十年艰辛创业,终把昔日水乡泽国打造成今天的鱼米之乡。近日,在编辑《南港垦荒史》文稿时,县发改委原主任余代毛先生献词一首《长相思--南港村》,词曰:“走田头,奔渡头,背井离乡苦种洲,哪堪衣食忧。   情悠悠,意悠悠,一代辛劳万代收,知恩拓荒牛。”这情悠悠,意悠悠,慢慢地浓缩成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南京,寄托着我太多的希望。小时候,读到朱自清先生散文《浆声灯影的秦淮河》,从此,这座千年古城便为我所向往。结婚时,省下买衣服的钱与老婆到南京一游。看到了曾经只能在书中看到的秦淮河,中山陵,也看到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大厦金陵饭店,最繁华的商业街新街口。晚上,与老婆站立长江大桥桥头,江面凉风习习,鱼帆点点,身后万家灯火。遐想着未来……或许孩子们有希望生活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

机缘巧合,后来孩子们果真来到南京工作。后来又在南京结婚成家,后来,孩子又生孩子。南京,终于成了孩子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父母的老家在徐家滩。去年,我与几个宗亲一起又寻找到了徐家滩先祖的老家在江西丰城的觉溪。

每一代人,在不畏难辛为下一代开辟新家园的同时,却又总是故土难忘 。他乡寄托着希望,故乡承载着回想!

人类不断迁徙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总会慢慢经历着他乡变家乡,家乡变故乡,故乡变梦乡……
(创作于2022年5月)

徐良华,安徽安庆人。长期在村、乡及国有农业公司工作。对乡村及“三农”工作情有独钟。现已退休。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