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进入枯水期,江底惊现大量巨型地笼,甚至还有人骨

创业   2024-11-18 00:05   北京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在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四年后,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果,如葛洲坝外大鱼成群、武汉群鱼跃出水面、宜宾合江门的江鱼与游客和谐共处等场景,这些都彰显出禁渔政策对于长江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然而,近期长江进入枯水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我们生态保护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长江枯水期水位下降,本是自然现象,但却让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浮出水面。先是武汉拾荒者发现人骨这一惊人事件,给长江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惊悚的色彩。而江滩上大量巨型地笼的出现,更是对长江生态保护的严重挑战。这些地笼,在禁渔令下本不应存在,它们是非法捕捞者为了一己私利而放置的“凶器”。地笼这种捕捞工具,由于其可在暗中操作,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但它对长江水生生物的危害却是巨大的。无数的鱼虾一旦进入地笼,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这会严重破坏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存,打破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江滩上出现的断掉的锚钩也不容忽视。锚鱼这种被明令禁止的钓鱼方式,是对鱼类的一种残忍伤害。正规钓鱼人遵循自然规律,等待鱼自愿咬饵上钩,而锚鱼者却完全不顾及鱼的意愿,通过频繁快速收线挂住鱼身。这种方式捕获的鱼往往非死即伤,侥幸逃脱的鱼也因巨大伤口难以存活。这不仅违背了钓鱼的道德伦理,更是对长江鱼类资源的一种毁灭性打击。如果任由这种非法捕捞行为继续下去,长江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鱼类资源将会再次遭受重创,之前禁渔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也将化为泡影。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对于使用地笼、锚钩等违禁工具捕捞的人员,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警告或轻微处罚,而要加大罚款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可以建立常态化的巡逻机制,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水下监测设备等,对长江水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捕捞行为。同时,对于非法捕捞行为的举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给予适当奖励。

 

此外,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都了解非法捕捞对长江生态造成的危害,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特别是对于广大钓友,要引导他们依法依规钓鱼,树立正确的钓鱼观念,让钓鱼成为一种享受自然、保护生态的活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强大合力,才能让长江在禁渔政策下真正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长江的水更清、鱼更多,继续滋养两岸的人民。


IT高管会
一群浪漫的IT高管 宗旨:真诚互信 创新求实 分享互助 融合共赢 大家可同时关注IT高管会另外一个公众号高链:HLink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