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贫血是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患者长期以来的关注问题。诊断性静脉穿刺被认为会加重贫血的严重程度,增加红细胞输血的次数,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贫血原因。在使用常规样本采集管的重症监护环境中,患者每天的中位诊断性失血量为22毫升(四分位数范围:15–31毫升)。超过90%从患者采集的血液用于诊断测试后被丢弃。减少实验室测试中采集血液量的策略包括使用小容量样本采集管、减少废弃血液的设备、将多个测试整合在单一采集管中、更少的测试频率,以及使用微量血液的床旁检测设备。
简单的方法学:
这份快速实践指南由GUIDE组织提供方法学支持。指南面板成员来自8个国家的23名专家,涵盖重症监护、血液学和输血医学等领域,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标准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并制定推荐意见。指南的研究问题为:在重症监护患者中,使用小容量血液采集管是否能减少失血量并降低输血需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指南更新了既有的系统综述,并进行了观察性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汇总。
结果:
系统综述共纳入了8项研究(1项集群随机试验、2项患者级别随机试验和5项观察性研究),涵盖29,121名患者。研究发现使用小容量采集管能减少每日和累积的血液采集量,并可能略微减少红细胞输血风险。尽管这种减少在个体层面上的效果较小,但在ICU或医院系统层面上效果显著,能显著节省输血资源。小容量采集管没有增加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指南面板认为,小容量采集管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且已在多个国家成功实施。
讨论:
本指南基于中等程度的可靠证据,强烈推荐在成人ICU患者中使用小容量血液采集管。指南小组认为,尽管证据有限,但使用小容量采集管的好处(如减少红细胞输血)远大于其潜在的不良影响(如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育和验证)。此外,这一干预措施在绝大多数医院中是可行和具成本效益的。
在临床实践中,本指南强烈建议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小容量血液采集管。这一建议基于中等可靠性的证据,表明使用小容量采集管能够减少采血量和红细胞输血量。尽管每位患者的个体风险减少较小,但从整个ICU或医院系统来看,减少的输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和资源节省效益。此外,采用小容量采集管的负面影响极小,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挑战在于教育和设备验证。
研究方面,指南小组强调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小容量采集管对患者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此外,关于小容量采集管在更广泛的医疗系统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也非常重要。为了简化在尚未采用小容量采集管的医院中的实施过程,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实施和质量改进。
减少ICU血液丢失的策略、国际研究进展与国外实践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血液丢失问题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反复的血液检测是ICU常规管理的一部分,但频繁的采血会导致医源性贫血,进而增加输血需求,影响患者的预后。为应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和实践不断发展,提出了多种减少血液丢失的策略,重点关注血液采集量的减少、合理化诊断策略的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1. 减少血液丢失的主要策略
当前,减少ICU血液丢失的策略主要包括:
使用小容量血液采集管:这是目前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广泛应用于多国ICU。研究表明,使用小容量采集管可显著减少每日采集的血液量,降低贫血和输血需求。这一措施不影响样本质量,且已在多个国家成功推广。
血液保存装置:使用能够减少“浪费血液”的设备是另一个减少丢失血液的有效途径。传统静脉采血往往需要废弃部分血液才能获得清晰样本,而这些设备能回收用于检测前多余的血液,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集中化检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通过将多项检测整合在一次采血中,避免多次静脉穿刺。某些ICU实践中,通过减少每日采血频次或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检测项目,成功减少了采血量。
床旁检测技术:床旁检测设备使用微量血液进行即时分析,避免了将样本送至实验室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采血量,还能加快诊断速度。
2. 国际研究进展
减少ICU血液丢失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
加拿大的“STRATUS试验”:这是一项多中心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小容量血液采集管对ICU患者输血需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小容量管的ICU患者群体输血量显著减少,而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未受到影响(Acta Anaesthesiol Scand…)。
欧洲的血液管理研究:欧洲多国通过优化ICU血液管理策略,取得了减少医源性贫血的显著效果。例如,德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使用血液保存装置和减少不必要检测的组合策略,能显著减少血液丢失,同时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诊断支持。
美国的质量改进计划:美国的一些医院通过实施“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计划,制定严格的采血和输血指南,减少医源性贫血和输血相关风险。PBM计划通过严格控制检测频率、使用小容量采集管以及推广床旁检测技术,在减少采血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整体预后。
3. 国外实践情况
在减少ICU血液丢失的实践中,许多国家已经走在前列。以下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实践案例:
加拿大:加拿大的重症监护病房普遍采用小容量采血管,并实施床旁检测设备,减少了大量输血和检测相关的费用。同时,这些措施的推广也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许多医院将其纳入了常规管理流程。
德国:德国在推广患者血液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减少血液浪费和医源性贫血的管理上。德国医院广泛应用小容量采血管,结合使用微量血液的床旁检测技术,以达到血液管理的最优效果。
美国:美国的ICU中广泛推广了PBM计划,通过减少血液采集频率、加强输血管理等措施,显著降低了ICU患者的输血率。美国医院还通过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液状况,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采血和输血需求。
4. 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减少ICU血液丢失的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一些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
精准血液管理: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个性化的血液管理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优化采血和输血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丢失。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采血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床旁检测设备有望进一步减少ICU患者的采血需求,并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球推广与实施研究:尽管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减少血液丢失的措施实施仍然面临挑战。全球应加强合作,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些减少血液丢失的策略。
结论
减少ICU血液丢失是提高患者预后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国际研究的进展和国外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的发展将集中于新技术的应用和个性化的血液管理策略,以进一步减少血液丢失并提高ICU的整体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