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对广大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很有启发。拥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敢于在艰苦奋斗中苦练本领、砥砺思想,方能立下新功、勇立潮头。
以身示范,展现领导作风;“自找苦吃”,彰显为政品格。福建东山,老百姓尊称谷文昌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是当地多年的风俗。“谷公”为何得民心?东山谷文昌纪念馆里,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值得一提。1970年,谷文昌被任命为隆陂水库的总指挥。一脸病容的他,抬着巨大石条,被压得上身佝偻。身边人劝他,你是领导,年纪又大,不用冲在一线。他反驳道,“发号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却不那么容易。事业要成功,领导是关键,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
“自找苦吃”是一种精气神。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份“苦”,吃得下就是磨炼,吃不下则是负担。纵观古今,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在艰难困苦中起势,在爬坡过坎中登峰,那些“躺平”“佛系”的想法行不通。由此,只有主动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敢挑重担、敢经风雨,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以他人所不能的宽肩膀、真本领赢得发展主动。
“自找苦吃”是一种价值观。苦与乐、进与退、舍与得,都关乎价值选择。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来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倘若没有突击队迎难而上,凿通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就没有贯通的红旗渠。倘若没有接力攻坚的科技人员,很难有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倘若没有很多像黄文秀这样的优秀党员,舍小我、为大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少了青春风采。价值选择,决定了事业高度和人生高度。选择了激情奋斗,进行了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在千锤百炼、厚积薄发中更上一层楼。
“自找苦吃”更是一种方法论。有人会说,吃苦为何要自找?俗话说,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想做出一番成就,就越需要有事不避难者进的劲头。这是一种方法,能督促人自觉地走出“舒适圈”、扩大“优势圈”。比如,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能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强筋健骨”;主动投身到项目攻关的最前沿,能够在攻克关键难题中施展才干。当然,“自找苦吃”不能盲目、不是乱吃,而要结合自身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