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里飘着小雪,我在朋友圈刷到了热搜第一:“韦神新发型”。
一张普普通通的课堂照片,让北大最年轻的数学天才韦东奕又火了。照片里,他剪了个寸头,看着清爽不少。
我本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的校园新闻,谁知道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就这形象,谁敢把女儿嫁给他?” “数学再牛也没用,情商太低了。” “这种人最好别结婚。”
看着这些评论,我不禁想笑。在2024年这个全民素质教育的年代,我们对待天才的态度,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粗暴。
1.
从天才到“网红”,只需要一个视频
说起韦东奕走红,还得从2021年那个视频说起。
那会儿,一个路边采访的视频突然爆火。视频里的男生头发蓬乱,手里提着矿泉水瓶和一袋馒头,说话还有点结巴。
但这位看起来邋遢的年轻人,可是北大最年轻的助理教授,曾以满分成绩拿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视频火了之后,网友们不关心他的学术成就,反而热衷于:
扒他的吃相吐槽他的发型评判他的婚恋状况计较他的工资收入
一个数学天才,活生生被当成了网红,供人围观取乐。
2.
“捧杀”与“骂杀”的双重暴力
有意思的是,同一批网友既能把他捧上天,又能把他踩进地。
前一秒还在为他拒绝哈佛offer欢呼:“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天才!”
后一秒看到他的补贴工资表,马上变脸:“这么牛的人才买不起房,笑死我了。”
我发现,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们热衷的根本不是韦东奕这个人,而是:
制造话题的快感评头论足的优越感 *道德绑架的狂欢
3.
天才的日常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认识韦东奕的人都说,他是个很自律的人。
每个月生活费不到300块,平时就喝白开水,爱用1.5升的矿泉水瓶装水。同事心疼他,送了个保温杯,他说:“太贵重了,舍不得用。”
他的奖学金一年能有十多万,但生活特别简朴。食堂里常见他吃馒头配豆腐,衣服永远是那几件。
不上网、不看微博,除了查资料基本不碰电子产品。倒是很爱串宿舍,借同学的书看,偶尔还会和大家玩玩狼人杀。
只是太实诚,学不会撒谎,每次玩游戏都特别容易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