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湍急的小溪比较适合飞钓
摄影|邓麒君
哈邓,成都90后青年独立艺术家,主业是“钓”鱼,副业是“画”鱼。一年当中,除了禁渔期之外,绝大多数时间要么在钓鱼,要么在准备去钓鱼的路上。
钓鱼的兴趣,对哈邓“画鱼”的工作大有裨益,正是通过实践,让他对不同鱼种的生活习性、外观特征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也催生了他进行鱼类博物绘画的想法。从他的视角,我们可以重新认识钓鱼这件事情。
用羽毛、泡沫条、塑料丝等材料做成的拟饵
摄影|邓麒君
哈邓最喜欢飞钓,而飞钓的基本操作,就是控制鱼线,让钩饵在水中运动,吸引鱼来捕食。要是鱼没咬钩,就得收线再抛。正因为要反复抛投,钩饵会多次出水、入水,真饵经不住折腾,所以飞钓要用人工制作的拟饵。
对哈邓而言,自己亲手制作飞钓的鱼饵,同样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情。把不同的材料如泡沫、羽毛、纤维条固定在鱼钩上,然后用丝线缠绕、勒紧,塑造出类似昆虫体节的结构,再用羽毛或兽毛“写意”翅与足。这样的饵虽然拿在手里看颇为抽象,但放到水中、在钓线操控下动起来,却能非常传神地模拟小虫。
被拟饵骗上钩的石斑鱼
摄影|邓麒君
很多人会觉得小猫、小狗伶俐,海豚、乌鸦智商不低……但是,鱼儿的“智力”也不容忽视。绝大部分鱼儿有相当好的分辨能力。而摸清鱼的“用户需求”,挑对拟饵,精准命中,也正是飞钓的乐趣所在。
因此,制作拟饵需要把自己代入鱼的视角,感受它们的需求——我会为了什么美味不顾一切、冲上去一口咬住?也许是不小心跌入水中的飞虫,也许是一条忽进忽退的小鱼,又或是落入水中的浆果……带着这些思路,制作各种各样的拟饵,跟鱼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由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联合四川省青少年文联下属博物专委会副会长、青年艺术家邓麒君先生手绘完成的淡水鱼系列文创产品
但实践是少数人享有的幸福,大多数人是没有太多机会亲身参与,亲自感受不同的环境下鱼的状态,观察不同的鱼种的体貌特征的。
所以,画鱼成为了哈邓钓鱼之外的重心,有了钓鱼这个爱好的支撑,他总能在作品中将各种品类的鱼的色彩、体型、习性精准还原,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鱼”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我们帆布袋的“团鱼纹”中,就精准地复刻了鲤鱼在野生状态下,会主动咬饵进食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浮吐泡换气的时候,一种是深潜拱泥觅食的时候。这是长期钓鱼实践及无数次“空手而归”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鱲】贴纸
在哈邓的作品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不同鱼种外形特征的精准还原。比如:鱲,乍一听很陌生,但如果说“桃花鱼”、“马口鱼”等名称,估计很多人会恍然大悟,但它们分为哪些品种?外观上有什么差异?估计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但在【鱲】系列贴纸中,哈邓将十种常见鱲的色彩花纹一一做了还原,让人看了之后豁然开朗。
另外还有鳜鱼、鲈鱼、翘嘴、河魨等,都通过极其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配色,将鱼的线条和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展现物种本身的线条和色彩之美的同时,彰显其艺术和科学价值。
同系列文创产品正在继续丰富和完善中,欢迎持续关注。
-广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