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关注当代教育实践
为人父母,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子女成才。
2013年春节刚过,我们这对婚后不到一年、在两地工作的“周末夫妻”诞下了8斤4两重的“大”美女,她的爷爷取字“元”、爸爸取字“坤”,大名陈元坤,稍大后,家里人常喊她“元宝”。
随着元宝长大,宝爸和宝妈共同努力,逐步从最基层的乡镇回到家乡吉林市。为了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元宝4岁时,我们又相继到省会长春工作,举家搬离生活了30多年的北国江城。
元宝成长的路上,有校园悉心的陶冶,有园丁精心的浇灌,还有我们贴心的雕琢。
品德的塑形
德行铸人,为人之根本,良好的家风是德育过程中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修身是全家老小的必修课,元宝呱呱坠地,我们就开始了言传身教,从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方面点滴小事循序渐进滴灌,到入学后,日常外出时总能听到元宝悄悄告诉我们“哪个阿姨不该骂人”“哪个伯伯随地吐痰了”;领操时总能自我调节,展现出自己最阳光的一面;值日时检查到同学打扫担当区不彻底,就独自偷偷返工;遇到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同我们交换意见后再表达情感、处理人际关系。元宝的成长不只是身型长高,还体现在各个方面,心智更成熟、表达更自信、处事更智慧、为人更低调、交友更真诚。
“书虫”的培养
元宝刚入托时,身边的幼师朋友就向我建议引导她读书。我们引导和培养读书的习惯是从元宝的兴趣开始的。入托时我们每晚为她讲书中的故事,到入学前只需要在一旁陪读,再到入学后元宝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小书虫在潜移默化中抽丝剥茧而成,延续至今。从连环画到名著,从我们在书店和网上选到元宝自己“点菜”,从学习桌的书架上寥寥几本到加购书柜,元宝的课外书不断迭代更新,书中的文字由少变多,插图逐渐被词句取代。
眼界的拓宽
元宝入学后,我们总在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了解在校表现,学习教娃方法。一年级时,听从老师的建议,带元宝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游故宫、爬长城。口罩遮住的不只是半张脸,还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在鏖战疫情的三年里,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带元宝开眼界、长见识是疫情过后每个假期的首选,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足迹遍布草原、国门、杨家岭、鼓浪屿、蜈支洲、泰山、华山、长白山......种因得果,密集厚重的积淀体现在元宝的作文能力提升上,一改写作文东张西望、抓耳挠腮的窘态,每每顿笔回忆后,总能把所见所听体现到文字上。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技能的提升
子女“全才”是为人父母的共同愿望,我们却不敢肖想。每每选择兴趣班,我们都和元宝交换意见,反复磨合,综合评估对元宝形体、智力、爱好和应试的帮助和时间安排后,为元宝选报了中国舞、书法、思维、沙画、排球等兴趣班,小有收获的元宝参加学校各类文娱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表演节目非常自信,正是这种自信,学校选中她上台领操,通过兴趣培养,她的思维能力愈发敏捷,身体素质、排球技能显著提高。
耐心的沉淀
工作原因,我们更具耐心一些,总会给自己合理的心里预期,对元宝也是如此。元宝3岁时,我陪她一起完成了她的第一幅拼图,虽然只有九块,拼成后她很开心,达到了她的预期。两年后,出差一周的我回家意外发现,同事旅行带回来的不规则积木拼图被拼成了,难以置信的反复确认是元宝独立完成后,我们开始给她上强度,选择的拼图也越来越难。慢慢的,元宝学会了自己调节节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每次完成后,看她满脸的成就感,我都会给她点赞和奖励,偶有失败我们就跟她一起查找原因、选择破题的办法,她的耐性就是从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历练中沉淀形成的。
侧记:源自宝爸:查找记忆的碎片,拼凑出只言片语,回忆元宝的成长之路。工作原因,在家里我为元宝付出的不够多,元宝幼时很少能在睡觉前见到我,有几年经常通宵码字,没能朝夕陪在孩子身边,心中有愧。相较而言,宝妈和岳母承载了家庭教育的重负,特别是宝妈曾为人师表,施教身体力行,元宝耳濡目染,各方面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寄语:元宝,虽学业已近半,但前路多羁绊。未来可期,我们同你一道披荆斩棘,不求展翅高飞,惟愿砥砺前行。
本期家庭:陈元坤一家
指导教师:杨海燕
宣传员:刘娅妮
审稿人:杨晓玲
本期编辑:徐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