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在太阳爆发活动的形成传播和演化、地球和行星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贡献,是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的领域科学家。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2022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进集体等奖项和荣誉,2023年入选地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被誉为学术界的“院士摇篮”,2024年吸引了6117位学者的踊跃申请。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433人最终成功获得资助,通过率仅约为7%。更让人感到挑战重重的是,申请者必须年龄在45岁以下(女性为48岁以下),面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学者们不畏岁月沉淀,依然激情满怀,梦想冲上杰青项目的高峰。
有的人青丝已经染上白发,尚未能够打开“杰青”之门;而也有一些人以超凡的科研实力和卓越的才华,早早将“杰青”收入囊中,成为科研之路上的闪耀之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里,年龄或许是一道高墙,但热忱和才华却是突破困难的利器。
几年前,一篇《杰青的大龄化趋势及其弊端——1994—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当选年龄的统计与分析》的论文就曾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呈现出向大龄区集聚的明显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至2013年间,获得杰青项目资助者中,当选年龄最多的是45岁,共422人,占比达14.1%;其次为44岁,共389人,占比13.0%。反之,29岁和30岁的获奖人数相对稀少,分别仅有2人和9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杰青资助者的数量明显上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者的数量极为有限,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年龄分布变化的关注和思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整理了历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的部分科学家(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从上所述表格可以看出,发现其中大部分杰青已经成长为了两院院士。这一事实足以证明,杰青项目的支持和培养不仅帮助年轻科学家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更促使他们在科研领域不断进步、勇攀科学高峰。这些备受鼓舞的杰青获得者,不仅是学术界的中流砥柱,也是年轻科学家的榜样和引领者,为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来源:生态遥感前沿、科奖在线等
诚信邀请:技术交流、课题组宣传、项目组以及企业技术、会议、招聘信息发布,我们愿意为你诚信服务! 联系邮箱:erzhiliao@126.com。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