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重庆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部分基层就业毕业生大巡展第十四期

文摘   2024-11-01 19:02   重庆  

牢记殷殷嘱托,躬耕基层就业


时代的大厦需要每一份平凡的努力,基层服务事业需要每一份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付出,光明的未来需要每一个你我的付出。基层是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火热疆场,青年人要在广袤的基层沃野施展青春才干,从竭诚为民和实干担当中找到人生价值。青年人唯有担当实干,肯吃苦、能吃苦,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拼搏奋斗,才能托举青春梦想,无愧于时代。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李鑫奇;基层干事刘虹莉牢记百姓事无小事;杨安安扎根服务行业,坚守酒店人初心;“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张艺耀用青春演奏时光变奏曲;弃笔投戎的申茂华让人生光华绽放在青藏高原。本期基层就业风采展,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聆听热爱的声音!

扫码投票079

不忘初心

用奋斗浇灌青春之花

——李鑫奇

人物介绍PROFILE

李鑫奇

李鑫奇,重庆师范大学 2020届地理与旅游学院校友。

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党建工作指导员、陈家桥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青年优才),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

一、结缘:情系西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当主题歌《到西部去》的激昂节奏响起,总会让他心潮澎湃。

毕业那年,李鑫奇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考试派遣,服务于共青团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员会,从事宣传岗位,主要负责运用政务类平台传递党的好声音、青年好声音、川渝好声音。其实,早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打破了原本生活的宁静,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当得知团沙坪坝区委招募火车站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之时,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了一名红岩志愿者,与“西部计划”也正式结下了缘。

二、创新:巧借好风

自加入西部计划以来,李鑫奇坚持学习宣传工作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汲取、积累工作经验教训。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他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宣传报道基层团员青年的奋斗火热生活、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其中,他独立拍摄、制作的“战疫有我”“志愿青春美化箱体”“团团带你打卡”等多个视频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日报”等平台采用转发,留住了青春印记。

除宣传工作外,他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沙坪坝区青年红岩志愿者成立带货小团团,走进磁器口古镇,开展沙区农家特色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村民增收。据统计,带货直播推介阅读量及观看量5357人次,“网络带货”期间订单量为2302单,销售额达3.6万元。同时,所带团队参与的“川渝携手 青力扶贫——青年志愿者‘网络带货’”大赛,成功斩获市级二等奖。

三、守正:向阳花开

在长时间的打磨和锻炼下,李鑫奇凭借自身能力,连续两年度荣获重庆市西部计划志愿者考核“优秀”等次、一年度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考核“优秀”等次,成功加入了沙坪坝区百名基层治理青年优才队伍,任陈家桥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助力共青团县域改革工作。

在服务期结束后,经区人才库推荐、区委组织部考核,他进入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主要负责街道5个社区基层党建指导工作以及辖区6家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督促工作。但对于李鑫奇来说,党建工作还是一张空白卷,不过,热爱挑战的他,在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期间,李鑫奇利用先前宣传工作经验,结合当前街道党建重点工作,创新党建宣传方式,撰写的《童家桥街道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得到领导肯定,并落实执行,独立组织策划开展党建拉练活动,运用微信公众号、美篇图文等线上平台,发布党建工作内容20余篇,累计阅读量达1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如今,已有一定文字功底的李鑫奇主动承担区级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推荐工作,他利用空余时间全面了解各社区基本情况,结合工作时间与社区党委书记依次讨论,最终确定典型案例,仅5天时间打磨出了各社区推荐材料。其中,文苑社区侨胞之家“爱心小屋”成功获取推荐资格。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就会闪光”。作为新时代青年,李鑫奇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在岁月人生中追逐青春梦想不断前行。接下来,他将更加坚定自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事信念,用责任激励自身,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不断助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心若向阳,必见花开,因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扫码投票080

不负青春    

扎根基层

——刘虹莉

人物介绍PROFILE

刘虹莉

刘虹莉,女,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地理系校友。

2014年通过贵州省选调生公开招考进入基层工作。先后在仁怀市合马镇人民政府、仁怀市委办公室、仁怀市委组织部工作。她在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群众事,无小事”。

一、为民无小事

事情还要从2016年3月的一个上午说起,11点16分,仁怀市合马镇党政办的电话像平常一样响起了。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和不太能听懂的外地方言,费了半天功夫,才听懂这是来自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镇白石山村村干部夏某的电话。虽然手里面临七八项工作任务,但党政办副主任刘虹莉依然镇定、耐心地听对方讲话,同时迅速地记录,并以重复对方讲话的方式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你们那里有一个姑娘,叫“润霞”(化名),嫁来我们这里有16年了,与亲人失去了联系”。听到这里,她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迅速询问“润霞”姓名、身份证号、详细家庭住址、父母及家人的姓名等重要信息,以期能迅速找到其亲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润霞”外出时年仅16岁,尚未办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号码。而且一开始连自己的姓名都不清楚,只知道自己是小名叫“润霞”,而这并非她的真实姓名。反复详细询问后,“润霞”才回忆起上小学时的学名,并回忆起父母亲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她迅速将相关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并承诺对方:“我们会马上办理,请您耐心等待”。

挂了电话,刘虹莉第一时间多方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随后立即联系镇派出所、镇计生办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她的一阵忙活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助,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失联16年的父女俩终于在电话里“相认”了。

“为人民服务,有时候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诸如处理群众来访来电这种看似平凡的小事,其实都是关乎老百姓的实事,是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大事,”刘虹莉说道。

二、防疫扬党旗

工作以来,她始终扎根基层,始终保持一颗为民服务、为民负责的心,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年的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的美好。

关键时刻,关键在党。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身为组织部组织股股长的刘虹莉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大年初三,把不满一周岁的孩子交给家里人后,她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她说“抗击疫情,组织在先,党员在前。我们要将党员号召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白天奔走在疫情防控卡点一线,穿梭在这村与那村之间,到了夜晚,还需要分析整理一天的工作情况,谋划明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助手。

在他们的努力下,疫情防控期间,仁怀市在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58个、临时党小组8个,组建党员突击队48支,建立党员服务岗203个,1万多名党员干部奋战疫情防控一线,1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火线发展党员7名,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三、实绩应期待

工作近十年来,刘虹莉深深扎根基层,将青春和汗水奉献在了基层,在干事创业的道路始终做到强信念、勤学习、善思考,苦练内功长才干,高质量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炼本领、强作为、提效能,一线磨砺勇担当,用实绩实效回应群众的期待。

扫码投票081


坚守行业初心

做职业引路人

——杨安安

人物介绍PROFILE

杨安安

重庆师范大学2016级地理与旅游学院校友。

重庆市某高星级酒店人事部经理。

“安安姐,我坚持不下去了。”在从事酒店行业的4年间,杨安安无数次听到类似的话语。她知道,这个时候,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端盘子,擦餐具,我学不到更深的东西。”“做前台一直上夜班,身体受不了了。”“工资太低了,扣完五险一金所剩无几,我还要给家里寄钱。”这些问题是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问题有解决办法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一次接触酒店是通过学校提供的暑假实践。客房部实习生需要铺床、收垃圾、擦马桶、清洁电梯、打扫厕所。高强度体力劳动使得她每天下班时间都在睡觉。每天盛得满满当当的员工餐吃下来,一个月竟然还瘦了八斤。

临别时客房经理告诉她:“你很棒,酒店最辛苦最累的工作你都能坚持住,相信未来在这个行业你会走的很远。”要能吃苦,这是酒店给她上的第一门课。

正式的实习工作是在北京一家国企,做人事部实习生。

期间,她将礼仪培训,插花技能,酒水知识等学校课程结合到工作中。并利用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和办公室主任时积累的经验,筹办和主持了公司的实习生晚会。在工作之余,她还自学了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人力知识,时时向师傅请教问题。总监看到了她的努力进取,将辅助培训,独立完成考勤核算等重要工作交到她的手上。并在实习结束后下发了录用通知书。要做主动学习的全能型人才,是酒店给她上的第二门课。

毕业后杨安安放弃了北京的机会,选择留在家乡重庆。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精进自己,一年后升职人事部主任,两年后升职为人事部副理。同时通过内部帮工、开展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同学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开迷惑,找到应对之法。

回首职业生涯,有更好的选择吗?或许是有的。想过放弃吗?是想过的。但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坚守到底的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艰辛苦泪,同时也有收获认可和成就的甜。在无数次内心动摇后,她选择坚守自己的初心,为酒店学子树立一个职业发展的目标,就像当初自己遇到的师傅和领导们对她做的一样。

毕业后杨安安受邀回到学校分享行业经验。每年代表企业参加招聘会,为同学们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通过管理酒店行业校友群,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动态。在微信上无数次,为不知道如何选择实习和就业岗位的同学答疑解惑。

“扎根服务行业,坚守酒店人初心,我们是地旅酒店人。”她在分享时这样说道。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在踏上这个艰苦的职业时,少一些迷茫,多一份希望。她的心里这样想着,看着学生们的笑脸,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破釜沉舟,一往无前。

扫码投票082

时间的奏曲

——张艺耀

人物介绍PROFILE

张艺耀

重庆师范大学2017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

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本科期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发表两篇期刊专业论文。毕业当年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助力推动川渝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力量, 合作搭建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展示交流平台,协助举办大赛;以优异的表现获“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

一、青创服务的协奏曲

如果时间有旋律,是否奏出了过去两年的波涛起伏?过去两年,中国很赞,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向世界展现中国自信;过去两年,全市很牛,重庆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重庆“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在2021年毕业季,已经接收到海外名校入读研究生录取的张艺耀在学校发的宣传册上看到了“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标语,她决定用两年的时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涓滴细流的奋斗融入时代洪流。

如果时间有旋律,过去两年是青创服务的协奏曲。2021年,跟随着组织的脚步,张艺耀被分配在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她始终秉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以工匠精神,把自己挂在每一项工作上,做到分配到手里的工作尽量按时按量完成。

(一)

整理出长达26000字的全国创新创业模范基地模范举措,分颜色重点标注说明每个举措具体形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梳理长达19页各个城市的青创空间创新举措可借鉴点。调查重庆市44个青创空间情况,细化共525项数据。收集2021年——2022年“青创桥·平台提升计划”创新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00余份高校材料,配合同事完善后续10所学校合同签订、收集发票以及打款等工作。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负责4所高校分别举办2天的课程,前期整理出1500余字的工作细则,细化到17项工作的落实,后期收取总计600余份纸质档以及70余份电子档文件。

(三)

为推动川渝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力量,搭建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展示交流、导师辅导、投融资对接和项目孵化等服务平台,促进青年弘扬创业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主要协助同事举办大赛,分别是2021“荣昌陶”杯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2021川渝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2021“农行杯”青年电商农产品销售大赛、2023年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宝顶峰会等。四)

日常工作,汇总表格总计330余份,整理会议室会务90余场、整理活动物资40余场,安排总计24个月值班表,个人累计值日100余天,以及负责办公室内务整理等工作,做到有会议必布置会议室、有活动必整理物资的准备。

二、能力提升的进行曲

如果时间有旋律,过去两年是能力提升的进行曲。在其位谋其职,“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张艺耀在奋发有为中淬炼自我,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接任务、担担子、重谈心,与同事建立起和谐有序的链条。两年以来,在组织的关心和共同努力下,张艺耀个人取得了一些收获,个个都有成长,在优化工作方法的同时,也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三、风平浪静中的变奏曲

如果时间有旋律,过去两年是风平浪静中的变奏曲。“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张艺耀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张艺耀在两年的青创工作中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提站位。围绕建团一百周年、二十大的召开、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青创空间示范先行、重庆青年促进会改革试点等重大事项,集中精力,深化研究学习,抓好研究,多出了许多创新型想法。二是写稿件。就是学习标准化做好文稿服务,参与起草部分文稿,高质量做好办文办会服务。三是优形象。就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协助同事持续做好党支部工作,学习年轻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

扫码投票083

投笔从戎去

奋进新征程

——申茂华

人物介绍PROFILE

申茂华

重庆师范大学2014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

现为中国青藏高原研究所硕博生,新生代环境团队研究助理。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2次;本科期间,多次获“三好学生”“先进个人”“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读博期间,以共同作者发表3篇SCI(2篇1区、 1篇2区)以及1篇CSCD中文核心。

军营里,他既是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优秀士兵,又是百折不挠、流血不流泪的坚强勇士;学校里,他既是热衷科研、引领示范的学生骨干,又是服务群众、反哺社会的先进个人。他在为改写自我命运的篇中挥舞青春,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舞台上不懈奋斗。他身上的拼搏意识、挑战精神、创新活力,充分彰显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力量。 

一、投笔从戎,参军报国锻炼军人本色

有人说,军旅生涯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经历的一场梦幻之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或者说是勇气,因为军营的梦幻是交织着钢铁般品质和绝对服从天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住。2014年9月,他怀揣梦想,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但入学两年来,成绩并不理想,可以说非常普通,他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想要改变自己,渴望成熟。于是,他决定暂休学业,参军入伍,成就军人本色。经过严格体检、政审,在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刚刚入伍,申茂华便立下志向:当个好兵!但部队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管理,严酷的训练,严明的纪律,那种神经时刻紧绷的状态,让他无所适从,每天都是充满着汗水而单调的军营生活更是困扰着他,他也曾畏难甚至退缩过,在班长的教育帮助下,他知道作为一名军人只有面对,不能退缩。因此,他告诉自己别人能行的,他也一定能行,有能力做好也一定能做好,经过新兵营三个月的磨练,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根本提高,体能素质有了明显进步,自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而且,在新兵营训练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并在新兵考核中全部优秀通过,荣获了新训“优秀士兵”。新训结束后,由于军训表现优异,他被派遣到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但这时,噩耗传来,就在他当兵入伍一个月后,爷爷意外逝世,父母担心他成为一名逃兵,选择隐瞒!直到下连队那天——那个本该值得骄傲的一天!他才得知这个消息,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给他的心灵上给予了很大的创伤,几度崩溃后,他病倒了,持续半年的病痛,一直折磨着他的身体和心灵,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忘记他的诺言——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成为爷爷心中的骄傲!在工作期间,由于做事认真踏实,表现优秀,他被调任到政治工作部任职,之后,他一如既往,恪守不渝,做好本职工作,被评为2017年度的"优秀士兵"!

弃笔从戎,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排除万难,坚定心中的梦想永不放弃。当遭遇伤病的强烈冲击,他再一次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让那些不同于常人的经历成为耀眼的勋章。

二、不忘初心,重返校园传承红色精神

2018年9月,申茂华退役返校,从战士再次变回学生,将战场转向书海。刚回到学校时,他也曾有过迷茫期,由于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生疏,他感到压力不小,但从军营里继承的较真精神却不允许他自暴自弃。他以可以当个好兵,就一定能当个好学生为座右铭,制定了一套严格而精确的学习提升计划,完成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他还制定了一套备战考研的复习计划,每日温书至凌晨,由于住在校外,离学校较远,他规定自己早上五点三十分起床,六点半到达学校自习室,经过长达一年的准备,最终成功考上他梦寐以求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

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贫寒的家境让他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由于国家出台生源地助学贷款、学费代补代偿等政策,父母无需再为他的学费操心,他一直饮水思源、心存感激。因此,他积极为国防事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配合学校武装部在学校内外多次开展征兵宣讲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广大学子养成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

从部队士兵到校园学生,申茂华完成了华丽的身份转变。他渴望成熟,寻觅锻炼与挑战;他坚定信念,迎接一次次挑战;乐观积极的心态,坚韧奋进的秉性,决定了他将在大学里留下与众不同的足迹。他以那段跌宕起伏又甘之如饴的部队经历时刻警示自己,回到校园后,不忘初心,用优异的成绩回馈父母与社会。

三、献身科研,努力钻研扎根科研前线

作为新时代科研人员,要立足职业本身,在实践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曾在《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中讲到“科学成就离不开 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那么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呢—就是要敢于冲锋在青藏高原科研事业的前线,在院士导师亲身教诲下,3年里,他3进3出,爬过冰原雪山,穿越过无人区,足迹遍及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疫情不能阻其行,风雪不能惧其心,在高原上科考180多天,就为获取科研的第一手资料,另外,科研中还有其他很多问题,但他时刻警醒自己,坚守科研诚信,在思想上“遵守学术规范,坚守道德底线;抵制学术不端,捍卫学术尊严”;在实验过程中秉持严谨的态度,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畏难,不惧难,努力攻坚,发表过2篇SCI和一篇中文核心,他时刻以自身导师为标尺,努力争做合格科研人员,为党和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投笔从戎书写军旅梦想,回归母校更显敬业风范,扎根高原弘扬科研精神。申茂华在血汗浇筑的艰苦环境中摘星圆梦,既是精忠报国投笔从戎的忠诚卫士,又是矢志追梦、砺己助人的自强学子。他坚信只要牢牢把握人生航向,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美好的青春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地理与旅游学院简介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1995年创办旅游系,1998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重庆旅游学院”。2004年分别成立地理科学学院和旅游学院,2010年合并为地理与旅游学院,2021年批准立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现代智慧旅游产业学院。

学院现设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含对口高职)、酒店管理、城乡规划、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开办了贯通“3+2”和“3+4”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班。酒店管理专业开办了121中美联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班。学院是重庆市确定向应用型转变的二级学院,建有 “应用型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和旅游管理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地理)、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服务)、资源与环境4个专业硕士点,在校研究生480余人,是教育部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依托单位,是西南地区地理和旅游类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学院建有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站和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建有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西南山地分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等,拥有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主办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地理教育》。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36人,博士59人。目前,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部级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和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

学院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地理学与旅游管理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建有智慧生态旅游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学院长期围绕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旅游发展与经营管理、城乡人居环境与土地利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018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等26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17项。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47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97篇。

学院拥有实验教学和科研场地1.2万平方米,拥有三维激光扫描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光谱辐射仪、TOC分析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天象仪等仪器设备200余套,总价值2500余万元。

学院秉承“海纳百川、志存高远、励精笃行、求实创新”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重点,社会服务为导向,正努力朝着西部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目标迈进。

精彩待续   第十四期/共十八期


往期推荐

1.《问路》合集

2.“就业咖啡馆”营业啦

3.重庆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

4.重庆师范大学就业信息网用人单位操作指南

5.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秋季大型双选会邀请函

来源 | 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排版 | 陶蕊

一审一校 | 陈奇 黄冰璐

二审二校 | 胡雪梅 何欣欣

三审三校 | 王睿 秦丽

主编 | 冉久飞

免责声明:重师就业微信公众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本平台相关内容由用人单位提供,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师就业
为重师学子提供优质就业资讯、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相关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精准校园招聘服务,为学校就业服务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精确管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