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1月15-19日,第75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于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亮教授团队共有4项研究入选大会摘要,其中1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会口头报告,3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壁报交流,内容涵盖了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等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感染病学领域的先进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肝病》特此报道,以飨读者。
研究一
处于营养风险的HBV-ALCF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公布
李智鹏、王培培、许文雄、谢婵、彭亮
研究背景
营养不良是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失代偿事件发生、死亡等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防治营养不良是HBV-ACLF的重要治疗目标之一。然而,由于纳差、腹水等因素,对HBV-ACLF患者实施营养干预的难度大,其益处也仍未被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的营养干预方法对HBV-ACLF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在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NCT 06128421) 中,处于营养风险(NRS 2002 评分 ≥ 3)的HBV-ACLF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营养支持组(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将接受为期10天的营养支持,其营养目标为:1)能量:1.2 倍静息能量消耗(REE)/d;2)蛋白质:1.2g /kg/d。对照组则将接受10天的标准医院膳食。REE的测量是基于目前的金标准:代谢车间接测热法。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和90天的非肝移植死亡率。次要指标包括30天和90天的临床不良结局(腹水,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肌肉质量、肌肉功能、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EQ-5D量表)等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5月,入组患者中有20例可评估30天的主要结局和关键次要结局(图1):干预组(n=9)和对照组(n=11)的基线资料可比。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30天非肝移植死亡率(11.1% vs. 18.2%,P=1)以及30天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更低(11.1% vs. 36.4%,P=0.642),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例患者中15例可评估30天的次要结局,干预组(n=8)和对照组(n=7)相比,中臂围(MAC)变化分别为-0.03±0.91 vs. -1.89±1.2 cm(P=0.003);干预组中臂肌围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8±5.11 vs. 0.55±5.8 cm(P=0.183)。营养干预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营养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相似。
研究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个体化的营养支持降低了HBV-ACLF患者30天非肝移植死亡率和30天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但无显著差异。此外,个体化营养支持显著改善了HBV-ACLF患者的臂围,减少了机体的肌肉消耗。未来将报告更多结果。
研究二
固有免疫促进TAF治疗HBeAg阳性、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学应答
罗秋敏、许文雄、张烨琼、谢婵、彭亮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前期开展了一项RCT研究,纳入HBeAg阳性、HBV DNA高载量、ALT正常且排除肝硬化及肝癌家族史的患者,经过丙酚替诺福韦(TAF)抗病毒治疗48周后,部分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HBV DNA< 20 IU/ml),而较多的患者呈现低病毒血症(HBV DNA 20~2000 IU/ml)。研究者分别将其中3例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纳入VR组,另外3例低病毒血症患者纳入LLV组,两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采集2组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过降维聚类、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功能富集分析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免疫学特征。
研究结果
在进行降维聚类和细胞注释后,分出7种细胞类型(图1-A)。组间比较发现,NK和NKT细胞在VR组存在分布优势。与LLV组相比,VR组的NK_FCER1G、NK_KLRF1、NK_XCL1和NKT_FCGR3A细胞亚群的Ro/e值分别为1.24、1.32、1.21和1.23 (图1-B)。研究者在VR组的上述4种细胞亚群中寻找到15个显著上调基因,包括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LC27A4、转录相关基因PTMA,以及蛋白质翻译相关基因RPS3A和RPL39等,其中SLC27A4 基因在各个细胞亚群的表达尤为突出(图2)。将VR组中NK、NKT细胞的上调基因进行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细胞质翻译和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上。
研究结论
在TAF治疗HBeAg阳性、HBV DNA高载量、ALT正常的“高复制低炎症”慢性HBV感染者的过程中,固有免疫可能对病毒学应答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深入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
研究三
中国基于医院的乙型肝炎筛查管理项目的影响和成本效益:数学模型预测
陈佳、罗秋敏、刘含婷、张博、李菁华、彭亮
研究背景
中国的乙型肝炎负担仍然较重,约占全球病例的约29%。为了提高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22年启动了一项院内乙肝筛查管理项目(“热浪计划”),该项目包括患者教育、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项目实施后,HBsAg筛查率、HBsAg阳性患者转诊率、抗病毒治疗率分别从2021年的7.95%、11.23%、57.18%提高到2022年的8.36%、19.32%、62.48%。
研究方法
假设“热浪计划”在广州市综合性医院广泛实施,构建确定性区室模型,预测该项目在2023 - 2030年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影响和成本效益。研究模拟了针对1873.41万人(占2022年广州市常住人口的50%)的六种情景:“热浪计划”筛查率为8.36%、30%、50%和80%,筛查结合疫苗接种,以及现状(即未实施“热浪计划”)。以广州市2022年人均GDP作为支付意愿阈值,计算不同情景与现状对比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
研究结果
在2023-2030间,在现状下,该队列预计新增118060例HBV新发感染和123258例HBV相关死亡。与现状相比,筛查结合疫苗接种策略可预防55745例新发感染和149例HBV相关死亡,获得单位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所需的平均成本为10754美元。若“热浪计划”在广州广泛实施,且HBsAg筛查率为8.36%,可预防57063例新发感染和2405例HBV相关死亡,每QALY所需的额外医疗成本为14769美元。随着“热浪计划”筛查率提高到30%、50%和80%,可预防更多新发感染和与HBV相关死亡,且每QALY所需的平均医疗成本逐渐降低,从而节省公共卫生系统的总医疗费用(图1)。
研究结论
基于医院的乙型肝炎筛查管理项目(“热浪计划”)可节约成本并具有成本效益,可加速中国乙型肝炎的消除。未来,需推动这一项目在中国各医院的广泛实施。
研究四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低剂量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治疗早期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成本-效果分析
陈佳、罗秋敏、王璐、郑丽花、张烨琼、刘莹、许文雄、彭亮
研究背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低剂量血浆置换(DPMAS+LPE)可改善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率,但其与血浆置换(PE)的经济性比较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15例接受DPMAS+LPE或PE治疗的早期HBV-ACLF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101例,记录30天和90天的生存率和医疗成本。从卫生体系的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与PE相比,DPMAS+LPE在提高早期HBV-ACLF患者90天生存率方面具有成本效益,特别是PTA在30%-40%的患者。
专家简介
会场花絮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