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蛋糕到底有多大?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号”“寸”“英寸”……
今年8月底以来,长江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为这个“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求解,50天里发布8篇全媒体报道,推动全国近千家蛋糕店更新尺寸信息,统一用“厘米”标注蛋糕大小。
长江日报社记者商佩、刘智宇来稿,讲述报道经历。
本文作者:商佩 刘智宇
8月的一天,记者在朋友圈刷到,一位朋友电话预订了一个“4号蛋糕”给闺蜜过生日,到手却只有巴掌大小:“店员说4号蛋糕肯定够吃,打开的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
留言区除了“哈哈哈”之外,不乏共鸣——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尴尬经历。
这条“小线索”有值得深挖之处。我们迅速行动,对这一现象展开调查。
(一)
连续几天,我们对包括仟吉、元祖蛋糕、罗莎蛋糕、日和山茶等在内的10余家知名蛋糕品牌的小程序及外卖平台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结果发现,蛋糕计量单位五花八门——有的用“号”,有的用“寸”,还有的用“英寸”,颇为混乱。
现象有了,该如何进行报道?
我们采写出初稿,对蛋糕计量单位“各说各话”的乱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罗列。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为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我们开始探寻两个问题的答案:到底如何标注才算规范?有没有商家的标注是规范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沿着上述思路,我们采访了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相关负责人,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6月1日起施行的《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蛋糕可以“英寸”为计量单位,但应当同时注明或者提供相应量的法定计量单位等效值或者换算关系;我们探访了积慕、元祖、好利来等多家蛋糕店,发现其线上门店均使用了厘米作为蛋糕的计量单位。
经过多次修改,8月20日,《号、寸、英寸……计量单位“各说各话”,一块蛋糕到底多大?》报道首发于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二)
采访中,我们发现,虽然新实施的《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对“尺寸”的标注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但新规实施两个月以来,实际影响力仍十分有限。多数商家对新规置若罔闻,相关职能部门也并未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
追出实效,主流媒体才能真正彰显价值。
我们不能止步于首发报道的“一锤子买卖”,也不能被动等待事件自然发展。在编辑部的精心策划下,我们带着明确的“路线图”持续追踪、深度挖掘,力求根治蛋糕尺寸标注乱象。
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各蛋糕品牌反馈问题,并督促其明确标注蛋糕尺寸信息。
从《多家品牌店:蛋糕尺寸将统一用“厘米”》到《6寸蛋糕有多大?一品牌4家门店的店员都“说不清”尺寸》,多家品牌店在我们的持续关注和督促下,完成了从承诺到行动的积极变化,对蛋糕尺寸的标注问题进行了整改。
另一方面,我们紧密联动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其加大对蛋糕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9月初,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联合开展定量包装和法定计量单位的专项抽查行动,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了相关稿件《号、寸、英寸……一块蛋糕到底有多大?》,进一步加大对新规的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公众对新规的认知度与理解。
(三)
如何让报道影响力从武汉走向全国?
我们选择下苦功夫、用笨办法。首先,对全国蛋糕市场进行调研,并对各品牌蛋糕尺寸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梳理。紧接着,通过线下实地探访、线上致电留言等多种方式,我们积极向各品牌反馈问题,持续跟进整改情况。
面对问题反馈不畅的困境,我们坚持不懈,连续3天致电仟吉客服,最终促成品牌方的主动整改;多次联系多乐之日品牌方无果后,我们设法联系上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该局督促下,推动该品牌进行整改。
在长江日报持续报道推动下,罗莎蛋糕、日和山茶、仟吉、皇冠幸福里、多乐之日等多家国内知名连锁品牌纷纷响应,旗下近千家蛋糕店已全面更新尺寸信息,统一采用厘米为单位,明确标注蛋糕直径。
我们还就“蛋糕尺寸如何规范管理”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留言。总局回复,部分省市已就《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宣贯培训,2024年度的计量单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正在进行。
我们的报道,同样引发众多媒体跟进。红星新闻、大众网、华商网、遵义日报、湖北经视、南京广播电视台、凤凰网、腾讯新闻、新浪财经等国内二十余家权威媒体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荆门广播电视台、长沙晚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受报道启发,对荆门、长沙、西安等城市的蛋糕店进行探访,推出本地化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话题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10月9日,最后一篇报道发出,50天里,我们采写、剪辑8篇全媒体报道,见证这条从朋友圈得来的“小线索”,一步步变成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大新闻”。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