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山益林益百姓
泾川为全省林改探新路作示范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 娜 赵思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林下经济是森林食物的重要来源。平凉拥有多种森林类型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8年至今,平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两个阶段任务,目前已进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水区。截至目前,全市林权流转106万亩,抵押面积47万亩,贷款12亿元,林下种植20.5万亩,林下养殖86万头(只),林下经济产值达2.5亿元。今年,平凉泾川县被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积极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旅融合等模式,生态美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平凉林下经济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发展亮点不断涌现。
一片密林 林下养殖叩开致富门
新中国成立前,泾川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西北的狂风每年要从泾川的土地上剥走6毫米的黄土。新中国成立以来,泾川以绿执笔涂染这枚状如树叶型的泾川大地,让森林覆盖率达47.25%,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避免病虫害。气温、降水与土壤优势,给养殖业提供了天然的生态优势。 11月12日,记者走进泾川县沐锦源绿化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苗木繁育基地看到,一头头藏香猪在林下悠然自得地觅食、追逐。藏香猪在林下悠然自得地觅食。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柏榕 摄 泾川县沐锦源绿化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3月,位于泾川县张老寺农场,这里依山傍水,森林植被茂密,为发展苗木种植、生态猪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泾川县沐锦源绿化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勇宏在这里成立了苗木繁育基地,并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实现了生态与产业优势互补。 “我们这儿的藏香猪都是在山上放养的,吃的是野草还有些草药,猪肉品质很好,含有很高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藏香猪生长周期在两年以上,成年猪平均体重不足40公斤,今年预计可出栏260头,实现收入38万元。”刘勇宏说,良好的行情和可观的前景,让他信心满满,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藏香猪采食范围广,采食能力强,常年生活在山林中,以山中丰富的野生植物为食,肉质细腻、脂肪少、营养价值高。2021年6月,刘勇宏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考察时,吃到了令他叫绝的藏香猪肉。他想,如果将藏香猪引入苗圃,不仅能帮助清除杂草,还能节省每年10多万元的清理成本。于是,他购回了藏香猪母猪和种猪,走上了“以林养畜,以畜益林”的增收致富之路。经过3年的自繁自养,如今他的养殖基地已有藏香猪600多头。他的藏香猪已通过抖音直播宣传打开了市场,通过真空包装销往兰州、西安、北京等地,还吸引了众多网上预订的客户。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泾川县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企业等林业经营主体,通过规范流转林地,将分散的林地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产业。 在泾川县太平镇何家村的林下养鸡场,成群结队的散养土鸡正在悠闲地“散步”、觅食,一阵阵“咯咯咯”的鸡叫声此起彼伏,让寂静的林间充满生机。“生态散养鸡采用自由放养的方式,主要吃林间的草、虫和纯天然的玉米,‘零激素、零色素、零抗生素’是我们的宗旨,因此养殖场饲养的土鸡和土鸡蛋深受广大客户青睐。”农场主何清华告诉记者,他是泾川县城关镇人,几年前,他在这里承包了120亩耕地种植玉米,同时承包了86亩林地搞林下养殖。何清华的土鸡全部散养于树林中,塬区边缘附近的沟洼都是土鸡的活动范围,这些鸡每天“溜达散步、追逐嬉戏”,活动量非常大,体质好,免疫力强。由于营养丰富口感佳,基地里的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仅靠熟客口口相传就销售一空。 “我这里每只鸡成本在70到80元,成年后能卖到130元左右,每只鸡能赚取40到50元的利润。我们每年养三批鸡,一批5000只,一年下来就是1.5万只,每年能为我带来40到50万元的收入。”何清华说。 抬头是茂密的森林,俯首是悄然绽放的林下经济。平凉积极探索林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模式,让群众靠山吃山,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稳固双赢。今年,全市林下种植20.5万亩,林下养殖86万头(只),涌现出静宁鼎盛恒种植养殖、华亭慧源麝业、麻庵中蜂养殖、玄峰山梅花鹿圈养等一批示范典型。一座青山 演绎林旅融合新图景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热爱与追求,林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泾川县将林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更为游客打造了泾明白家、红河田赵、王村完颜、汭丰郑家沟等6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日前,《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选编》正式发布,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入选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群山叠翠,云系山腰。初冬,一批批的研学团队走进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家村牛角沟遗址,探寻5万年前“泾川少女”的秘密。白家村内,如画的风光与朴拙的牛角沟遗址展馆、白家民俗农耕馆一同迎接八方来客,一泓碧水串起文旅康养区、小康民俗住宅区、特色小吃区、生态养生园、产业发展园、亲水游乐园、生态采摘园等文旅项目。 白家村以“林旅融合”为依托,对白家村1025亩承包到户林地,采取林地入股的方式,流转给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该公司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康养”发展模式,推动森林康养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科普研学、大健康产业等有效结合,在满足市民康养体验需求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公司与农户按照年经营纯收入3:7比例分红给群众,给90户群众颁发了《林地收益权证》,今年预计收入2.4万元,每年户均收益可达266元。据统计,2023年,村里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多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平凉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田园、森林康养等林(果)旅融合产业,开发林下种养、生态观光等项目,平凉市2022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静宁县35°苹果谷森林休闲康养度假村和双岘镇仙鹤谷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园荣获2022“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崇信县华夏古槐王景区认定为2023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新窑镇新窑村后河沟和柏树镇木家坡村被认定为“2023年中国森林康养人家”,打造十大乡村旅游线路和26个林(果)草生态示范园,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小镇25个,林业助建美丽乡村98个,森林景观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将“绿色风景”真正转化为“生态经济”。一方沃土 激起干事创业林下热情
今年,泾川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泾川紧紧抓住试点机遇,以林改为钥寻觅破解之法。 林权改革,核心是要明确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泾川县从调查摸底入手,与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联合开展林权现状核查工作,制定了《泾川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三权分置”工作操作指南》,建立“县上统一指导、乡村具体实施、村组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调查摸底,目前,全县完成林权调查摸底面积97.04万亩,占应调查面积的100%,化解各类林权问题2510件,为“三权分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健全完善制度是保障“三权分置”顺利推进的关键。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泾川县研究制定了《泾川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泾川县农户承包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泾川县集体统一经营林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泾川县集体林权收益权证发放办法》等6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为规范公益林管理、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拓展林权增值途径提供具体操作规范。 让群众享受林权收益是深化林权改革的目的。泾川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对村(组)集体统一管理(或流转大户经营)林地,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按现有在册户籍人口,以一人一股的方法,通过股份量化计算,将林地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户。推行企业与农户建立林权共有、股权共享、收益共赢“三共一体”合作模式。白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村办企业,农户以林地入股企业,采取林权共有即:林木所有权归农户,村企享有林地林木经营权;股权共享即:村企与农户共同享有股份权利;收益共赢即:村企与农户按照7:3比例进行收益分红。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泾川县加快推动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移交和不动产登记发证,对大户流转5年,包括5年以上的由大户申请,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经营主体颁发《林权不动产证》。截至目前,群众参与分红集体管理林地2500亩,发放《林权收益权证》408本,发放《林权不动产证》45本,“两证”办理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村民白建国说:“《林权不动产证》对造林、面积都有清清楚楚的说明,而且还附上了地形图,电脑里还有存档,比分田到户还要认真。” 平凉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从责任落实、试点探索、问题整改、登记颁证、制度完善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全面推进林权改革,通过分股不分林的形式,把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引导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休闲旅游等多元产业,积极探索林改和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机制,促进试点工作和面上改革协同发力、一体推进。林权改革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红利。山林增绿,百姓得利,便是最好的说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林业改革发展目标,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将分散林地流转经营,有序推动林业碳汇、林票、碳票等林权增值收益,打造‘碳汇收益+林权质押贷款’‘企业+碳汇权益出让’‘个人+免费体验游’等模式,做大做强林业碳库,提高林地产出综合效益,推动实现生态美、林果强、百姓富的林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林草局提供)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史小霞 审核/王 璐 监制/卢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