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护理学院 张琪: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学术   2024-11-04 18:14   广东  




编者按


教师教学竞赛是展现卓越、成就卓越的舞台。中山大学每年组织一届教师教学竞赛、一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张琪,护理学院副教授,获中山大学第十二届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一等奖

教学,对我而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热爱和简单的快乐。站在讲台上,我与学生们相遇,他们的笑容、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感到自己依然年轻、充满活力,我享受与他们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成长心路历程

初出茅庐,我满怀热情地踏上讲台,坚信简洁精美的PPT、透彻的知识点讲解、帮助学生记住所学是教学的关键。那时,我认为教学的核心在于“教”,主要靠老师“讲”。然而,一位校级督导老师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在讲授疼痛患者护理时,她建议我在课堂上设置“陷阱”,观察学生如何发现并指出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我顿悟课堂要灵活,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新课程的试讲中不断吸取经验,有幸接手教研室退休老师的课程,获得资深老师的悉心指导。谭老师曾鼓励我:要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让我认识到教学的魅力也在于教师的个性和特色。

教学比赛与日常讲课不同,它要求更多的关注细节。我发现自己在准备过程中变得过于拘泥,于是,我索性在比赛准备的最终环节,放下所有顾虑,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回归教学的本质——热情、灵活、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爱听、听懂。

二、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新鲜视角和真实反馈,引领我探索教学的无限可能。在老年护理学的课堂上,我面对的是一群对老年生活知之甚少的年轻面孔。他们的直言不讳——"难以共情",成了我教学改进的起点。将临床案例和角色模拟融入教学,点燃了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沉浸式模拟中深刻感受到老年人的世界。学生们将老年人的无助和困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份共情,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悄然生根。

三、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成就

教学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精进。很幸运,对我而言,教学与科研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双翼。我特别关注老年护理领域,我的科研工作也大多聚焦于失能老人以及脑卒中等老年慢性疾病的管理。这些研究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学术文献和研究动态介绍给学生。例如,我会结合我的研究成果,讲解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筛查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这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不仅使我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前沿,也为我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教学与科研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成就的,共同推动我在老年护理这一专业领域不断探索。

四、教学创新和不断沉淀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OCAS逆向设计法,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逆序推进,实施“展开式案例教学”,一例到底,贯穿全课堂。例如,我选择了认知症照护中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巧妙地将知识线、情境线和思考线三者并行,贯穿整个课堂,使得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知识线的讲解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维度展开,逐步深入,辅以生动的视频和直观的教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情境线的构建则引入真实案例,创设照护困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思考线基于对学情的深入分析,特别关注了护患沟通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以及运用科普等手段服务于社会,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加教学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展示和学习机会,它让我在"以赛促教"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职业上的满足。在此,我衷心感谢每一位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我能够不断前行。


--- 中大教务部 ---

供稿:护理学院 张琪

编辑:廖宇

封面:胡可欣

初审:陈探宇 卢也晰

审核:张雁 周卉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中山大学教务部
中山大学教务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