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门:财会监督“六点”发力 助推财务治理提质增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工作的意见》印发以来,东营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的相关要求,遵循依法监督、精准施策、协同联动的原则,全面加强财务监督。在具体落地实施上确定了以“绩效”为导向,科学谋划,六点齐发,贯穿财务管理全链条,发挥财会监督合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制度。2024年学校梳理编印《东营职业学院财务制度汇编》,修订完善《东营职业学院预算管理办法》《东营职业学院校内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等一列制度和规定,坚持“合法性、统一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原则,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对接学校信息化管理,做好财务数据的综合治理,确保学校事业依法推进、依章办事。
二是完善机制。学校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收支平衡、效益优先”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四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党委领导下的分级决策机制和校长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财务治理体系。落实党委审计委员会和校内巡察机制,构建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纪律监督等联动协作机制,压实部门单位管理与执行责任。
三是落实责任。明确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经办人对项目的经济行为承担主体责任,对其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负责;准确划分各部门的权责边界,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交叉监管及责任推诿;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将财会监督与考核挂钩,提升监督质效。
学校重视人员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强财务监督,夯实职业素养,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培养复合型财经人才等方式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财务队伍,现有1人入选全国职业高等院校复合型财经人才培育计划,1人完成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并结业,1人完成东营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并结业;有注册会计师1人、注册管理会计师(CMA)1人、国际注册会计师(ICPA)2人,山东省政府采购专家6人。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科学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财政还本付息专项债建成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与竞赛、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学校采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融资5000万元,实现学校教学实训设备的更新,为提升实训水平、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多措并举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横向课题到款额1000余万元,现金捐赠收入1225万元,大大提升了学校自身造血功能。一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学校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学校预算管理办法》,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部门按照事业发展规划与学校财力相匹配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和项目库规划,早谋划、早决策、早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维护预算的刚性和权威性。学校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库对预算的约束和支撑作用,未入库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预算,预算绩效不突出项目不予安排预算。
二是加强统筹预算执行。学校厉行节约控制公用经费支出,对各项公用经费实行标准化、定额化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对办公类项目实行事前审批办法,未按程序批准,不得支出;推进支出标准体系与成本分担机制,对项目支出标准、办学成本核算纳入项目论证、预算评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成本管控为导向的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实施分专业(群)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效益;积极推进学校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推进水电分户计量进程,逐步落实 部门单位节能责任,积极争创节能校园、绿色校园。
一是健全财务管控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规范财务审批及支出行为,夯实会计核算基础,紧盯财务资产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建设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控机制,实现用制度和信息化系统管钱管事,逐步建成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后勤、资产、采购、招投标、基建、继续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对外合作、经营性项目等领域的风险点,建立重点领域评估机制,制定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建立学校财务治理风险清单,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出租出借等项目退出机制,严格控制金融贷款和隐形债务规模,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三是加强结果运用机制。以绩效为导向建立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预算监督闭环,实现预算管理与财会监督一体化。构建“反馈-整改-落实 -评估”监督管理闭环,推动监督结果向监督成果高效转化,形成监督合力,将监督结果作为部门绩效、预算安排及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东营市人民政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依托东营职业学院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全国一流产教融合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新质生产力工场),包括4个单体项目、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4亿元,目前已纳入东营市“十四五”储备项目,现已完成可研性报告编制。学校出台《东营职业学院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确保财务处服务学校产教融合项目有法可循,按法办事,推动学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秉承“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师生学习”的服务宗旨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用,全力打造“开放加特色”的应用型图书馆和校园“书香文化”,实现藏、借、阅一体化和“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服务模式。目前,馆内文化气息浓郁,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图书馆已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渠道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院图书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阅读文化在校园内的创新发展,致力于构筑全环境育人新格局。传统文化进课堂,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图书馆通过 “书法进课堂”“国学进课堂”“茶文化进课堂” 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主渠道。这些课程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伟大精神,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促使民族文化瑰宝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图书馆特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指导教师,开设布偶制作及茶文化礼仪等课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场馆文化教育功能。以满足师生阅读空间需求为导向,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学院图书馆积极与本校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装饰专业师生团队合作,设计完成四个主题阅览室的文化建设,实现对流通阅览空间的多元化区域划分。既总结固化学校专业教学过程的最新成果,又为图书馆提供了创意设计和专业建议,增强场馆文化教育功能,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丰富阅读推广形式,引领校园阅读风尚。以每年“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学院图书馆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百名校友进东职捐书等活动。以读者阅读需求为导向,开展“你读书 我买单”图书荐购活动。通过“经典阅读与时代价值”的读书交流会引领校园阅读风尚,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层次、高品质的阅读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见美好 ‘读’具匠心”好书推荐视频展播,凝心聚力打造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平台。打造特色资源平台,传承文化经典。为更好发挥文化承传职能,拓展特色资源内涵,学院图书馆注重传统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红色文献、地方文献、古典文献品牌建设。搭建集红色文献和红色阅读空间为一体的党建图书平台、灯塔书屋,精雕细琢、深耕细作的党史和党建类图书让师生感受红色精神波澜壮阔,加大对东营地方特色文献搜集整理投入力度,取得颇丰成果,入藏《东营图志》等一批优秀地方文献。依托现有特藏资源,强化古典文献资源保障作用,收藏《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儒藏》282册。其中,《儒藏》(精华编)的主体——中国部分,包含文献510种、282册,总字数近2亿,为师生提供一部架构完整和脉络清晰的儒学思想文库。发挥推广指导作用,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孔子学堂作为东营地区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东营地区的普及与推广,以点带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使学校孔子学堂逐步成为东营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中心。充分利用孔子学堂优秀师资,将辐射范围扩大到东营企事业单位。“东营市孔子学堂茶空间”培训团队,受东营市文化馆邀请,走进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以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得到主办方的认可。
学校孔子学堂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课程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合理开设《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精心设计安排学生晚自习“十分钟经典诵吟”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古琴初级教程》《茶文化礼仪》《茶的品鉴艺术》《戏剧表演艺术》《楷书书法入门》《中国传统民间手工工艺-布偶制作》等体验式选修课程20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择课,每门课程结业取得2学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本土非遗作为特色教学资源有效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去,包括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把本土非遗作为特色教学资源有效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对非遗采取“在场”的活态化教学路径和“原境重构”式的、现场演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处于原生态和“本真性”状态的非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的主要阵地,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校孔子学堂成立了尔雅国学社、茶文化协会、墨香阁书法协会、京剧协会、古琴协会等,每年举办大学生“无我茶会”“经典照亮人生”国学公益讲座、文化沙龙活动、国学知识挑战赛等大型活动,用书香、墨香、茶香打造儒雅的校园环境文化。在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中华传统茶艺表演大赛上,学校孔子学堂茶文化协会荣获团体赛二等奖。与东营市书法家协会、东营市古琴协会、东营市茶文化协会等社会团体联合,组织开展了“写好字”进校园、“琴响碧千秋”古琴音乐会、《周易》专题讲座等文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东营地区传播。通过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师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文化的感染,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东营职业学院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优秀范例。打卡东职!央视热播剧《迎风的青春》取景地
今天,深情告白!我的祖国!
供 稿 | 财务部门 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
执行主编 | 吴丽曼
选题策划 | 李相晋
主 审 | 周瑞良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点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