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e评丨在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中彰显文明力量

健康   2024-11-14 16:21   湖南  

- 全1792 阅读约5分钟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乡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载体,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群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营造浓厚文明乡风的有力之举。




突出模范引领,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把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重构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道德系统,摆在文明乡风建设的首要位置。要抓关键。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群体在开展活动时,要重视道德建设,充分做好规范谋划工作,将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充分发动村委会干部、党员从自身做起,成为村民道德行为上的榜样、道德思想上的引领者。要树典型。乡贤是乡村道德建设的标杆,必须着力树立一批本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模范典型。并将这一少数群体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乡贤的道德模范形象,借助乡贤的能力开展更大范围的道德教育活动,增强道德教育的真实性、有效性。要强基础。农民是乡村道德建设的主体,必须提升道德素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支、帮、促,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时注意引导农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要重教化。大众传媒是道德建设的助推器和风向标,必须强化教育宣传。同时大众传媒又是农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帮手”,要充分发挥其宣传引导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强化基础保障,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村整体文明乡风建设不断转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整合基层文化平台、队伍资源,增强文化供给能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要建立文化资金投入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要带头加强保障,并吸引家庭、个人及各种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微捐”资金,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多样资源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建立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要着力在帮扶村培育一批乡村文艺骨干,建设乡村文化人才精英队伍,利用资金、政策引导和支持,吸引更多文艺专业人才投入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为农村文化生活增添活力和动力。





紧扣关键环节,纵深推进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重点,也是文明乡风建设中的难点,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的焦点。紧扣“一个抓手”,深化文明创建。要坚持用好文明创建工作这个抓手,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现代理念向农村传播、时代新风向农村覆盖。要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以规范整治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现象为主要内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聚焦“三类人群”,推动示范带头。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带头作用,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强化党员家庭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榜样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带头简办本人和直系亲属的婚丧嫁娶事宜,动员他们当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完善“三项制度”,实施分类治理。完善对村民的利益引导机制,可以考虑从集体经营性资产中提取一部分公益金来作为移风易俗奖励基金;完善对低保户的退出约束机制,对违反移风易俗的低保户,村“两委”要组织重新评议,按程序取消资格;完善对风水先生的规范整治机制,要引导帮助从业人员转型转行,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及时介入、迅速打击、依法处理。优化“三大服务”,树立良好导向。重点抓好四个一批:打造一批农村文化阵地、开发一批体现移风易俗主题的农村基层微宣讲课、推出一批反映移风易俗内容的文艺节目、创排一批展示移风易俗新风的地方戏曲。优化红白理事会服务,制定完善红白事办理的标准、流程、礼金限额等规定,建设办理场所的服务设施,完善红白事办理的必需物品。优化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村老年人培养正确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张栖铭

编辑:郭娜

审核:叶汉民 陈津津


点亮!↓↓↓

湘潭发布
湘潭市委网信办主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