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川安岳而言,或许很多人对于这里了解的不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县却是曾经的富民佛国之地,也是当今的中国石窟之乡。听当地人说,安岳境内的32个乡镇均有散落着石窟,用星罗云布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
上图为安岳境内的茗山寺造像
唐末安史之乱后,中原因为动荡导致佛教石窟开凿停滞,继而南迁蜀中,僧侣纷纷来到这里弘扬佛法,信众也在这里祈福平安。停止开凿的北方石窟在蜀地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地处成渝古道要冲的安岳,同样成为当时重要的佛教圣地。
上图为安岳圆觉洞的造像
相比被列入全国文保单位的毗卢洞、卧佛院、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等著名景点,那些更多被列入省保单位嗯嗯石窟看起来就冷清了很多。比如马且停在参观完卧佛院之后,在路边看到的灵游院就是其中的一座。
灵游院摩崖石窟地处安岳岳阳镇船形村罗汉寺,整个石窟面积不大,现存17个库龛,所有的窟龛均山崖而建,不少窟龛看起来都没有做保护,杂草丛生。然而就是这个隐藏于山间的灵游院造像,居然是五代保存至今的造像。
可以说中国的石窟艺术源自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国力鼎盛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度,可是唐到宋代过度的五代十国期间,整个国度可谓是动荡不安,群雄割据,北方渐渐地停止开凿石窟。
因此短暂的五代时期保存下来的摩崖造像可谓是非常罕见,而我却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却遇到了这些罕见的五代造像,的确让我有些惊喜若狂。
从刚上图的摩崖石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天成二年的字样,记录着五代后唐开凿石窟的历史。
灵游院规模虽然不大,但题材却非常丰富,既有地藏、观音菩萨,也可以看到500罗汉,而佛道合龛更是安岳本土特色的石窟风格。
隐约还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飞天,虽然造型不如唐代精美,但也算是风格鲜明。
可以重点来欣赏一下最左侧的这尊水月观音,为五代时期创造的造像题材,宋代的时候在巴蜀地区极为流传,像大足石刻中就可以看到不少水月观音的造像。下图就是大足北山石刻中的宋代水月观音造像,是不是此刻的精美程度要超过五代时期。
下图我看到的同样是另外一个五代时期的造像,遗憾的是右侧两个佛头已经不复存在,据说是2009年的时候佛头被偷盗,至今下落不明,看着让人有点心痛。
大佛龛的旁边还有一个非常精美的佛龛,这就是500罗汉窟。五代时期的工匠在崖壁三面的石壁上,用500罗汉为素材创作出一副恢弘的场面。这种题材后来也影响到了大足石刻,比如在北山石刻的第168号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大型窟龛外,在灵游院石窟内还可以看到不少小型石窟,所谓有钱人开大窟,没钱的人就开小龛,因此这些小龛的造像相比大窟龛而言,不论是大小还是精美程度都要逊色不少。
这些小佛龛旁边往往都记录着开凿的年代,捐资开窟的供养人等信息。
可以说在很多游客的眼中,这样小规模的石窟的确看点不多,然而隐于山间默默无闻的灵游院,和安岳其他200多处石窟一样,见证着安岳富民佛国之地,以及名副其实的中国石刻之乡。(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