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巡礼 | 国际教育学院: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国际人才

文摘   2024-11-16 12:11   辽宁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坚持“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去(走进社会)、走上去(走上前沿)”理念,探索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地方一流人才自主培养创新模式。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锚定拔尖创新目标,培养一流人才,努力构建育人育才新格局,学校开设“本科教学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全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成效。

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国际人才

一、厚积薄发,开启教育教学新航程


辽宁大学的国际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100名越南留学生来校学习,使得我校成为国内最早接收国际学生的高校之一。经过近60载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来华留学先进单位、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高校、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辽宁大学留学生办公室。1986年留学生办公室更名为辽宁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92年成立辽宁大学留学生院(与辽宁大学外事处合署办公),1997年作为独立的教学管理单位更名为辽宁大学外国留学生院,2005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07年更名为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2013年经学校批准正式更名为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2021-2022年普通高校本科评估中获四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2016-2020全国专业水平评估为B-

国际教育学院被评为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1人。专职教师均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教学经验,其中19人具有海外教育教学经历,4人具有《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命题员/面试官或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面试官资质。

二、砥砺初心,聚焦党建引领新征程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理念,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外向型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政治素质、人文修养、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胜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事汉语国际推广、跨文化交流、优秀中华文化传播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党组织育人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建立安全稳定、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心理问题四大防控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学院荣获辽宁大学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大学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获辽宁大学学雷锋示范岗、辽宁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结项合格、校“强国复兴有我•师生说”情景式主题宣讲展示活动一等奖、辽宁大学首届廉洁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清风校园、学思践廉”主题廉洁文化知识在线竞答活动三等奖、辽宁大学首届廉洁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廉洁文化建设精品工作案例三等奖,师生队伍先后荣获辽宁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大学优秀党员、辽宁大学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3人)、辽宁大学巾帼建业先进个人、辽宁大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三、深耕教学,续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支持教学改革,通过设立院级教改课题,推动教师申请校级教改课题,加大教师科研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力度。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出版《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等著作。教师积极申请各级精品课程与金课,现获评省级思政课程3门,校级思政课程7门。

今年上半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邱畅老师、张洋老师受邀担任大赛评委。邱畅、张洋、杜欣、李凤兰、韩书老师组成指导团队,带领5组同学参加了本科、研究生、国际学生全组别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三年来,学院共完成各类教改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新成果15项。坚持将最优质师资力量投入本科教学领域,严把教育教学创新关、质量关,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考研率逐年提高。从现代化语音教室的启用,到完善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再到健全教育教学智能管理系统,我院通过采用信息化数字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增强育人效果。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国情教育,为学生开设中华才艺类课程,培养其担任国际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

四、立足实践,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国际教育学院本科课程全面实现“真实问题”进课堂。2023年,国际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开展“真实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国古代文学”等11门课程(41%),将“真实问题”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做到专业、年级全覆盖。在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参照,在国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更多“真实问题”,推进本科教学进一步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

学生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将中华传统文化及国际中文教学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现真实问题并进行剖析。论文选题源于“真实问题”比例达100%。从研究方向看,毕业论文所涉“真实问题”聚焦四个维度:教学法研究、汉语教学研究、比较研究、文化教学研究(含中国文化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两个方向)。学院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论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选题指导等一系列培养活动,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研究意识增强,提出的问题更贴合本专业实际,更具实践意义。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五、创新思维,开辟创新创业新航道


在学科竞赛方面,学院本科生近三年参加“真实问题”调研创意大赛获奖12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优秀奖105项;2024年第十二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22项,其中2项推荐为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15项校级立项,较去年增幅明显。

今年上半年,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上图为学院学生参加辽宁省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学院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发表论文被知网收录13篇。

在实习实践方面,学院本科生充分展现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各项义务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学生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以指导教师身份,指导留学生团队参加2023年度“吾爱吾师”杯全国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与普通话大赛,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每逢假期,学院本科生踊跃报名参加“红领巾心向党·云端相伴”活动,为留守、困境儿童及双职工家庭子女等假期无人陪伴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志愿陪伴服务。通过免费提供课后作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启蒙、自护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的成长服务,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理想信念,度过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

学院还组建学生团队,与各地团市委联系对接,持续参与“星星之家”义务授课任务,关爱自闭症儿童;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面向陇南市成县红川镇中心小学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录制科学课视频传授科普知识,激励更多的乡村孩子努力学习。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与辽大社区联合,建立“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志愿团队”。多年来,团队持续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扫雪”“慰问老人”“扫清安全隐患”“‘三零’工作室,周六不打烊”等志愿活动,助力社区发展,共建和谐社区。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志愿者们传递了正能量,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同时,志愿服务也培养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本科生每年成功推免至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香港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京进语言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学院校继续深造。本科生就业以教学为主体方向领域,包括东北育才实验学校、丹东市第四中学、沈阳飞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固始县永和高级中学、盘锦慧泽善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晓星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新东方进修学校等知名教育机构组织在内的多所知名办学单位;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分支领域,包括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沧州市公安局、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沈河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敦煌市残疾人联合会等优质企事业单位。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漆彩纷呈·扇染色彩”漆扇文化体验活动

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承“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国际人才”的宗旨,对标对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用心书写国教故事,用爱弘扬中国文化,为本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贡献国教力量。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姚佳琪

校审:马雨萌 张凡 张洋


辽宁大学
为把辽大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双一流”大学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