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青岛九中:“高精尖”护航,拔尖创新人才“破土而出”

教育   2024-11-18 18:29   山东  

·


👏👏👏


“太棒了!省一等奖!”近日,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成绩出炉,小将王睿从零基础入学到手握省一等奖,仅用了一年时间。谈起这份荣誉,他只是腼腆地笑了笑说了句“还得继续努力”。

没有骄傲自满,只是目光坚定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然后跟随着自己的教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标。



要有高峰就得先有高原。观青岛九中办学历史,其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一直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奠基而努力,使命不变,初心如磐。



用心育人,点燃学生心中火种

聚光灯下、领奖台上,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站在学生成功背后的“无名英雄”日以继夜辛苦奋战的成果。

“竞赛辅导教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无论是深夜、寒暑假、节假日。”这是九中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感受。当其他老师休息的时候,正是竞赛教练们奋战的时候,他们牺牲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错过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休闲时光,换来学生的高品质成长。

物理竞赛教练李晓民老师的两个孩子还很年幼,但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肩挑起学校物理学科竞赛重担,与学生一起探索练习,天天练习到深夜。物理学科竞赛需要特别广的知识面,工作之余他从早到晚守在书桌前,“啃”完了无数套经典的物理竞赛参考书,刷完了一本又一本的练习题,他的首届学生一战成名。



今年是化学竞赛教练宋立坤老师担任竞赛教练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前,她沿着前辈的路子走上了竞赛教练的道路,“那时条件不好,一张张教案都是我手写的,至今都保留着。”宋老师回忆道。二十年来,她守护着这条路上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她的学生称她为“导师”,她说,正因为他们与自己孩子的年龄相仿,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二十年,没有节假日,没什么娱乐,办公室和教室几乎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觉得,钻研化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宋老师笑着解释道。她常常在备课时反复琢磨教材的意图,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的实验。“当我看到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在与家长交谈时,一些家长多多少少会有“竞赛训练是否会耽误文化课学习”的疑问。宋立坤老师的一位学生因中考化学成绩突出进入九中化学强基班,但随着高中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明显短板。面对对于化学竞赛的热爱与高考的实际压力,学生和家长都十分焦虑。老师多次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提出要求:“化学竞赛结束后,你必须全力以赴弥补其他科目的不足。”并提示学生,“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锻炼了的是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开始尝试将化学学习中积累的方法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努力逐渐显现成效。



相比较传统高考模式,两位老师坦言,学科竞赛这个赛道更容易让人成长。在他们看来比竞赛金牌更重要的,是在竞赛钻研路上师生的共同团结合作,努力铸造的“金牌精神”——感恩、自主、自强、锲而不舍、勇于进取、勇攀高峰,这是学生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名师辈出,以“拔尖”育“拔尖”

培养一流的学生需要一流的师资,名师出高徒,高徒需名师。

然而,让“种子教师”拔节生长,培养出优秀的学科竞赛教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直以来,青岛九中秉持“奥赛带强基,强基促高考”的理念,设立“竞赛辅导与自招指导中心”,实行强基竞赛首席教练负责制,独立自主培养尖兵教师团队。一方面,学校不断汇聚人才涓流,从教师招聘初期便优先吸引那些具有竞赛背景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注重“筑池挖井”,要求所有六大核心学科的年轻教师加入青岛市强基计划“尖兵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实践锻炼,定期考核,挖掘并培养有潜力的教师,各学科组内部也会推荐擅长竞赛教学的老师,渐渐地,学校学科竞赛教练实现接力式、梯队式成长,形成由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等组成硬核教练团队,专注于培养顶尖的学科竞赛高手和高水平的专长学生。



撬动教学质量的支点还是在课堂,为了确保每周两次的固定集中上课时间高效有效,各学科组内部也建立了周集备、月集备制度,尤其重视课前集备,教练们会详细讨论并确定教学重点。各学科之间还打破了学科壁垒,组成大教研团队,每月召开所有学科竞赛教练的集中会议,学科之间共享共研,优质资源的共享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形成了良性竞争和协作的氛围。除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还积极拓展校外资源,所有竞赛教练除了全程参与青岛市教科院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还积极走出去“取经”,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学科竞赛教练的底气,还源自学校的强大支撑。学校始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建立教师自我成长长效动力机制,促进教师深度学习,帮助教师发展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每次竞赛教练会议,孙睿书记、封强校长亲自挂帅,全程参与,与竞赛教练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指导。为了激发积极性,学校定期对表现突出的竞赛教练进行表彰,不断优化职称评定顶层设计,对竞赛教练给予适当倾斜,特别是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金牌教练”,学校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支持。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竞赛教练的工作,同时尽可能减少竞赛教练的非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练们全身心投入教研,不断激发教练们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群素质高、业务精、能准确把握学科规律的教练们在九中被尊重,被保护,被激励,被展示,被欣赏,被敬畏,他们托举着学生们健康成长,辉映了青岛九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光明未来。



厚植沃土,让金子在最闪耀处发光

究竟何为拔尖,如何拔尖?青岛九中的探索给出了答案,也不断赢得关注和肯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与影响。

今年,青岛九中“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异军突起。在刚刚结束的第38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赛区比赛中,两名九中学子荣获省一等奖。而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赛区的比赛中,青岛九中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高二的王睿同学仅用一年时间获得山东省一等奖。

地理科学竞赛是青岛九中学科竞赛“拳头”品牌之一,近三年来,青岛九中在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不断摘金夺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全国地球科学奥赛预赛(省赛)中136人次获省一等奖,全国决赛(国赛)中荣获9金、7银、8铜,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更为可喜的是,青岛九中已经连续三年为国际地球科学奥赛中国国家代表队输送三名优秀队员,第15、16、17届国际地球科学奥赛(国际赛)累计获得3金3银2铜,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连续三年有学生入选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赛的中学。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具有特殊成长规律。一般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培养,越能成大才、担大任。青岛九中坚持早发现、早培养,精准选拔出符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好苗子”。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科方向后,教练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品格、学习品格和个性特点,分析他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准确地估算、预测其发展潜力,预见在培养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明他努力的方向和上进的途径,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的策略。一旦认定了学生的培养价值,教练会通过不断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明确告诉他已被列入培养的对象。通过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可以有效地鼓舞他珍爱自己,把握机会,听从老师的指导,不断挖掘潜力。

发现,需要慧眼和洞见,而培育,需要智慧,需要机制。王家帅主任介绍,这得益于学校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土壤和浓厚的氛围。

为了给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青岛九中配以高水平奥赛专用实验室,依托山东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展实验教学项目,选拔学生参与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实验室的部分课题研究,对接“同济大学——青岛九中苗圃计划”、中国石油大学综合实践基地等联合育人项目,为竞赛学生进入全国名校搭建平台。除此之外,青岛九中与灵山岛管委会合作,建立了“青岛九中灵山岛地质研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野外研究平台,还多次组织学生赴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即墨马山石林、莱阳胶莱盆地、南京汤山、吉林长春等地野外地质研学和考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亲身体验地球科学的魅力。



依托于集团化办学优势,学校聘请了国内专家名师深度参与到“万有引力”科学素养研学营等活动中,让学生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形成礼贤创新人才“及时发现、科学培养、持续成长”的贯通式培养格局。

在地球科学人才贯通培养上,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一届“中学地球科学素质发展创新论坛”,主编北京大学组织的《中学生地球与行星科学科普系列丛书》第一册《宇宙起源与太阳系形成》和第七册《地球表面过程》的编写,其中第一册已经出版发行。基于在地球与行星科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青岛九中成为首批受邀加入该联盟的中学之一,并在大会学术论坛环节作为中学代表作典型发言“从礼贤,向世界;从礼贤,向未来”,介绍了青岛九中在中学阶段培养地球科学拔尖人才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多措并举,课程供应链、机制创新链、人才培育链 “三链”同向发力,青岛九中把竞赛这座“独木桥”走成了一条“阳光道”,给予更多有优势、天赋、特长的学子力量,让他们在竞赛之路上发光发热。

终而,青岛九中学科竞赛的晋级之路与师生们的努力如出一辙,学科竞赛全面开花,逐级攀升,展现出持久的竞争优势


📝

来源 | 凤凰网青岛



第3197期



青岛市教育局监督电话

85912915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

①举报电话:66076592(工会)66076566(办公室)

②举报邮箱:qingdaojiuzhong@sina.com

·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青岛九中
介绍、宣传学校的各种活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