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找最美,十年拓展深化。各级妇联组织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来自城乡社区、各行各业的1648万户最美家庭,在平凡中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呈现出家家幸福安康的美好图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推出“探访最美家”系列短视频,以写实记录的形式,生动讲述最美家风故事,引领广大家庭礼赞新中国、激扬家国情、奋进新征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西的龚全珍家庭。
甘公荣:甘祖昌和龚全珍的三女儿,退休前为中国工商银行江西萍乡莲花支行职工,现为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妇联副主席(兼)。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最美巾帼奋斗者等。
一心为公,传承红色好家风
3枚勋章、40多本日记,是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留给子女的宝贵遗产。在甘公荣的心目中,勋章和日记蕴含着的精神财富,是最厚实的、代代相传的家底和家风。
1957年,甘祖昌主动放弃将军的身份,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当起农民。甘公荣出生于甘祖昌回到老家的第二年。在她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红军的架子”,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少吃一点、节约一点,去帮助别人,大家一起过好日子。”甘公荣谨记在心。
1974 年,甘公荣初中毕业,她的中考成绩超过了高中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当时的上学指标有限,甘祖昌要求她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孩子。
“开始,我有点儿不愿意,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但在父亲的影响带动下,我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想法,留在家乡当起了农民。”很快,甘公荣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庄稼好手,还担任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初次体会到挑担子的自豪感。
后来,甘公荣当过公社团委副书记兼大队团支部书记、县电影队工人、县工商银行储蓄员。不论是在县电影队放电影,还是在县工商银行当储蓄员,她都能服从组织安排,虚心做人、专心做事。
在做储蓄员的10多年间,她经手了数亿元人民币,没出过丝毫差错,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表彰。2001年,全国金融系统改制,部分职工对改革政策有意见,甘公荣向组织提出内退,回家做起了家庭妇女。
有人曾问她:“你是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就这么内退了,是不是太可惜了?”甘公荣答道:“如果大家都不带头,都不牺牲,国家的政策就没办法推行,那大家的利益就会受损,这是父亲绝对不会答应的事情。”
2013年底,甘公荣的母亲龚全珍成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发挥特长,参与基金会的管理工作。那些年,母女俩的脚步踏遍了当地困难群众家的门槛,她们用微薄的退休工资,为数不清的家庭送去希望与关怀。
“每当看到孩子们不再因学费而困扰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我就觉得特别满足、特别快乐。母亲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甘公荣说。
传递大爱,接过父母“接力棒”
回乡29年,甘祖昌和乡亲们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甘公荣回忆,家里生活很节俭,母亲龚全珍工资的大部分都拿去支援农村建设,还经常从仅剩的生活费中挤出钱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老师。几十年来,没有人记得她去了多少地方、作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曾有人这样问龚全珍:“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
她回答:“每次从睡梦中醒来,我都会听见老甘临终前说的那句话,人民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谋幸福。只要还能动,还能讲,我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
“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不做事情就心有愧疚。”这是龚全珍的行事准则,从她那里听不到为自己邀功的话,反倒是“不好意思”“感到愧疚”常挂嘴边。
甘祖昌和龚全珍在一心为民的日子里大写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受他们的影响,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以毅然决然的姿态,同样选择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之路,一步一步踏着母亲走过的道路前行。
母亲去世后,甘公荣接过母亲生前作为红色宣讲员的“接力棒”,定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宣讲父母的事迹和艰苦奋斗精神。同时,作为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甘公荣也成为一名“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员,已为800多万名学员讲授了革命传统教育课。
令人欣慰的是,甘公荣的儿子和儿媳也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成为送爱心主力,带领基金会志愿者去村里走访困难学生,他们秉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沿着祖辈、父辈走过的路继续前进。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杂志社